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鳴
【摘 ?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選擇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的創(chuàng)傷骨科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病人100例,其中50例患者只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設為對照組,另50例患者進行以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設為實驗組,護理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癥狀的改善情況和生活質量等臨床指標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經護理后實驗組的疼痛指標等臨床評分的恢復情況比對照組恢復的更明顯(P<0.05)。干預前生活質量包括身體機能、睡眠情況、胃腸功能等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實驗組比對照組的評分更高,效果明顯(P<0.05)。結論:以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的療效明確,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讓患者能夠更加積極的去面對生活,患者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關節(jié)鏡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32-01
前交叉韌帶損傷在創(chuàng)傷骨科的科室中很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颊咔敖徊骓g帶損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運動不當導致的,如打籃球,羽毛球,跑步姿勢不正確導致的,導致關節(jié)內的前交叉韌帶磨損,更嚴重的可導致前交叉韌帶斷裂。目前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使前交叉韌帶更好的恢復,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較好[1]。本次研究將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用于治療臨床患者中,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促進患者韌帶恢復的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的創(chuàng)傷骨科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的患者100例,其中單純采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50例,年齡17.0~44.0歲,平均(30.35±2.54)歲。進行以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的患者50例,年齡19.0~43.0歲,平均(29.42±3.68)歲。兩組的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在患者進院治療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治療方案,規(guī)劃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飲食,并在患者提出問題時給予指導;實驗組患者采用以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集中體現(xiàn)在術后早期進行的康復干預措施:
1.2.1手術結束:立即用彈力帶由患肢遠端向近端逐級加壓包扎?;颊呋夭〈擦⒓淳植坑帽虮斑M行冷敷?;贾Ц?,膝后墊薄枕,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位,踝關節(jié)90°,促進靜脈血液及淋巴回流。
1.2.2早期康復訓練: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10次/組,每次維持5~10s,每天3組;踝泵訓練:踝關節(jié)背屈持續(xù)5~10s,然后放松,再跖屈持續(xù)5~10s,再放松,30次/組,2組/d,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直腿抬高訓練:伸膝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抬高足跟離開床面30~45°,10次/組,每次維持5~10s,2組/d;髖關節(jié)內收與外展的抗阻訓練:膝關節(jié)伸直位固定,髖內收(外展),用彈力帶反向施加阻力,10次/組,每次維持5~10s,2組/d。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臨床指標的改變,主要觀察記錄患者疼痛指標的變化情況,同時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X2檢驗,數(shù)據(jù)用(x-±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護理前后的比較
2.2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2.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對照組發(fā)生頭暈1例、頭痛2例、嗜睡3例、直立性低血壓1例,共7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8.0%。實驗組發(fā)生頭暈0例、頭痛3例、嗜睡1例、直立性低血壓2例,共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4.0%。比較發(fā)現(xiàn),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加入門診護理后實驗組比對照組的疼痛的臨床指標下降的多,差異顯著(P<0.05),在干預后的生活質量上,實驗組也比對照組要高,差異顯著(P<0.05)。
以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對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的療效明確,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讓患者能夠更加積極的去面對生活,患者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 劉書芳,矯瑋,張曉輝.不同康復方案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運動員骨隧道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6,35(2):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