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登周 劉鳳英 張永鳳
【摘 要】 在我國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的中醫(yī)技術發(fā)展十分迅速,對中醫(yī)護理技術和癌因性疲乏的概念、中醫(yī)護理技術在癌因性疲乏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現狀及展望進行綜述,旨在為中醫(yī)護理技術在癌因性疲乏護理的臨床應用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醫(yī)護理技術;癌因性疲乏;應用;灸法;耳穴療法;情志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97.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14-02引言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fatigue,CRF)是發(fā)生在惡性腫瘤患者身上的一種病理性疲乏狀態(tài)。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絡(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將其定義為“一種痛苦的、持續(xù)的、主觀上的,關于軀體、情感或認知上的疲乏感或疲憊感,與近期的活動量不符,與癌癥或者癌癥的治療有關,妨礙日常功能”。臨床上CRF相當常見,大部分流行病學研究報道其發(fā)生率高于60%,部分研究報道其發(fā)生率可高達90%。西醫(yī)目前雖有治療CRF的相關研究,但尚無特效藥物及有效措施。結合其臨床表現,可將CRF歸屬于中醫(yī)“虛勞”范疇,病因病機上多屬腫瘤本身對機體正氣的消耗或治療過程中引起的氣血陰陽失調,臟腑元氣虛損,日久可因虛致實、虛實夾雜。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的基礎,多數研究表明,CRF證型中以虛證為多,實證較少。虛證包括腎虛、脾弱、氣血虧虛;實證包括氣滯、血瘀、痰凝等。
1 中醫(yī)對CRF的認識及治療
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癌癥的治療早已不僅限于控制腫瘤的生長,促進患者癥狀的改善及提高生活質量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中醫(yī)藥在改善腫瘤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較多臨床研究表明中醫(yī)藥治療CRF具有一定成效。根據其臨床表現,中醫(yī)將CRF歸屬于“虛勞”、“不寐”、“郁證”、“痿證”等范疇,其中主要屬于中醫(yī)學“虛勞”范疇,其是以五臟虛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慢性虛弱證候的總稱。目前中醫(yī)對CRF的病機未有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多從“虛勞”論述。有學者認為乏力病變主要在于筋肉,而肝主筋,脾主肉,故筋肉必須依賴于肝脾氣血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正常功能,若肝脾失調,筋肉失于濡養(yǎng),則勢必引起疲倦乏力。若病久及腎,腎氣不足,也會出現神疲乏力,故主要將其責之于肝脾,日久可病及于腎,當從肝血虧損與脾腎虛衰立論。認為其病機除正氣不足、氣血陰陽虛衰、臟腑虛損外,或夾痰夾濕,或氣血瘀滯,病位以脾為主,并與肺、肝、腎關系密切。認為其病機多有臟腑氣血陰陽虛損,而以陰虛、陽虛為本,以脾、肝、腎為要,日久勢必導致痰、濕、瘀、毒等實邪的產生。CRF雖以疲乏為主癥,但常合并其他癥狀,還可歸于“不寐”、“郁證”、“痿證”乃至“百合病”的范疇,因此其病機尤為復雜。對于其證候的認識各家亦各不相同,將CRF分為氣血兩虛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肝脾不調型、氣滯血瘀型。將其分為氣血不足、臟腑虧虛、氣滯血瘀、陰虛火旺、痰濕凝聚、陰陽失調六型;采用證候聚類分析法將其分為腎陽虛、肝氣郁結、脾胃陰虛、寒濕困脾、肺氣虧虛、脾氣虧虛等6個證型。從證候分型角度來看,其證型繁多,難以統(tǒng)一。
2 癌因性疲乏的中醫(yī)治療
2.1 五行音樂療法 大多數腫瘤患者都可能有一系列心理與精神上的不良反應,如恐懼、抑郁、悲傷、沮喪等,這會增加患者的疲乏程度。因此,情志調護對腫瘤患者尤為重要。將100例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50例接受疲乏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5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溫灸配合中醫(yī)五行音樂療法,研究結果表明溫灸配合中醫(yī)五行音樂可以有效緩解腫瘤化療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將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I)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4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6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八段錦配合中醫(yī)五行音樂療法。治療4周后,觀察組中、重度疲乏患者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發(fā)現,八段錦配合中醫(yī)五行音樂療法可以減輕AML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其負性情緒。由于五行音樂通過角、徵、宮、商、羽不同調式,影響人體內氣的運動方式,即五音可對相應的五臟起作用。該療法是改善CRF癥狀并提高生活質量較好的干預措施,其易于操作、低成本、低副作用和高安全性,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的獨特優(yōu)勢,患者也易于接受。
2.2 中醫(yī)情志護理在癌因性疲乏護理中的應用 癌因性疲乏作為一種高度主觀的多維經歷,影響因素眾多,社會心理因素作為其獨立的可控因素對癌因性疲乏的產生有促發(fā)作用。而中醫(yī)情志護理是指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和改善病人的情緒,消除其憂慮和煩惱,幫助病人形成積極的抗癌觀念,改善病人的神疲乏力。在探討中醫(yī)情志護理對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預效果時將84例乳腺癌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以雅樂應臟、交心按摩、藥療冥想、自我表達為核心的中醫(yī)情志護理。結果顯示,中醫(yī)情志護理在緩解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方面效果顯著。此外,在中醫(yī)情志護理方面,還注重用五音(角、徵、宮、商、羽)入五臟(肝、心、脾、肺、腎)的方法,來調節(jié)五臟的生理功能。
2.3 用于痰熱互結證 消癌平注射液;研究發(fā)現消癌平注射液在胃腸癌、肝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患者化療期間有增效減毒作用,減輕化療后疲乏、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筆者認為,祛邪為主的中成藥之所以能夠改善CRF,主要原因可歸結為“邪去則正安”,即患者腫瘤得到控制,則其疲乏等一系列癥狀均可得到緩解。
結語
中醫(yī)護理技術在癌因性疲乏的護理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除開展其他中醫(yī)護理技術項目、提高研究科學性、健全療效評價體系以外,應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對癌因性疲乏的中醫(yī)證候特點加以分析,以對病人實施更為個性化、精準化的中醫(yī)護理將成為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黃智芬,韋勁松,袁穎,等.參麥注射液對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學報,2013,28(3):315-317.
[2] 林馮杰,徐鷺英.參麥注射液防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療不良反應4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4,20(1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