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生荷
安徒生的父親是個修鞋匠,每晚都要大聲朗讀故事書給小安徒生聽,并啟發(fā)他創(chuàng)作。他還常帶安徒生去樹林里散步,并告誡兒子:“你不知道自己會走多遠,所以盡管走,別給自己設(shè)限。路上,你必須要忍受那些來自口頭或書面上的惡意批評,因為攻擊在所難免。”
父親死后,安徒生開始創(chuàng)作戲劇、詩歌,但遠超好評的惡評,將他折磨得痛苦不堪,直到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的誕生,才為他在丹麥文壇贏得了立錐之地。
次年,安徒生出版了平生第一本童話集,卻遭到了強烈的譴責(zé)和批評,批評家們認為他的童話沒有任何價值,與所處的時代格格不入,“就算真想寫童話,也得先去學(xué)學(xué)法國童話”。一些跟安徒生關(guān)系不錯的朋友,也勸他不要再寫童話了,稱其根本無童話寫作的天賦。丹麥一家知名刊物的主編公開宣稱,安徒生的童話對孩子來說,并無良好的指引。
這些負面的評價,并沒有把安徒生創(chuàng)作童話的熱情澆滅,他繼續(xù)寫第二本、第三本童話集……慢慢地,看膩了華麗辭藻童話的讀者,讀安徒生的作品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孩子們對里面的各種角色喜歡不已,成年人則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寓意。此后,他的童話主題越來越鮮明,內(nèi)容越來越自然健康,讓丹麥人愛不釋手。
◎螢火小語:安徒生一生寫了160余篇童話,傳遍一百多個國家。晚年他說過一句話:“聽從內(nèi)心,比盲目聽從某些意見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文題延伸:聽從內(nèi)心;你是我的啟明星;永不放棄……
(郭旺啟摘自2020年7月8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