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杰,劉曉東,單虎
(青島農業(yè)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獸醫(yī)傳染病學是研究動物傳染病發(fā)生和流行規(guī)律及防控這些傳染病的科學,是獸醫(yī)學科學生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之一[1],在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中居重要地位,主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研究和防控動物傳染病的能力。為了達到上述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有些學者先后探索和實踐了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問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和行為導向教學法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7]。在教學實踐中,我校獸醫(yī)傳染病學課程組根據情境教學理論,實施了融合教學案例的情境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實踐結果表明融合教學案例的“情境教學法”適合獸醫(yī)傳染病學的教學,達到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增加學生學習主動性等效果。
教學改革是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提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敖ㄔO創(chuàng)新型國家”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具備 “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等特征,而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達成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與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相違背。因此,探討課堂教學轉型非常必要,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重要意義。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即情景、環(huán)境,是指讓學生能動地活動在其中的“有情有趣的廣闊的背景空間”[8]。情境學習的基本觀點可概括為:①知識具有情境性。離開具體的情境,學習者很難形成對知識的準確理解。②學習不是個體構建活動的過程,是個體與情境互動、參與實踐的過程,是社會協商的過程。③ 教師從傳統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或合作者。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有認識真實復雜情境的能力,有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完成任務的能力,有建構知識的能力。師生之間是一種教師引導下的共同體關系[9]。
獸醫(yī)傳染病學的課程特點決定該課程適合情境教學。該課程是一門專業(yè)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法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的弊端;通過設計一些和學生畢業(yè)后所從事的工作緊密相關的模擬場景和工作實際,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較好的融合。
獸醫(yī)傳染病學的教學內容適合進行情境教學:該課程主要學習和掌握那些具有重要獸醫(yī)臨床意義的動物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規(guī)律,以及防控這些動物傳染病的知識和技能。傳統的講授法是教師教給學生這些知識,即使教師把知識講清楚,學生不能有效地把知識內化從而活化成在新的情境中(如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情境教學理論,如果教師以動物傳染病案例為基礎,創(chuàng)設一個模擬工作情境的教學氛圍,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理解、構建知識,形成和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在應用中不再是簡單套用知識,而是在具體的情境背景下再創(chuàng)造知識。
篩選6個典型的、真實的動物傳染病案例作為教學素材,有狂犬病、禽流感、豬鏈球菌病、豬瘟、豬偽狂犬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下面以急性豬鏈球菌病為例,說明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應用。
以急性豬鏈球菌病為例。
基本情況是:某年夏天,某養(yǎng)豬場15~75 kg左右的仔豬、育肥豬發(fā)生以高熱、大便干燥、皮膚發(fā)紅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病死率較高。任課教師編寫情境模擬教案,內容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臨診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包含病原特征)、防治措施和公共衛(wèi)生學意義。
問題導入:采用問題法進行學習導入。如何診斷該病?診斷結論是什么?應該如何防控?
