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亮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6—0054—01
在我國,人們普遍認為數學是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可以培養(yǎng)一個學習者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所有班級中都存在一部分數學學困生。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有責任和耐心對這一類數學學困生進行深入分析,通過交流來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來幫助學生重獲學習數學的熱情。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1. 數學底子薄弱,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生自身基礎薄弱是長期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的,主要表現是對基本數學概念掌握得不透徹,所以一些基礎的數學題也會做錯,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糾正。長此以往,造成學生的數學根基不牢固,而隨著數學課程難度的深入,這一類學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數學學習,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
2. 學生反應不夠靈敏,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思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對數學中一些抽象的問題能夠快速地理解,而有的學生卻比較困難。部分數學學困生由于思維反應比其他人慢,所以在課堂上無法緊跟老師的教學思路,致使學習效率低下。
3. 學生缺乏自信心。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還處在一個學習“萌芽”的時期,他們對“學習”這個詞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學生的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都比較弱,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時間久了,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被動和自卑。
4. 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計劃能否實現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另一方面是教師自身所具備的技能和素養(yǎng),教師的教學技能關乎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縱觀我國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講授為主,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第二,教師對“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視度不夠。根據艾兵豪斯遺忘曲線,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數學概念和公式若不及時進行鞏固復習,這部分內容就會被記憶逐漸遺忘,這一階段的記憶也往往被稱作短時記憶。
二、轉化策略
1. 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掘其興趣愛好。首先,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比較強烈的,教師要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比如,通過講述幽默的數學故事導入新課內容,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有效吸收。其次,數學老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制訂有特色的教學方案,比如通過講述數學的起源和發(fā)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2. 重建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威爾遜有一句話:“要滿懷信心,然后全力以赴,用自信去化解一切難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做到一視同仁。對數學學困生而言,一句暖心的鼓勵,或許就能成為他們奮力前進的動力,為此,教師要不斷鼓勵他們去發(fā)現自身的“亮點”,同時也要向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看齊,正所謂“見賢思齊焉”。有自信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能獲得成功。
3. 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用創(chuàng)新引領課堂。首先,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引領課堂的發(fā)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PPT、Flash動畫、音視頻等一些現代媒體技術,帶領學生探索生動有趣的數學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建立“互助小組”,讓全班學生參與其中,在成績優(yōu)秀和成績一般的學生之間建立學習小組,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對表現好的小組,可以采用班級激勵制度,給予其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最后,數學老師要注重方法,而不是答案,因為數學往往重視思維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為此,教師要教授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問題。
4.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扮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角色,但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也可以和學生成為知心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只有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聽從教師的指導,進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解決數學學困生的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持之以恒,堅定信念,從點滴做起,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歷程。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的能力,用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學生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快樂。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