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勝坤
摘? 要: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們邁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并走在了幸福的大道上。在這種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愛國教育,讓學生懂得我國的曾經(jīng),我國的現(xiàn)在以及我國的未來,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促進學生良好精神品質的形成。本文主要從傳統(tǒng)文化、社會實踐以及故事教學三方面進行著力,旨在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愛國人士、現(xiàn)代的愛國人士,并打造未來的愛國人士。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部分班主任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模式,并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注重從實踐的角度著力,從而造成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出現(xiàn)“夾板生”的狀況。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學班主任在開展愛國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具有實踐化的社會活動,讓學生掌握愛國的內涵,塑造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
一、從傳統(tǒng)文化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知道一個人的過去,了解一個人的現(xiàn)在,才能更好地推測一個人的未來”,一個人尚且如此,而一個國家同樣存在這種狀況。在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著力,讓學生了解我國自古不乏愛國之人,并讓學生從古文化中感知中國人的愛國之心,并由此受到感染,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小學班主任可以從我國的經(jīng)典古詩詞著力,讓學生在品味古詩詞的過程中,提升學生他們的文化涵養(yǎng),促進學生愛國情懷的形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展示古詩詞。班主任運用多媒體,展示古詩詞,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钡诙c,講述古詩詞背后的故事。班主任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這首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讓學生從個人的角度,品味古詩詞,提升學生的詩詞賞析能力,并真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悟,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感。第三點,開展交流。在上述內容介紹完后,班主任詢問學生:“在看完上述的視頻以及理解上述的古詩詞后,你有何感想?”小洛積極地舉手說:“通過學習這首詩,我感受到文天祥的赤誠之心,愛國之心。與此同時,我也認識到大丈夫應當有一顆愛國之心!”小學班主任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讓學生運用個人的感悟,品味詩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從社會實踐切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愛國不僅體現(xiàn)在具體大事上,更體現(xiàn)在一件件的小事中。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并在此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一顆愛國心。更為重要的是,班主任可以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的所思所想,真正塑造學生的愛國精神。
例如,在上周,小學班主任舉辦了一次“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讓學生更為深入地認知社會,并在愛社會的基礎上,懂得了愛國的真正內涵,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精神。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商量事宜。為了提升整個活動的順暢性,班主任事先與當?shù)氐木蠢显汗ぷ魅藛T取得聯(lián)系,并商量具體的合作事宜,以及活動安排。第二點,劃分小組。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班主任注重結合具體的活動安排,并在此過程中,設置出衛(wèi)生組、聊天組、才藝組以及棋藝組,并能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愛好進行相應小組的選擇。第三點,注意事項。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提醒學生:“你們不要接受老人贈送的任何物品,也不要和老人提及他們的家人!”第四點,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課后,班主任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實踐心得。小陳積極地舉手說:“通過這次實踐是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會老,照顧今天的老人其實是在照顧明天的自己。我們應積極地敬老愛老,并營造和諧社會!”班主任適時地說:“你的理解非常好!我們是社會的一員,愛護社會就是愛國,更是愛我們自己!”通過運用社會實踐的方式,班主任真正讓學生懂得愛社會的真正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社會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國家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愛國精神的形成。
三、從故事教學融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品質
小學生的年齡小,他們喜歡聽故事。小學班主任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品質,并在此過程中,構建與學生認知相符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懂得愛國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品質。
例如,班主任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愛國故事,編纂成動畫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掌握其中故事,并在此過程中,真正懂得愛國的真正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品質。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講授故事。班主任運用多媒體播放《王二小》、《董存瑞》、《譚嗣同》的故事。第二點,開展交流。小學班主任為學生提供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愛國的內涵。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思考結束后,班主任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錯主動站起身說:“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臧克家寫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其實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jīng)死了。為人民而奮斗終身而死的人比泰山還重。以上這些愛國志士,真正地犧牲了自我,才換了中國現(xiàn)代的繁榮昌盛。我們不僅應感激他們,更應向他們學習,真正運用自己的行動愛國!”通過運用故事教學法,小學班主任不僅讓學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感染,而且讓學生了解愛國的內涵,懂得運用個人的實際行動愛國,促進學生愛國品質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生愛國主義的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模式,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懂得何為愛國,如何愛國,從而真正樹立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能力,提升整體的愛國主義教學質量。與此同時,班主任也應注重提升個人的政治素養(yǎng),并在此過程中,通過觀看新聞,了解國家動態(tài),并將之傳達給學生,并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真正讓學生從社會中認知中國,感受中國的強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
參考文獻
[1]? 朱伯華.如何進行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
[2]? 吳春霞.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理念的思考[J].學理論.2016(03)
[3]? 張振士.我們是怎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J].遼寧教育.201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