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進入到緊張備考階段,隨著大密度高強度訓練的開展,一周兩次作文大練成為寫作常態(tài),這是提升考場文的關(guān)鍵時期,但若缺少了必要的引導和梳理,學生只是疲于應付,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寫出來的文章缺少新意。因此,作文備考后期,教師要給學生心理疏導的同時,重點予以方法指引,擬通過營造具體或擬真的寫作任務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學案例】
為調(diào)整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提取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擬寫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寫出思維導圖。作文題目如:緊張備戰(zhàn)高考期間,年級主任希望能減少語文作文訓練次數(shù)。請選擇一特定身份,用恰當?shù)姆绞綄⒛愕乃伎寂c態(tài)度表達出來。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寫作任務。
批閱學生交上來的思維導圖,發(fā)現(xiàn)全班40位學生全部身份定位為高三生,交流方式是寫信,觀點全部是不同意主任減少作文訓練次數(shù)的提議,區(qū)別只是理由的多寡和是否關(guān)注措辭的得體??梢妼W生雖然認可這種高強度作文訓練的方式,但思維比較單一,構(gòu)思千篇一律。于是,決定此次作文指導課的重點是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提供一個支點,以期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課堂教學過程】
師:批閱完大家的寫作提綱后,我對你們假想的作文內(nèi)容進行了匯總。
如果把你們所有人的這些內(nèi)容融入到一篇文章中,不計較字數(shù),你覺得能拿到多少分?
生:完成了所有的寫作任務,中心明確,思維有條理,理由充分,怎么也能拿到45分以上吧?
師:不想拿50多分嗎?
生:那得靠書寫和語言功底去打動閱卷老師了。
師:別無他法了嗎?我們怎樣寫出新意,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呢?
生:……(沉思)
師:老師今天教你們一招“給創(chuàng)新一個支點——創(chuàng)設情境法”。
任務寫作要根據(jù)材料規(guī)定的寫作情境有針對性的進行闡述,并且要有具體的寫作對象或讀者對象,也就是說,一個具體的寫作情境應該包括具體的事件、特定的環(huán)境和鮮明的人物。若將這種情境還原為生活真實,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寫作缺少對寫作對象或讀者對象的關(guān)照。
有讓交流的雙方都打上鮮明的個性特征,文章才會鮮活。如:年級主任基于什么目的才提出“減少語文作文訓練次數(shù)”的提議?你只有洞悉了他的真實用意才能針對性強的說服他。
生1:輕視語文,想壓縮語文學習時間。
生2:不知道考試的多重功能。
生3:不了解作文也靠強化訓練。
生4:對學生迫切想提升語文的心理預估不足。
生5:對語文教師在引導作文上的能力不信任。
生6:他可能是在用激將法,激發(fā)語文教師對作文的重視。
……
師:你看,我們對“主任”的猜想越多,說服的理由就越充分,越有所側(cè)重。有專家把這種任務寫作叫“交際寫作”,重點要關(guān)注文章“為何寫”“為誰寫”“寫了有什么用”,尤其需強調(diào)“為誰寫”的“讀者意識”。本次寫作的困苦,有相當大原因是我們的寫作無交流對象,沒揣摩清楚讀者的狀況和需求。
現(xiàn)在,我們對主任了解了,寫作的內(nèi)容能不能更豐富,說服他的方式能不能更靈活些呢?
生1:應該先向主任道歉。我一直在作文上不夠努力,所以,更需要通過最后的沖刺達到提升。
生2:可以向主任表達感謝,感謝這種訓練方式對我作文的影響和幫助。
生3:不能夠直接否定主任的提議,畢竟主任也是為了我們的高考成績更優(yōu)秀。
生4:也可以假設考試不考語文作文的種種危害,請主任權(quán)衡利弊。
……
師:同學們思路打開了。我們可不可以讓“高三學生”的身份更真實呢?就像讓年級主任的想法更具體一樣,把高三學生的身份設想得更具體一些。
生1:可以是學生會代表、班長,這樣就可以作為全體高三學生或某班學生與主任交流了,更有底氣,理直氣壯。
生2:可以是特長生吧?特長生在作文方面提升的空間很大。
生3:寫作能力本來不錯,但不擅長寫考場文的,更需要通過一次次訓練懂得考場文的游戲規(guī)則。
師:大家看,是不是設定交流的情境越具體寫出來的文章就越有新意?