情境呈現:主要采用師-生表演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讓某組學生扮演當地獸醫(yī)服務中心的專家,教師扮演養(yǎng)豬場的飼養(yǎng)員或技術員,運用 “獸醫(yī)傳染病的診斷”一節(jié)所學的知識,按照“流行病學調查、臨診癥狀觀察、病變觀察、實驗室診斷”的流程、用獸醫(yī)臨床診斷的診法來進行診斷。
在師生用表演方式來呈現學習內容時,教師組織小組內先進行討論,把要問詢的問題條理地羅列出來,避免詢問的問題雜亂無章。若能用現場照片和影像回答學生問題的,教師則為學生提供照片和影像,讓學生自己觀察并用語言進行描述和總結,否則教師用語言來回答學生的問題。例如,當學生詢問病豬還有哪些臨診癥狀時,教師提供現場發(fā)病豬的眼結膜充血、皮膚有淤血癍、鼻孔流出帶血的泡沫樣分泌物的照片,讓學生自己觀察并用語言進行描述;當學生詢問發(fā)病豬的體溫、食欲等癥狀時教師用語言來回答這些問題。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作為過程考核的成績。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以案例為基礎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以自己有意義的方式主動建構知識,完善認知結構。
在師生用表演方式完成學習內容后,教師再按照 “病原特征、流行特點、臨診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防治措施、公共衛(wèi)生學意義”這一傳統的教學思路進行總結,指出學生在動物傳染病診斷流程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最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豬急性鏈球菌病”這一節(jié)的知識用PPT進行總結和展示,在組間交流、學習。
教師在社會服務中遇到豬鏈球菌病等病例,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行臨床觀察、采集病料和實驗室診斷,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去探究和思考,從而獲得將來實際工作所需要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在動物醫(yī)學專業(yè)2013級、2014級和2015級每年級各1個班進行情境教學實踐,班級人數分別為29人、31人和37人(共97人),其中男生41人(占42.3%),女生56人(占57.7%)。利用問卷對3個年級的97名學生進行調查,用Excel表格整理數據,用c2檢驗比較不同年級的反饋意見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圖1),93%以上的同學贊成情境教學法,不同年級間差異不顯著(P=0.97,χ2=0.07,df=2)。超過89.7%的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有利于知識的學習,不同年級間差異不顯著(P=0.95,χ2=0.11,df=2)。超過89.7%的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不同年級間差異不顯著(P=0.72,χ2=0.65,df=2)。超過86.2%的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能增進團隊合作,不同年級間差異不顯著(P=0.99,χ2=0.01,df=2)。超過93.1%的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能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不同年級間差異不顯著(P=0.97,χ2=0.07,df=2)。
A贊成情境教學法;B有利于知識的學習;C增加學習主動性;D增進團隊合作;E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依據情境學習理論,我校獸醫(yī)傳染病學課程組探討并實踐了情境教學法在獸醫(yī)傳染病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程組把一些重要獸醫(yī)傳染病學的理論知識放在一些動物傳染病案例情境中,通過還原、模擬一些重要的動物傳染病發(fā)生和防控的真實情境,設計一種師生角色扮演的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活動中以自己有意義的方式主動建構知識。通過教學反饋,大多數學生支持融合案例的情境教學法,該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進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與思考能力。相對于傳統的講授法,情境教學法最大的優(yōu)點是教和學的過程中達到師生互動,師生身份發(fā)生變化,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的學習觀。
實施情境教學法的關鍵是要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的教學情境。本課程組是采用動物傳染病教學案例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案例素材來源于動物傳染病的臨床病案,這些病案來源真實、且經過精心篩選,能如實反映生產實際中動物傳染病發(fā)生的真實狀況和防控要點,并能體現動物傳染病的診治和防控的全過程, 適合學生學習。
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例如在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時,引導學生將問題按照類別有條理地羅列出來,避免雜亂無章地提問題,這樣做提高了課堂師生互動的效率。師生互動結束后教師要適時地進行總結,可對師生互動中學生表現的不足提出建議。在教學反饋中,學生對“增進團隊合作”的評價總體低于其他方面的評價。經過深入了解發(fā)現,在分組討論時,小組內個別同學參與小組討論不積極、不主動,主要原因是這些學生有自卑心理,不敢說、不想說。針對此問題,教師要做到合理分組,在小組內討論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對不積極、不主動參與的同學要進行引導和鼓勵,先讓其參與討論比較簡單的問題,幫其樹立信心,逐步引導使其確立在團隊中的身份和自我價值。
情境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均以獸醫(yī)臨床案例為基本教學素材,本質上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二者仍有所不同。情境教學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完成的知識學習,情境比案例更豐富、更有靈動性。常規(guī)的案例教學法師生互動較少,教師主導較多,學生主動參與較少;情境教學法師生互較多,教師引導較多,學生主動參與較多,它是常規(guī)案例教學法的提升和延伸,是一種深度的課堂教學轉型。
總之,獸醫(yī)傳染病學的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決定了基于教學案例的情境教學法適合獸醫(yī)傳染病學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表明,它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進團隊合作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與思考能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