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揚
摘 要: 飛行分院作為培養(yǎng)民航飛行員的重要教學實訓基地,其基層團組織發(fā)揮著思想引領、作風塑造、素質培育等重要作用,充滿活力的基層團組織助推團員學生成為飛行員黨員隊伍的得力助手和堅實后備軍,有助于在其今后飛行生涯中更好地投身民航強國建設。但由于運行模式的不同,飛行分院較普通高校有著更為特殊的管理機制和環(huán)境條件。本文以飛行分院為研究對象,對其特定的運行模式和現有的資源條件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具有示范推廣性的對策經驗,為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D2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1-0245-02
1 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作為團的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飛行團員青年學習訓練、生活成長的基本陣地,是飛行青年學生溝通交流、聚集聯(lián)絡的主要場所。因此,在團員青年思想引領、作風塑造、素質拓展、成長服務和團組織自身建設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基層團組織充滿活力才能讓其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更好地凸顯,讓飛行學子充分受益,為今后成為政治立場堅定、技術作風優(yōu)良、勤勉自律的“中國機長”夯實基礎。
2 提升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的現有優(yōu)勢
2.1 準軍事化管理讓基層團組織具備管理優(yōu)勢:飛行分院實行的準軍事化管理模式,通過列隊行進、集合點名、每日講評等管理環(huán)節(jié),讓各項紀律規(guī)章落到實處,上傳下達提升效率,師生關系親切緊密,學生隊伍充滿凝聚力。此外,嚴格的思政狀態(tài)篩查和傳承“紅色基因”的特色思政教育讓團員學生政治立場更為堅定,政治追求更加先進,良好的管理基礎使飛行分院的基層團組織避免了高校團組織普遍存在的有效覆蓋不足、團員先進性不強、團的紀律松弛等問題。
2.2 基層團組織的工作環(huán)境較為良好:經費、場地等資源保障往往成為高校基層團組織發(fā)展的制約因素,高校團支部這一級團組織缺少經費支持以及缺少場地保障等資源的情況較為普遍。團支部開展專項工作和活動有組織經費保障外,大部分支部活動只能從班費中列支經費,而班費額度有限,班級往往更傾向將班費用于事務性的開支。另外,開展活動大多需要配備多媒體設備的室內活動場所,在普通高校,為滿足教學活動的第一需求,不能很好地滿足團的活動需要。而在飛行分院實際,分院除地面教學具備的教室和講評室,還有多媒體會議室、階梯教室等多樣的場地,且學生人數和地面教學頻率遠低于學院,因此為各類團的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場地保障。在經費方面,分院團委有專項學生活動經費預算,用于團的活動開展,人均預算較為充足,因此經費支持比較充分。
2.3 上級團組織的管理力量較充足:在高校,本級和上級團組織由于工作力量有限和團支部數量龐大等原因無法對數百個團支部進行全面深入地指導。飛行分院各學生團支部依托飛行大隊建立,共三個學生支部,受飛行大隊黨總支和分院團委管理。利用日常飛行大隊可以直接觸及到每個學生的準軍事化管理,基層黨組織較強的制度執(zhí)行力和管理約束力以及分院團委的直接指導成為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優(yōu)勢保障。
2.4 基層團組織開展活動具有飛行特色:開展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活動是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重要內容。飛行分院的基層團組織利用飛行訓練一線的特色優(yōu)勢和行業(yè)特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航的重要講話精神、民航局黨組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當代民航精神、“三個敬畏”等相關內容開展具有飛行分院特色的團組織活動。其中包括飛行英語能力提高、飛行技術與安全學習、安全監(jiān)察等提高專業(yè)能力的活動,科學文化講堂、素質拓展、讀書分享等提升綜合素質的活動,飛行大學生志愿者平臺等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公益活動,以及國產大飛機進校園、民航中南地區(qū)抗疫先進事跡宣講、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系列活動等活動,把握教育契機,親近青年,貼近民航,讓基層團支部活動成為良好的育人土壤。
2.5 基層團干部的思政素養(yǎng)和能力水平較高: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學生入校前會接受政治審核篩選,入校后持續(xù)接受具有中飛院特色的“紅色基因”思政教育,加之全程注重作風的鍛造,飛行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度和鑒別能力,基層學生團干部更加注重政治理論武裝,其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yǎng)更高,在團員中能較好發(fā)揮思想引領作用。另外,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中,注重發(fā)揮學生干部主觀能動性,適當放權給學生干部,使其能力在充分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服務意識更為強烈。
