王凱
摘要:城市垃圾在處理的過程中散發(fā)出來的惡臭氣味影響居民的生活健康,如何處理這種氣體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成為這次垃圾治理的關鍵。找到惡臭污染源,對此污染源進行有效控制,運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切斷氣味的傳播,運用專業(yè)技術加快垃圾的降解,縮小惡臭氣味傳染范圍,杜絕二次傳染的發(fā)生,每個細節(jié)都需要精準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打贏這場垃圾治理的阻擊戰(zhàn)。
關鍵詞:垃圾填埋;惡臭氣味;措施;方法
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是目前我國城市面臨的重要環(huán)境問題,如何治理這些垃圾成為解決城市環(huán)境問題的關鍵。城市垃圾按照分類少部分進行回收利用,另外一些廚余垃圾可供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大部分的城市垃圾還是需要集中送至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但在垃圾收集、平鋪、填埋的操作過程中垃圾散發(fā)的難聞氣味成為不可避免的因素,這些氣味在無形中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引起上級部門的重點關注。因此,控制垃圾填埋場惡臭氣味的散發(fā)成為垃圾治理的重點項目之一。
一、 惡臭氣味的散發(fā)源頭
垃圾填埋場惡臭氣味的散發(fā)主要來源于需氧菌和厭氧菌的聯(lián)合作用。垃圾填埋工作完成的早期需氧菌占主導作用,會分解有機垃圾中的蛋白質等物質,產生氨氣。這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平時聞到的惡臭味常常伴有刺鼻的味道。時間一長,地底下的氧氣被消耗殆盡,厭氧菌就發(fā)揮了活躍的作用。含硫化合物是它們分解脂肪等物質后產生的物質,這類氣體經一系列化學反應后會轉化成二氧化碳和甲烷,最后因為從填埋所留下的空隙里鉆出來而產生讓人難以忍受的惡臭氣味。
生活垃圾表面帶有的水分也是惡臭氣味的來源之一。通過降水、地表上的河流等,垃圾中的臟水與之發(fā)生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滲入泥土中,也能匯入地下徑流,向城市的四面八方不斷擴散。這種受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屬離子,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如果有害金屬離子存在農作物生長的土壤中人們誤食就會引起食物中毒,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后果。
二、 污染的控制措施
(一)預防途徑
垃圾處理過程中惡臭氣體的散發(fā)與一些垃圾填埋場中的不規(guī)范處理息息相關。對于垃圾濾液沒有及時進行引流,如圖1所示,垃圾填埋上方未及時進行覆蓋,填埋后產生的有害氣體未進行集中導排處理,在垃圾運輸過程中未做好封閉措施,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疏忽加速和擴大有害氣體的散發(fā)。因此,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十分必要。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做法:①盡量縮短垃圾運輸?shù)臅r間,定期檢查垃圾運輸車的封閉性,盡可能降低垃圾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污染。②在填埋場進行作業(yè)時及時對垃圾進行覆蓋。如果不能及時覆蓋要注重填埋位置的選擇,盡可能遠離居民活動區(qū)域。③盡量縮小垃圾填埋的覆蓋面積。④將垃圾產生的氣體收集,進行燃燒,如果有技術支持可以用于產電等行業(yè),促進能源的再利用。⑤在垃圾填埋場外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垃圾濾液的外流。
(二)技術防治法
采用一定的技術方法,使污染的傳播范圍減小到最小。例如用濃度稀釋、物理隔離、特定物質吸附等方法,將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讓其到處傳播[1]。但以上幾種方法有它的缺陷,不僅成本高,而且并不能從源頭解決惡臭氣味這個問題。但當這些屏障出現(xiàn)問題時便會馬上造成非常嚴重的二次污染?;瘜W焚燒法、離子分解法和光能催化法是前幾年垃圾填埋場運用比較普遍的方法,但除臭效果并不好,維持時間也十分短,特別是化學焚燒法,造成大氣污染等其他環(huán)境問題,光能的分解催化也受到時間的限制,被漸漸淘汰?,F(xiàn)在運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治理垃圾污染成為主流。這種方法是將垃圾分解后產生的有害氣體經過特殊的處理轉化為無味無害或對人體有極低損害的氣體,其中需要除臭微生物的利用。它們存在于污染的土壤或水源中,經過實驗室的篩選培養(yǎng),使它們對有害氣體的分解更具高效性。雖然它們在該方法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例如氧氣濃度、酸堿度溫度的影響,消除污染的特異性和有效性等優(yōu)點促使各個實驗室對此方法進行不斷研究和改良。其中有實驗室研究出對應的除臭劑,能在垃圾運輸過程中和填埋處理中將臭味的散發(fā)降到最低,這種除臭劑的除臭效果十分明顯。還有人將研究重點放在微生物的培養(yǎng)上,實驗室對各種細菌進行收集培養(yǎng),其中證實細菌不具備除臭效果,而放線菌的效果最佳。如果能保證安全可以研制一種制劑促進填埋場土壤中的放線菌生長繁殖,使其成為土壤中的優(yōu)勢菌群,控制垃圾中的氣體產生[2]。其中也有人對垃圾分解后產生的氣體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市面上已經存在的除臭劑對氨氣和含硫氣體有一定的效果,如果對這些除臭劑進行改良,使這些除臭劑大量運用于填埋場成為可能。當然,我們還可以從擴散途徑尋找切入點。由于垃圾中自帶的水分對臭味的擴散起到一定的助燃作用,可以在垃圾回收時對其噴灑一些無害的干燥劑,或者運用一些細菌、酵母菌對垃圾滲液進行除臭,也可以將一些無害菌群在日常生活用水中培養(yǎng),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將菌群稀釋液大范圍的噴灑在垃圾填埋場的上空,將惡臭氣味濃度降到最低。
因此,相比之下生物工程處理法對比之前的物理隔離和化學防治法有十分顯著的優(yōu)勢,能從源頭阻止惡臭氣味的產生和擴散,值得被大范圍的應用和推廣。
三、結束語
在城市垃圾治理的過程中控制和預防是兩個關鍵步驟。有關部門要加強垃圾運輸環(huán)節(jié)和垃圾填埋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工作,即使沒有出現(xiàn)惡臭氣味污染這類的環(huán)境問題也應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防止一切有害可能的發(fā)生。在垃圾處理的方法中要將經濟成本、可操作的現(xiàn)實性和有效性進行聯(lián)合考慮,最后選擇可大范圍實施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中一定要預防二次污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黃皇,黃長纓,謝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氣體污染控制方法%ControlMethodsofOdorPollutioninMunicipalDomesticWasteLandfillSites[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10,018(004):7-9.
[2]魚紅霞,余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與周邊限建區(qū)劃分探討[J].四川環(huán)境,2010,29(2):100-103.
(作者單位: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