看來大家都喜歡用比較真實的身份去說理。我也比較喜歡以語文教師的身份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實,你們也可以借語文老師的身份,自由地表達對加大作文訓練的理解。所以,不妨大膽嘗試著虛構(gòu),換一種說理方式,當然,為了更真實,可以把我們假想的語文老師的脾氣性格附加上去。
生1:我的語文老師說話特別嚴謹。
生2:我的語文老師語言特別豐富。
生3:我的語文老師說話特別幽默,性格比較潑辣。
生4:如果讓語文老師說作文訓練的規(guī)劃,更有說服力,更容易打消年級主任的疑慮。
師:是不是換一個身份,就可能多出點兒新意呢?
大家再看看,作文要求方面,留下了哪些開放空間?
生:寫作身份、交流方式任選。但“高三學生”身份最真實,寫起來最順手,寫信最恰當。
師:確實,無論是“高三學生”還是“語文老師”,與“年級主任”交流,“寫信”都是最恰當?shù)?。但如果換身份,是不是需要跟著換方式呢?也許,有更好的方式幫我們拿到發(fā)展等級“有創(chuàng)新”的分值呢?
生1:可以假設“我”是主管教育的校長,打電話、訓誡、拿文件說服主任。
生2:可以假設“我”是很為孩子寫作發(fā)愁、又懂點高考導向的家長,寫信給主任。
生3:可以假設“我”是吃過作文寫得少的虧的學長,以親身經(jīng)歷告訴主任必須加大作文訓練,才能拿下高考作文,并且把自己對如何備戰(zhàn)考場文的想法說出來。
師:換一個身份,有時就是換一種思考角度。如果我們敢冒險,“我”就只能是人,不能是“物”嗎?我們不妨大膽一些。
生1:可以是一本作文輔導書吧?小主人看了,因為沒有一次次地實踐,許多技巧都不會用。
生2:可以是宿舍里的一張床,聽著同學們交流寫作后的感受,為他們在一次次訓練中揣摩提升而欣慰。
生3:可以是一支粉筆,記錄下老師借一次次寫作訓練,為學生的寫作撥云見日嘔心瀝血。
師:通過這節(jié)課,大家已經(jīng)明白:思維創(chuàng)新需借助形象和情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寫作訓練中,能夠多加運用。
布置作業(yè):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修改自己任一篇文章,并嘗試將“創(chuàng)設情境法”運用到今后的寫作實踐。
【反思總結(jié)】
任務寫作著重考查學生對一定情境中發(fā)生的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熱點事件的態(tài)度和看法,為了讓學生主動感知后期大密度高強度作文訓練的必要性,擬寫了這個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作文題目,以期達到心理疏導的目的。但在調(diào)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構(gòu)思千篇一律,內(nèi)容大同小異,于是,抓住任務寫作重情境的特點,引導學生對交流對象進行合理推斷、想象,豐富、充實寫作內(nèi)容,創(chuàng)新寫作形式,起到了完善寫作思維、豐富寫作情感、激發(fā)寫作興趣的目的,使學生在今后寫作中能主動創(chuàng)新。
本次作文指導課,有兩點比較滿意:
一、基于學情調(diào)查進行寫作任務設計。圍繞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擬寫作文題目,順利調(diào)查到學生對待大密度高強度寫作訓練的基本態(tài)度和真實想法,了解到學生表達能力方面的問題,從而確定了自己的指導方向。
二、基于學生初稿進行寫作任務設計。采用了“作前指導”與“作后講評”的交叉點,讓學生在初稿形成過程中遇到困難就能得到及時的支持和幫助,既節(jié)省了學生試錯時間,又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和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寫作學習質(zhì)量。
兩大遺憾:
一、擬作文題目的目的,是為了對學生心理進行疏導,發(fā)現(xiàn)寫作方面的問題,加上第二天又要考試寫大作文,因此未要求學生真正落實成文。
二、雖然給學生講了可以用“物化”的方式求“創(chuàng)新”,但考慮到考場文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且對學生想象力要求很高,未敢大力提倡。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燕華.基于任務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三部曲[J].中學語文教學,2018年第12期.
許麗紅,河北定州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