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強
牡丹江心血管病醫(yī)院心外一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A型主動脈夾層(TAAD)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病情兇險、發(fā)展迅速,極易引發(fā)休克、心包填塞、急性腦梗死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是主動脈夾層疾病最嚴重的一種類型[1-2]。據(jù)調查[3]:TAAD患者在發(fā)病24-48h內(nèi)每小時死亡率會增加1%,14 d內(nèi)死亡率可高達90%。目前,臨床治療TAAD主要以手術為主,但由于TAAD解剖結構復雜,對手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臨床對于TAAD治療術式尚無統(tǒng)一定論,以部分主動脈弓替換手術、孫氏手術最為常見,對于兩種手術對血清IL-8、cTnT水平的影響,目前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文選定牡丹江心血管病醫(yī)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TAAD患者,現(xiàn)報告如下。
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項研究,選定牡丹江心血管病醫(yī)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TAAD患者,以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每組30例)。實驗組:女11例、男19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9.62±2.47)歲;吸煙史:20例有、10例無;飲酒史:18例有、18例無;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52%~58%,平均(55.26±0.14)%;體重44~86 kg,平均體重(65.26±3.14)kg。參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9.59±2.45)歲;吸煙史:22例有、8例無;飲酒史:19例有、11例無;LVEF在51%~59%,平均(55.29±0.12)%;體重在45~85kg,平均體重(65.29±3.12)kg。兩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均符合《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4]中對TAAD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1)均為首次發(fā)病,發(fā)病時間小于2周。(2)年齡在18周歲以上。(3)均存在突發(fā)性胸背部撕裂樣、刀割樣疼痛。(4)患者家屬均已簽署與本項研究有關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者。(2)中途死亡或從本項研究退出者。(3)未開展研究前接受過對癥治療者。(4)存在酒精、藥物依賴史、濫用史者。(5)合并血液、免疫、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6)合并重度貧血、營養(yǎng)不良者。(7)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8)重大臟器衰竭者。
參照組(實施部分主動脈弓替換手術):結合弓部瘤的病變程度、范圍、性質等實施主動脈弓部動脈瘤切除術治療,采用深低溫停循環(huán)逆行灌注技術,降溫期間對主動脈弓上下緣、前壁等游離直至降主動脈峽部,注意保護喉返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近端Bentall手術可在降溫之前完成,當肛溫降至15~20℃時,進行上腔靜脈逆行灌注,將瘤體總行剪開,保留弓部的大彎側,剪開弓部小彎側直至降部,促使主動脈弓呈鴨舌狀,采用3-0聚丙烯線對后壁以及前壁進行連續(xù)內(nèi)翻縫合,對于主動脈壁結構不良者,則采用毛氈條加固吻合,防止術后滲血或出血。
實驗組(實施孫氏手術):在胸骨正中做一切口,進行常規(guī)股動脈、右心房插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降溫過程中對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及其分支進行充分游離,升主動脈阻斷后,切口升主動脈,經(jīng)過左右冠狀動脈開口,灌注心臟停跳液,仔細觀察升主動脈病變部位以及主動脈根部具體情況。鼻咽溫度降至20℃,即可停止循環(huán),將升主動脈開放,在左頸總動脈以及無名動脈插管,進行選擇性腦灌注,冰帽置于頭部,詳細探查降主動脈、弓部主動脈病變血管具體情況。將自膨脹特性整體支架(長10 cm),插入降主動脈真腔,修剪血管病保留主動脈三大分支,連續(xù)性縫合后,以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換主動脈弓部,2/3全流量恢復后,根據(jù)全身情況、腦補血流以及心功能決定主動脈近端吻合、主動脈弓部三大分支順序。術中輔助循環(huán),鼻咽溫度在37℃時,即可停機。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血清IL-8、cTnT水平、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1)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阻斷主動脈時間、選擇性腦灌注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2)血清IL-8、cTnT水平:術前以及術后3 d,抽取所有患者3 m l外周靜脈血,以4 000 r/min離心速率離心處理8 min,分離血清,以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TnT(心肌肌鈣蛋白T),以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IL-8(白細胞介素-8)。(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心內(nèi)膜炎、心包填塞出血、心力衰竭發(fā)生率。(4)病死率:隨訪3個月,統(tǒng)計死亡情況。
本次研究所有檢驗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組內(nèi)對比以配對t檢驗為主,治療前后組間對比以獨立樣本t檢驗為主,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手術時間、阻斷主動脈時間與參照組比較,P>0.05。實驗組選擇性腦灌注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均顯著比參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情況(±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情況(±s)
