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
摘要:安樂死問題是當前多學科的共同難題。世界各國判定安樂死是否合法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在我國,安樂死依舊是不合法的。安樂死之所以存在比較大的爭議,主要是關于它是否違背了生命倫理的爭論。但越來越多的安樂死案例,迫使人們不得不承認安樂死的合法化是符合現(xiàn)代社會倫理道德要求的。在我看來,我國有必要從程序上規(guī)定實施安樂死各項條件,對違法實施安樂死的行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關鍵詞:安樂死;合法性;立法
伴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對待安樂死的態(tài)度也正逐漸從抵觸變?yōu)榻邮?,安樂死正在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在世界范圍內,雖然關于安樂死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我國在立法層面安樂死仍舊是一片空白。
一、安樂死在世界范圍內的合法化進程
目前,只有荷蘭、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美國的俄勒岡、華盛頓、蒙大拿,佛蒙特實現(xiàn)了安樂死的合法化。
從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對安樂死實施條件的設置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實施安樂死的五個要件: 一、患者的病癥以現(xiàn)階段的醫(yī)療技術是無法治愈的且病人已接近死亡;二、患者長時間飽受病痛折磨難以忍受;三、患者在其意識清醒時提出實施安樂死的請求;四、由醫(yī)生實施;五、上報當?shù)卣畟浒浮?/p>
二、為什么說安樂死是合法的
(一)安樂死不構成犯罪
根據(jù)我國刑法上對于犯罪的解釋,只有同時具備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受刑罰懲罰性、刑事違法性的犯罪,在刑法上才能構成犯罪。采取安樂死的死亡方式,不僅能夠使患者從長久的痛苦中解脫,保全最后的人格尊嚴,并且還能緩解親人、社會在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負擔。僅從這個角度看,安樂死非但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反而對社會有益。既然實施安樂死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那也就不具有刑事違法性,更不應受到刑罰處罰,那么就更談不上是犯罪行為了。
另一方面,我國并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文規(guī)定了“安樂死是違法犯罪行為”,既然法律上并無明文規(guī)定,那就無法認定安樂死是犯罪行為,更不能將其與故意殺人罪相提并論了。
(二)公民享有生命的自主權
生命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生命是公民作為權利主體而存在的前提。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安樂死其實和自殺式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兩者都是出于當事人的主觀意思表示,都是自愿的行為。兩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自殺是當事人自己主動實施剝奪自己生命的行為,而安樂死是借助醫(yī)生或家人之手幫助自己死亡。希望實施安樂死的患者一般都飽受病痛的折磨,雖然他們主觀上想借助死亡來擺脫病痛的折磨,但是往往有心無力,自己無法親手實施,只能借助家人、醫(yī)生之手將自己從病痛中解救出來。
(三)公民享有人格尊嚴權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依據(jù)我國《憲法》第三十八條的規(guī)定:“我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他人侵犯,禁止任何人使用任何方法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边@說明我國保護公民生命權的同時,也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權。
盡管國家對公民負有保護其生命完整的義務,但公民也有權利為了實現(xiàn)其他權利如尊嚴權而放棄生命權,國家應當尊重公民這種選擇。
三、安樂死合法化的風險
安樂死既在道德上有其合理性,但合法化后可能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容小覷的。
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老齡化問題嚴重。依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8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老年人,作為安樂死的主要訴求人群,在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的偏遠落后地區(qū),視家中的老人為累贅,虐待、拋棄老人的情況本來就時有發(fā)生,其“被安樂死”的風險不得不被考慮。
四、對安樂死合法化的建議
為了保證實施時的合法性,必須對實施的條件方面加以實體和程序上的嚴格限制。
(一)明確實施安樂死的適用對象
身患絕癥或依照當前的醫(yī)療技術無法治愈的病癥;長期飽受折磨;瀕臨死亡。
(二)明確安樂死的申請程序
病人應基于本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提出實施安樂死的請求,由病人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并由本人親自簽字。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意思時,近親屬可以代為提出為病人實施安樂死的委托,由相關部門進行審核。
(三)實施安樂死的人員的主體資格的認定
只有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且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的醫(yī)生才可以實施安樂死。除醫(yī)生以外的其他人員,即使是出于善良的動機對他人實施安樂死的,仍要以犯罪論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執(zhí)行程序上的合法
1、請求程序。由本人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提出申請。
2、審查程序。由專門機關依照醫(y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和法律規(guī)定的實施安樂死的具體條件進行資格審查。
3、執(zhí)行前的確認。正式執(zhí)行前,要給予申請人適當?shù)臅r間來考慮是否撤回。申請人如撤回申請,立即執(zhí)行終止。不得強制執(zhí)行。
(五)對違法實施安樂死的懲治措施
違背他人意愿,違法對他人實施安樂死,結束他人生命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結語:
我國是一個各項法律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安樂死之所以還尚未入法,一定有國家層面的考量。依據(jù)本國國情考慮,安樂死的合法化又有不容忽視的潛在社會風險。因此,我國應當在各個方面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為安樂死的合法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翟振明,韓辰鍇.安樂死、自殺與有尊嚴的死[J].哲學研究,2010(9):95—100.
[2]周德新.安樂死:經(jīng)濟與倫理的博弈[J].江漢論壇,2012(3):99—101.
[3]劉燕.安樂死非犯罪化問題的法理探究[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6(5):35—37.
[4]彭現(xiàn)美,翟振武.安樂死的成本與效用分析[J].人口與經(jīng)濟,2005(3):61—66.
[5]張明楷.刑法學[M].第五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6]羅納德·M·德沃金.生命的自主權——墮胎、安樂死與個人自由的論辯[M].郭貞伶,陳雅汝,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