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
摘 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因時代背景的差異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傳播具有科學性、實踐性、主動性、必然性的特點。這些特點對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必須始終慎重面對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引領、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引領。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特點;啟示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因時代背景的差異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使命和價值觀取向都是切實符合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在新時代,我們必須深化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本文試圖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傳播特點及啟示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
1.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經(jīng)傳播來到中國,就面臨著不斷與其它社會思想潮流作斗爭的現(xiàn)實困境。慶幸的是,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性、普遍性的立場、觀點、方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最終取得了勝利,并在中國生根、開花、結(jié)果。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些西方社會理論來到了中國。不同的理論為擴大其影響而相互爭論。
要解決近代中國的社會問題,不僅需要研究具體問題,還需要形成共識的先進理論。只有這樣一種理論才能指導人民的行動朝著一致的方向前進,共同解決問題。李大釗認為能完成這項任務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1]。因此,為了解決近代中國的問題,我們必須依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我們行動的理論武器,從而使社會大眾的行動能夠一體化。雖然各種理論之間的辯論進程特別激烈,但正是在這一進程中,馬克思主義的優(yōu)越性日益明顯,憑借其科學性,使其影響日益增強。
2.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首先是由中國當時中國的革命現(xiàn)實需要以及先進知識分子的選擇決定的。當時,中國面臨西方列強、日本帝國主義及他們與封建軍閥的勾結(jié)所造成的危機,中國人所尋求的新思想是中國為最終戰(zhàn)勝對中國的侵略而必須采用的新理論[2]。因此,當時的中國,交給中國知識分子的最緊迫任務,就是救亡圖存,這是一項艱巨的時代任務。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特點可以為當時中國作為實用指南。
3.主動性
中國知識分子之所以選擇并介紹馬克思主義,主要有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俄國革命的成功,讓他們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新文化運動后,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探索的必然選擇[3]。首先,他們意識到,西方的思想只對他們適用,這完全是西方帝國主義匪徒的邏輯?;浇淌俏鞣轿拿鞯恼Q生地,它已成為其擴張的化妝品,是其做法的精神鴉片,并不適合中國。在俄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主動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主動宣傳其理論,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4.必然性
中國選擇并接受馬克思主義,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五四時期,幾乎所有流入中國的思想都與社會主義思想有關。馬克思主義是所有這些思想中說服力最強的。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中國需要徹底改革[4]。十月革命的道路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范例。列寧關于民族解放的口號無疑給了中國希望。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十月革命的方法是解決同樣性質(zhì)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必然性。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受到若干條件的限制:例如,中國人第一次接觸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歐洲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產(chǎn)物,而是通過日本等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5]。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大多是摘錄。這導致了早期對理論缺乏嚴格和系統(tǒng)的理解。由于形勢緊迫,早期理論沒有充分分析和理解當代中國的具體條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急于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并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存在著一種教條主義的傾向,使人們難以形成正確意識,并給中國革命帶來了一定的損失。盡管如此,這些經(jīng)驗教訓對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
1.必須始終慎重面對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
在信息時代,今天的中國,思想的交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化,不僅有傳統(tǒng)的中國思想,而且同時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不僅受到現(xiàn)代和當代思想的影響,同時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影響。各種思想相互交織,甚至發(fā)生激烈的對抗和沖突;這種理論上的發(fā)展情況無疑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深入人心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6]。今天,我們必須在強有力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立場的前提下,繼續(xù)推進時代的進程,同時也要開創(chuàng)一個新時代,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出發(fā),沿著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繼續(xù)前進,采取慎重的心理來處理各種社會思潮,利用其積極的一面來推進中國的發(fā)展進程。
2.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引領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和寶貴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理論,有助于人類的解放和發(fā)展。在思想的激烈對抗和嚴重的階級矛盾的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致力于改善工人階級的狀況和解放無產(chǎn)階級。有怎樣的價值觀就會有怎樣的選擇,怎樣的結(jié)果。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過程中,他致力于促進社會的公平和公正,使整個社會都能分享改革的成果。我們的改革必須朝著有利于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也必須朝著有利于維護公平和社會正義的方向發(fā)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為了實現(xiàn)普通人民的關切和期望。改革也必須側(cè)重于滿足人民的希望,以便通過改革使廣大人民有更大的獲得感。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踐行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取向。
3.必須始終結(jié)合中國實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的深化過程。為了在理論上支持中國在新時代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及時總結(jié)中國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形勢和新問題。促進理論創(chuàng)新是為新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的唯一途徑。對新時代中國的思考是一種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其前提是了解客觀情況和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成為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與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標志著社會發(fā)展階段的變化,也就是說,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新時代需要一個新理論的指導,新時代的思想清楚地回答了我們今天必須維護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為指導,以國家條件為基礎,確定方向,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劉曉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色[J].中共創(chuàng)建史研究,2018.
[2]丁若浩.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D]. 2018.
[3]項久雨.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及規(guī)律[J].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4):17-18.
[4]郭夢博.淺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J].傳播力研究,2019.
[5]郭合芹,張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意義研究——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J].探索,2018,(001):190-191.
[6]梁利文.馬克思主義在廣西早期傳播的話語特征及當代啟示[J].南方論刊,2019,(00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