3 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以飛行訓練為中心工作,安全壓力較大:飛行分院訓練任務重,飛行安全壓力大,學生需要達到嚴格的飛行訓練要求,完成眾多科目考試,避免因為出現不安全事件或者考試不通過而中止飛行。因此,面對一些團的活動開展,部分團員學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論學習和交流分享中,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3.2 各支部飛行時間不統(tǒng)一,活動統(tǒng)一開展具有困難:飛行分院采用“4+2”輪流飛行訓練組織模式,即每個大隊訓練四天,休息兩天,三個大隊輪流進行,每日全天都有大隊在進行真機和模擬機訓練。因此,集中召集開展團的活動較為困難,主要依靠支部利用休息時間開展,這對飛行分院的團的活動設計提出了要求。
3.3 各學生訓練階段不一致,學生流動性大:由于各學生的飛行技術水平掌握狀況不一樣,團支部成員分別處于不同的飛行訓練階段,有剛進入分院還未開始訓練的學生,有正處于訓練關鍵期的學生,也有已經完成中級教練機訓練準備返回飛行技術學院的學生,因此要求基層團支部在對活動進行設計時,不僅要針對性地開展?jié)M足各個階段學生的思政和學業(yè)需求的活動,也要考慮開展適用于所有階段學生的活動。另外,由于上述原因,團支部的成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相對固定,具有流動性大的特點,團務工作的交接以及新團員干部的培養(yǎng)是影響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4 飛行分院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工作路徑
4.1 定制符合分院運行規(guī)律的基層團組織品牌活動:分院共青團活動作為第二課堂,要服務于飛行安全,服從于訓練教學??陀^的教學環(huán)境要求活動不能搞“大而全”,而要做“小而精”;不能搞“聯(lián)合集中”,而要做“分散精干”。依托飛行大隊學生團支部成立的各具特色的讀書類、飛行英語學習類、飛行技術與安全學習研究類的“云”系列平臺,通過定期開展高質量的品牌活動,為分院團員搭建了汲取知識、鍛煉能力、交流溝通的橋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tǒng)道德文化,營造積極、健康、濃郁的大學科技文化氛圍。
4.2 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學習平臺的作用:隨著學生手機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的普遍應用,為以新媒體為媒介的思政學習提供了基礎條件,成為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的重要力量。新媒體學習平臺克服了各團員由于訓練、休假時間不一致造成的集中學習的困難,讓團員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豐富多樣的時政內容通過視頻、圖文海報等生動直觀的形式讓團員可以高效且記憶深刻地獲取最新思政知識,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理論知識與時代接軌,較為完善的新媒體數據后臺為團支部和分院團委對團員學習的督導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數據支持。例如,對共青團中央官方微信公眾號每周一次推出的“青年大學習”視頻學習活動,已成為團員學習常態(tài),并納入推優(yōu)入黨等評優(yōu)評先的評選條件;學校共青團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結合學生學習訓練實際推出針對性的思政學習內容,深受同學喜愛。
4.3 緊扣時事熱點,圍繞行業(yè)特點為我所用:把握重要事件時間節(jié)點,深挖寶貴精神內涵,結合民航行業(yè)特點,精心設計系列活動,大力營造良好氛圍,讓團員學生全方位投入其中,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理論武裝,樹立優(yōu)良作風,為今后成為“中國機長”打下堅實思政基礎。例如,在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之際,舉辦“五個一”系列活動,包括“傳承飛院紅色基因,爭做五四民航青年”主題團日活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演講比賽、多形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講話精神、團員青年座談會、優(yōu)秀團員事跡宣講,五位一體地緬懷致敬先輩青年,牢記傳承五四精神,展現民航青年昂揚的風采面貌。
4.4 為飛行團員青年量身打造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結合飛行大學生在理論學習、飛行訓練以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特定的需求,為推動當代民航精神入腦入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民航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打造黨性強、覺悟高、有作為、敢擔當的共青團學生干部隊伍,以各大隊團支部書記、委員為培訓對象,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培訓班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拓展組成,在形式上采取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素質拓展等方式進行,以閉卷考試、面試答辯作為最終考核,結合學習心得和出勤情況,評選出優(yōu)秀學員進行表彰。
參考文獻
[1] 賈宇龍.如何加強高校新時代基層團組織活力和凝聚力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33):207-209.
[2] 周京京.高?;鶎訄F組織建設實施方案及活力提升路徑研究[J].國際公關,2019(10):188.
[3] 譚入铚.校園治理視域下增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活力分析[J].法制博覽,2020(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