實驗組(n=30)參照組(n=30)tP 141.26±9.62 141.31±9.59 0.020 0.984 90.28±3.66 90.31±3.59 0.032 0.975 56.25±1.62 74.88±3.62 25.729 0.000 6.15±0.25 10.62±1.57 14.400 0.000
術前兩組血清IL-8、cTnT水平對比,P>0.05;實驗組術后3d均顯著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IL-8、cTnT水平對比情況(±s)
表2 兩組血清IL-8、cTnT水平對比情況(±s)
注:與術前比較,a表示P<0.05。
組別實驗組(n=30)參照組(n=30)IL-8(pg/mL) cTnT(pg/mL)tP術前91.26±5.62 91.29±5.59 0.021 0.984術后3d 18.26±1.55a 35.26±2.46a 32.024 0.000術前73.62±8.62 73.65±8.59 0.014 0.989術后3d 11.28±1.06a 29.62±2.64a 35.310 0.000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33%)、病死率(0.00%)均顯著比參照組(26.67%、13.33%)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對比情況 例(%)
TAAD多見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以及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改變,TAAD發(fā)生率顯著增高[5]。目前,臨床普遍認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梅毒性主動脈炎、主動脈創(chuàng)傷、結締組織遺傳缺陷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均為TAAD發(fā)病的危險因素[6]。TAAD發(fā)病后以神經(jīng)癥狀、心血管癥狀、壓迫癥狀、胸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疾病進展速度較快,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內(nèi)死亡[7-8]。由于TAAD起病急驟、病情發(fā)展迅速、病程較短、死亡率較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重點。
TAAD是主動脈急性疾病的一種常見、多發(fā)類型,72h內(nèi)如果不予以科學、有效的救治,則死亡率極高[9]。究其原因,與TAAD的病變范圍是從升主動脈的近端開始,會累及主動脈弓部,直至降主動脈,部分患者病情甚至會累及腹主動脈,主動脈夾層會因隨時破裂而引發(fā)死亡[10]。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TAAD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病變范圍較為廣泛,需要心臟停跳,并且進行深低溫停循環(huán),手術風險性極高[11]。不僅需要嚴格把握手術時機,還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術式。TAAD患者由于升主動脈夾層會逐漸拓展至近心端,極易引發(fā)瓣環(huán)擴大、主動脈瓣膜移位、撕裂、增厚、水腫等,導致冠狀動脈開口閉塞、狹窄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增加心肌梗死發(fā)生率[12]。TAAD患者動脈夾層破裂,內(nèi)膜撕開,大量的細胞外基質會從血管壁中層組織中流入到血液中,導致血清IL-8含量顯著增高[13]。故加強血清IL-8、cTnT檢測對于評估TAAD手術效果、預后等意義重大。本研究對60例TAAD患者分組展開研究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阻斷主動脈時間與參照組比較。實驗組選擇性腦灌注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均顯著比參照組短,實驗組術后3 d血清IL-8、cTnT水平均顯著比參照組低。提示孫氏手術可有效改善TAAD患者病情,且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較短。分析如下:孫氏手術是利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支架象鼻技術、根據(jù)主動脈疾病的形態(tài)特點,減少停循環(huán)時間的一種術式。孫氏手術通過擴大對病變血管的處理范圍,極大的減少了主動脈弓遠端殘存的破口或假腔,利用自身的膨脹性,對血管破口起到良好的封閉作用,對假腔造成一定擠壓,盡可能恢復主動脈真腔部位的血液供應,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4]。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重建主動脈弓,降主動脈以及遠端完成吻合之后,可利用人工血管灌注分支,插入動脈供血管恢復循環(huán),進而縮短選擇性腦灌注時間,降低了體溫對機體重要器官的干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風險性,有助于患者機體早日恢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孫氏手術開展過程中,應加強對重要器官功能的保護,尤其是加強對患者腦保護。
據(jù)調查[15],目前,TAAD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不足10%。本研究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均顯著比參照組低。提示孫氏手術明顯降低了TAAD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死亡率。孫氏手術在遠端直視的情況下在弓部植入支架系統(tǒng),徹底將夾層的破口堵住,避免了由于影響脊髓血運而導致截癱。孫氏手術可將撕裂的血管壁結構,重新黏附在一起,重建血管壁,可有效預防術后心包填塞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孫氏手術后應加強對患者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監(jiān)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嚴格控制血糖含量、加強營養(yǎng)支持。
綜上所述,TAAD患者給予孫氏手術治療,可有效縮短選擇性腦灌注時間,調節(jié)血清IL-8、cTnT水平,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均較低,近遠期療效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將該治療方案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