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寧,馬平安,呂娜娜
(1.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慶陽 745000;2.隴東學院岐伯醫(yī)學院,甘肅 慶陽745000)
ERCP指的是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是目前臨床檢查、治療胰膽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此種技術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諸多并發(fā)癥,影響其預后恢復[1]。如何有效防治ERCP術后并發(fā)癥,一直以來,都是臨床研究重點、難點[2]。臨床深入實踐發(fā)現(xiàn),鼻膽管引流能夠顯著降低ERCP術后患者發(fā)生膽道感染的幾率,減壓引流效果十分突出,現(xiàn)如今被臨床廣泛用于膽管梗阻病變患者中[3]。但是鼻膽管引流過程之中,其引流效果容易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負壓控制難、導管不易固定等)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重患者機體不適感[4]。鑒于此,本文特此以88例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患者為例,利用負壓引流器改良鼻膽管引流技術,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之中的觀察主體為88例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患者,接收的時間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入組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ERCP手術;年齡18歲以上且不超過70歲;知情通知且自愿參與,已經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排除不適宜ERCP手術、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安裝有膽道支架、非自愿參與、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根據(jù)電腦隨機分組法,施行對照研究,其中一組名為常規(guī)組;另一組名為研究組。兩個組44例。研究組包括24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齡18~69歲,均齡(55.5±8.6)歲;15例膽囊炎,17例膽管結石,12例其他。常規(guī)組包括26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齡20~70歲,均齡(55.8±9.3)歲;16 例膽囊炎,16 例膽管結石,12 例其他。各組基礎資料經臨床統(tǒng)計學檢驗,結果P值>0.05,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常規(guī)組44例患者ERCP術后常規(guī)引流,予以引流袋留置之后,對胃管進行妥善固定,與此同時,注意監(jiān)測患者各項體征,并向患者、患者家屬講解引流管護理重點,加強健康教育。
研究組44例患者ERCP術后予以改良引流技術,置入鼻膽管到達肝總管部位,將橡膠鼻導管通過患者鼻腔置入到口咽處,然后再經過患者鼻腔引出鼻膽管,在患者耳廓部位、鼻翼部位妥善固定導管。持續(xù)負壓引流,壓力控制在-1kPa^~5kPa之間,每隔1~2h查看一次患者引流狀況,若是發(fā)現(xiàn)持續(xù)引流4~5h后,引流量沒有增加,或者是每日引流總量低于100mL,則選取16萬單位慶大霉素,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混合之后沖洗注射器。期間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負壓引流器改良引流技術,負壓需按時開放,術后48h叮囑患者臥床靜養(yǎng),動態(tài)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記錄其體征,術后第1d禁止飲食,以免胰腺大量分泌,遵照醫(yī)師囑咐對患者做好靜脈補液,術后第2d指導患者飲少量水,若是患者飲水后無任何不適,可考慮流食,然后再慢慢過渡到普食。
(2)積極防治并發(fā)癥,ERCP手術之后,早期通過抗生素抗感染,協(xié)助患者做好各項檢查,比如血尿淀粉醚檢測,以防患者發(fā)生胰腺炎,指導臨床早期合理用藥治療。同時注意觀察患者術后有無高熱、消化道反應,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3)加強引流護理,固定引流管所采用的膠布,要求彈力好、粘性佳,注意導管留取長度,以免影響患者肢體活動,同時在導管固定部位做一個明顯的標記,按時巡視,警惕導管意外滑脫,觀察導管引流是否順暢。引流袋一定要放置在較低水平下,以免壓迫導管,引起逆行感染;引流袋一定要按時更換,以免影響引流效果?;颊叻怼㈦x床時,叮囑患者不要壓迫導管;護理人員需注意觀察患者引流顏色、液體性質以及引流量,并做好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
(4)加強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積極交流,并說明引流過程中有可能會發(fā)生的機體不適反應,以此來減輕患者不安心理,使其做好心理準備;指導患者清潔口腔,并著重講解自我護理要點、自我病情監(jiān)測要點。
