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艷
【摘要】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逐漸地完善,并且國內的各大院校都在逐漸順應改革的趨勢,每個不同專業(yè)的教學模式、教學體系和教學理念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而且中職院校的中藥學課程是中藥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中藥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是根據國家素質教育為核心來展開的,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自身所學的技能?;诖?,本篇文章在中職中藥學課程教學實踐與反思的過程中,對中藥學專業(yè)學生實際狀況以及崗位需求的基礎之上,通過對各種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應用來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從而能達到理想的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作為改革后的教學目的,并以此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中職? 中藥學? 課程教學? 實踐與反思
在當前階段的中職院校教學的過程中,各個專業(yè)課都有自身的特征,但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畢業(yè)之后的崗位需求等狀況展開教學的改革,同時這也是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的重點。在這種教育改革的趨勢下,授課的教師以及教學人員都需要深化自身的教學思想,將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逐漸地向新的教學觀念轉變,并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變,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遇到問題時的應對能力,并以此培養(yǎng)出當今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中藥學的課程作為中職院校的最為基本的課程,因此對做好相關的改革工作不能懈怠,并在以下幾點中作出一定的反思和總結。
一、及時的更新中藥學課程教學的思想
中藥學課程是以中藥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中包括了中藥的種類、采摘、炮制和性能等內容。這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課程,也是中職院校中醫(yī)、中藥相關專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使得很大一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其列為獨立的知識體系給學生們進行講解,教師的這種講解方式就是非常典型的就事論事,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記下來。在這種的教學理念下,是失敗的。因為雖然教師將中藥學課程中的重點知識能夠完全的講給學生,但是卻忽略了怎樣做到讓學生去進行深入地了解,這就是在傳統(tǒng)的教師模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主體性,使學生存在亦步亦趨的情況,且缺乏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在現(xiàn)階段的素質教育理念的帶動下,國內大部分中職院校的中藥學思想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種變化的過程中,就要求所有的教師職工要不斷地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進行相應的強化,并且從更深層次的去認識中藥學課程中的內容,且在教學中將重點放在實際的基礎之上。根據這一要求作為基礎,從而在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還要將全部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之上,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主動地去掌握關于中藥學的重難點知識,并且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
二、對中藥學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
中職院校在我國眾多的院校中屬于教學體系的特殊環(huán)節(jié),中職院校的學生和普通的高中學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學生的文化水平較低、素質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果中職院校教師在中藥學課程中還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影響到整體的教學質量。而且,中藥學課程是一個涉及內容非常多的課程,不僅包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藥,而且還包含中藥鑒定、中藥炮制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不同專業(yè)、素質的教學人員對教學內容的設置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中藥學課堂中的教學需要明確地了解學生的就業(yè)情況,并且結合學生在院校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合理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突出重要學科的重點
中藥學的綜合性是非常強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就包含了中藥材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知識,同時也是中藥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所以此門學科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格外的突出中藥這一典型的特征,而且要將講授課程的時候,要設計一些臨床的診療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掌握中藥學知識。
(二)突出中藥學課程的重點
中藥學在中職院校中作為核心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專業(yè)的特征來對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膭h減。同時中藥專業(yè)主要的培養(yǎng)方向是中藥師,教學的內容應該是對于藥物的來源、產地、采制等。而中醫(yī)護理專業(yè)主要的培養(yǎng)方向是護士,那么教學內容主要是傾向于中藥的用量用法以及如何炮制等方面。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中藥學課程中的內容重復。中藥學中有很多的重復內容,例如祛風濕藥可以祛風濕、疼痛。這種功效涉及的藥物之多,如果逐個的講解的話會使得學生產生厭學的想法。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們在講到某一具體的藥物時,重點在于求同存異,突出此藥物的個性。并以此通過對中藥學課程中大量的重復內容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也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藥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對中藥學課程的改革是一項復雜且漫長的工程。只要中職院校的全體教職工都以現(xiàn)代職教理論作為指導,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進行弘揚,并且對中藥學深入地研究,同時也對中藥學教學中的文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實現(xiàn)學生對中藥學課程內容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且可以讓學生們在對中藥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中逐漸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從而為中藥學專業(yè)學生打下牢固的基礎,且在工作崗位上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學技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攀峰.淺談中職中藥學專業(yè)課教學方法[J].家庭生活指南,2019,(3).
[2]郭琴.淺談中職學校中的中藥學教學[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
[3]黃雪瑩.中職中藥學課程教學實踐與反思[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
[4]丁鐵民.中職中藥學課程教學實踐與反思[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