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味瓊
摘 要:新課改深入推進,讓教師更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體現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應豐富閱讀教學的方式,積極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從而,在教學引導中使學生具有終身閱讀意識,使其形成練筆習慣。繼而,密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在此,筆者依據教學經驗,著眼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意義,探析有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引言
語文新課標中提到“需關注不同施教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效滲透與整合,以便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提高教學學習效率,使他們具有學科素養(yǎng)[1]”。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口語交際、漢字積累及寫作教學具有密切聯系,也是學生了解多彩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為此,教師應重視引導小學生展開自主閱讀,使其對閱讀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促進教學升級,使學生深入思考,還需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形成整體教學。
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意義
新課標強調“避免拘泥于教學體系是否完整,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人文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全面發(fā)展[2]”。為此,教師應重新審視閱讀教學,認識到其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作用。并且,不可割裂閱讀與習作的關系,打破傳統的施教方式,讓學生具有閱讀好感、習作熱情。
這便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循序漸進的引導,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消除學生為了解題而閱讀的思維定勢,使其具有初步的文本上心能力。在閱讀學習中,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體會母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審美鑒賞力,能夠分辨不同文體的表述特點,具有進行仿寫、續(xù)寫及改寫等熱情;形成文化理解能力,厚植愛國情懷,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感染作用;使學生具有寫作思路,化解班級中作文千篇一律的問題。從而,積極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閱讀魅力。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2.1利用讀后感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應用
首先,閱讀應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的過程。一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閱讀同一文本,學生的感受也會有較大的差異性,這也體現了閱讀筆記的作用。促使學生記錄讀后感,應給學生自主閱讀空間,使他們記錄閱讀感想或體會。讀后感的寫作不限題材、篇幅長短,既是一種學習積累,也將使學生感受讀書樂趣,在閱讀之后形成總結與思考。
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可讓他們先借鑒和模仿,觀察作者怎樣應用修辭、如何劃分段落的、怎樣布置中心的,當學生閱讀過文章后,形成了什么樣感受、內心觸動。學生初步閱讀之后,起初感想并不深刻,教師可促進其進行品讀,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中調動其寫作欲望,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溝通、交流,促進教學鼓勵,不要求把讀書筆記寫得全面完善,但是應使其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形成一篇較為完整的讀后感。
例如:在蘇教版六年級上《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并運用不同的符號標注詩歌中表述精妙、描寫生動的地方,使學生富有感情的進行朗誦,并展開初步賞析。可輔助相應的教學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報國意識,并鼓勵學生將閱讀或觀影感想記錄下來。閱讀感受哪怕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也要寫下來,形成讀后練筆的好習慣。再例如:為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可以形成閱讀延伸,如對《負荊請罪》感興趣的同學,教師向其推薦《春秋戰(zhàn)國故事》;在《輪椅上的霍金》的學習后,讓“霍金崇拜者”去拜讀《天才的另一面:霍金》,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加強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得讀后感更“言之有物、充實生動”。
2.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
其次,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社會體驗有限,在他們質樸童真的眼中,事物只有是否有趣的區(qū)分,沒有諸多大道理和翻涌起伏的情緒。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不能只局限于原創(chuàng)文章中,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適當仿寫,充分發(fā)揮蘇教版教材中文質兼美文章的引導作用,先鍛煉學生的寫作行文結構、用詞,再慢慢教會學生融入個人感情。
例如:在蘇教六年級《生命的林子》散文教學中,本文具有較深刻的內涵,且使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學生可以先照著別人的行文風格進行仿寫與思考,感受文本中的智慧。接著,可自主創(chuàng)作,寫一篇《重新出發(fā)》的小散文,這也是通過閱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式。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觀察、在閱讀中思考,并具有寫作積極性。
2.3想象外延,進行續(xù)寫
最后,寫作也是學生展開自主構思的過程,而其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缺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很難寫出精彩的文章。這并不是說沒有想象力的學生就呆板木訥,而是缺乏想象力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活力與靈性不足,許多地文學作品正是因為富有無邊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才使之鮮活起來。
例如:在《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中,這是一篇記敘文,描述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fā)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勇于打破常規(guī)和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教師可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在閱讀啟發(fā)中回憶生活片段,有哪些新鮮發(fā)現與奇思妙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其進行想象外延,展開續(xù)寫練習。
3、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既為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指明新方向,也對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3]。作為語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理念,建立生本意識,具有在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能力。這樣,才能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引導其認真閱讀、積極練筆;另一方面,有效提升學生讀寫水平,培養(yǎng)其求知欲與好奇心,使其具有深入思考意識。從而形成教學促進,起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永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淺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
[2]嚴曉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1):9.
[3]陳國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路徑研究[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西安會場)論文集,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