(5)注意負壓控制,密切留意患者是否存在膽道出血三聯(lián)征,即:膽絞痛、腸胃出血、黃疸。
(6)出院指導,向患者說明科學合理飲食原則,每日遵循多餐、少食原則,按時進餐,禁止抽煙喝酒,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以及誘因規(guī)避的方法,囑咐患者按時回院復查。
(1)記錄患者24h引流量,同時觀察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2)機體不適反應主要包括腹痛不適、消化道反應;(3)觀察患者有無導管堵塞、意外脫出等不良事件;(4)術后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膽管炎、高淀粉酶血癥、胰腺炎。
匯總并分析觀察主體的研究數(shù)據(jù),并利用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百分比資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行t檢驗。當P值低于0.05時,說明存在較高的檢驗價值。
相比于常規(guī)組而言,研究組24h引流量更多,且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詳情見表 1。
表1 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引流情況、住院情況對比
研究組腹痛不適以及消化道反應等機體不適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更低,與常規(guī)組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機體不適反應對比
研究組導管意外脫出以及導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更低,與常規(guī)組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3。
表3 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導管不良事件對比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22.73%,組間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情見表4。
表4 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對比
鼻膽管引流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多見且應用十分廣泛的膽管置管引流減壓技術,能夠快速幫助患者減低膽道壓力、解除膽道梗阻、順利引流[5]。鼻導管又細又長,再加上膽汁比較黏稠,特別是化膿性膽管炎、泥沙樣膽道結石患者,引流過程中極易堵塞鼻導管,降低引流效果,加重患者治療負擔[6]。
現(xiàn)如今臨床諸多研究學者深入發(fā)現(xiàn)鼻膽管沖洗過程中,正壓沖洗有可能提高膽道逆行感染幾率,且沖洗壓力、速度需嚴格把控,不然極易導致患者膽絞痛,加重患者機體不適反應[7]。本文特此采用負壓引流器改良鼻膽管引流技術,結果研究組24h引流量更多,且導管發(fā)生堵塞、意外脫出等不良事件更少,與常規(guī)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應用負壓引流器能夠獲得更好的引流效果。膽道內膽汁淤積,且通常伴有膽泥、膿性分泌物,常規(guī)應用引流袋予以留置,主要通過虹吸原理實施引流操作,但是在引流膿性膽汁時,難度較大[8]。特別是術后1~3d內容易堵塞導管,需要臨床護理人員時常借助針筒予以正壓沖洗[9]。而負壓引流過程中,主要借助負壓吸引儀器,形成一個封閉性良好的引流系統(tǒng),進而有效引流淤積的膽汁,降低膽道壓,以免導管壁上附著膿性膽汁,最終達到充分引流目的[10]。
ERCP術后容易發(fā)生胰腺炎、膽管炎、高淀粉酶血癥等并發(fā)癥。引流欠佳、膽管梗阻是引起膽管炎的主因,而鼻膽管引流能夠將殘余的細小結石予以排除,以減少膽管炎[11]。本文證實,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這是因為負壓引流更加充分,對于膽汁引流順暢的保持十分有利,以免膽道內細菌繁殖,以免胰管內流入造影劑,促使胰液引流順暢,故而減少了ERCP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另外,研究組引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患者機體不適反應均少于常規(guī)組(P<0.05)。提示負壓引流能夠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促使其早日康復出院。由于負壓引流充分,使得膽道炎徹底消失,進而避免了膽道炎導致的機體不適反應[13]。除此之外,改良引流技術應用過程中,積極防治并發(fā)癥、加強導管干預、加強健康宣教,從醫(yī)、護、患三方保證引流順利,避免導管意外滑脫[14]。需提及的是,過高的膽道負壓容易使得膽道閉合,所以臨床應當合理設置負壓引流的壓力參數(shù)值[15]。
總之,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實施改良引流技術,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大范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