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旁征博引的作文誰不羨慕呢?但是很多學生寫作時,內(nèi)容總是枯燥無味,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缺少寫作素材。每當教師讓學生整理素材時,很多學生叫苦不迭,說自己沒有時間搜集素材。其實不然,只要學會了方法,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能積累許多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
一、吃透教材,積累和運用課文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學生一邊埋怨缺少素材,一邊又對身邊的素材“寶藏”——語文課本視而不見。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專家經(jīng)過千挑萬選才確定下來的,許多文章中的內(nèi)容稍加加工就可以作為寫作素材,讓作文更加出彩。
例如,在寫有關歌頌偉大祖國主題的作文時,很多學生抓耳撓腮,想不到贊美祖國的好詞好句,寫出來的文章生硬刻板,沒有亮點。學生每天都很忙碌,沒有時間涉獵和加工浩如煙海的作文材料,其實在語文課本中就有很多歌頌祖國的文章,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語文課本的資源呢?九年級下冊有《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歌,很多學生都被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作者面對災難深重和獲得新生的祖國,很自然產(chǎn)生哀傷之情,但同時又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課文中這一句:“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yǎng)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非常適合作為作文的最后一段來升華文章主旨,豐富文章意蘊。這僅是其中一個例子,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語文書里有許多可以積累成素材的文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節(jié),還有一段段悠揚激蕩的文字,都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將這些素材用到作文中會非常出彩。
二、善于觀察生活,將身邊事積累成素材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積累素材離不開生活。但是,現(xiàn)在的初中生過分強調(diào)詞藻的華麗、語言的優(yōu)美、修辭的使用,而忽略了作文最重要的東西——真情實感,導致許多學生的作文假大空。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從日常生活中挖掘?qū)懽魉夭摹?/p>
例如,在以“幸?!睘橹黝}作文時,很多學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考了滿分之后父母的獎勵;上學忘記帶傘,父母接自己回家;自己生病,父母在身邊寸步不離地照顧……雖然這些素材沒有跑題,但是已經(jīng)被歷年的考生寫爛了,很難再寫出新意。學生可以多觀察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抒發(fā)真實情感。我曾教過這樣一位學生,他在家長會前告訴我,他父母都出差了,可能來不了。我表示理解,并且告訴他,等父母有時間抽空給我打個電話就行。但是沒想到,那天下午召開家長會時,這位學生的媽媽準時來到教室。后來才知道,她是為了參加家長會特地改簽了航班趕回來的。像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這位學生特有的“幸?!?,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三、關注時事,積累熱點素材
時代活水浪花飛濺,社會熱點吸引眼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曾經(jīng)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初中生寫作時要注意運用時事熱點素材,讓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時事是全社會的焦點,可以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共鳴的橋梁。
例如,以“英雄”為話題作文時,很多學生先入為主,覺得英雄應該是項羽那樣所向披靡,即使戰(zhàn)死也不肯過江東的將領,或者是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束了諸侯長期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的秦始皇。不過,這些素材早已被人一再引用過,沒有新鮮感,如果使用時事素材,就很容易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讓閱卷教師產(chǎn)生共鳴。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大家都不敢出門,自覺在家中隔離,卻有這樣一群“逆行者”,他們主動站出來,勇敢無畏地與病魔斗爭,和時間賽跑,同病毒作戰(zhàn)。武漢江夏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的彭銀華醫(yī)生本來打算正月初八和愛人舉辦婚禮,卻在抗疫一線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于2月20日晚上去世,年僅29歲。我們要銘記像彭銀華這樣的英雄,銘記每一個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作出貢獻的英雄。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我們一定會勝利!這樣的時事熱點如果運用到作文中,一定會給學生的作文增光添彩。
總之,想要讓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最重要的就是積累素材。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在寫作中運用這些素材,讓文章更有特色。相信有了教師的正確指導,再加上學生科學合理的練習,一定能夠讓寫作變得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