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美術類藝考生為切入點,分析了藝考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藝考生的個性特點,并探討了如何創(chuàng)設藝考生特色英語課堂,如通過問題設置、思維導圖、通感教育以及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等方式。
【關鍵詞】 藝考生;特色英語課堂;問題教學;思維導圖;通感教育;合作學習
【作者簡介】周松,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yè)學校。
目前,我國的藝術類專業(yè)逐漸成為熱門專業(yè),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熱衷于藝考。據統計,2019年全國藝考人數約在百萬左右。隨著全國各省藝考生人數的上漲,藝術高考的門檻也在逐年增高,文化課分數也在逐年提高。教育部要求:藝術類本科文化課線不得低于本省本科第二批的65%,逐步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有關本科專業(yè)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2019年起中央部門高校的相關專業(yè)不得低于普通專業(yè)所在批次控制分數線,藝術類高職(??疲┪幕€不得低于普通高職(??疲┓謹稻€的70%。從藝考的持續(xù)升溫,我們不難看出藝術高考對文化課的分數要求越來越高,文化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現。文化課一直都是藝考生的短板,如何提升藝考生的文化課的實效性?這是文化課教師急需正視和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將以美術類藝考生為切入點,分析藝考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藝考生的個性特點,并探討如何創(chuàng)設藝考生特色英語課堂。
一、當前我國美術藝考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所有的文化課中,英語應是讓教師和學生最為頭痛的科目之一。以往藝術類高考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所以許多學生都抱著英語是副科的觀念,沒有引起重視,甚至輕視英語這門學科,更談不上喜歡英語了。再加上大多數藝考生英語底子薄弱,對英語沒興趣,學習沒方法,所以高中英語課堂幾乎完全由教師主導,教師一味灌輸知識,學生不進行思考與總結,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提高。在此環(huán)境下, 教師無法因材施教,更談不上去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與思考。
二、關注美術藝考生獨特的思維、心理和情感特點
高中英語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 要關注到藝考生獨特的心理訴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對藝考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把握藝考生的共性和特點,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以美術專業(yè)藝考生為例:由于從小接觸繪畫,學生會有一些獨特的思維、心理和感情特點:
第一,美術藝考生具有思維活躍、靈感十足的特點。美術藝考生一般都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他們對新知識、新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 第二,美術藝考生空間想象能力強、對圖像的處理能力強,觀察事物會比普通高中生更加細致。第三,長期以來,藝術的熏陶使美術藝考生感情細膩、敏感,追求美好的東西,同時他們具有好勝心強等心理特點。第四,美術藝考生平時寫寫、畫畫,培養(yǎng)了他們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創(chuàng)設適合美術藝考生的特色英語課堂
首先,由于美術藝考生思維活躍,創(chuàng)新能力強,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引導,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對學生的啟發(fā)與引領,激發(fā)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帶動他們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建構主義教學方法認為:“問題解決是學習、思考和發(fā)展的核心。”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英語教師應以問題教學為突破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設法使學生對學習的新知識產生興趣,激發(fā)并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欲望。美術藝考生經常接受美育教育,文化課的學習習慣不太好,普通的教學設計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別出心裁、先聲奪人,這樣才更有利于美術藝考生的英語教學。比如,在學習人教版M3U2 Come and Eat Here這一章時,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看課文插圖,然后預測文本內容。教師再通過以下一系列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從而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問題的設置如下:
“Whos the lady?”
“Whos the man?”
“Can you gu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the restaurant full of people?”
“Whats on the board?”
“Do you think the food in the restaurant is healthy?”
其次,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結構。學習美術的孩子因為長期接觸畫畫,所以一般都是圖示思維。比如,說到一個場景,腦袋里就會出現比較清晰的畫面,同時也更擅長圖像記憶。所以,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非常符合美術藝考生思維發(fā)展的需求。思維導圖是充滿動態(tài)、活力的。英語課堂上思維導圖的藝術性可以使得學生的藝術感產生學習遷移,激發(fā)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讓他們在自己藝術想象中,感知、理解英文語言的意義,體驗英語思維的魅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M3U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這章時,筆者就曾鼓勵學生在課前將新單詞用畫筆畫出來,這樣既發(fā)揮了美術藝考生繪畫能力強的優(yōu)勢,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圖式思維,以圖帶知識點。即:看到圖,頭腦中就能想到與之相關的單詞和知識點。這樣美術藝考生記單詞的問題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解決。此外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可以利用圖示將篇章的脈絡和結構清晰地展示出來,比如M2U1Cultural Relics, M3U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M3U5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圖示的運用,讓學生對于文章的謀篇布局有了更清晰、更全面和更深刻的了解。
再次,美術藝考生長期接觸各類畫作,所以大都審美能力強、心思細膩、敏感。而英語和美術有很多相通之處,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很多文本都選自名人名著,其中都體現出了文學的意蘊美,遵循了審美規(guī)律。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與藝術的共性,實現藝術與文學的通感教育,就會讓英語學習與美術學習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前置作業(yè),讓學生預先了解作者,與作者產生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M1U1Annes Dairy 這章之前,筆者就要求學生對于文章的寫作背景做了深入的了解。學生在了解了納粹對于猶太的屠殺這段歷史后,就更能理解文章的內涵了,也更能把握文章的情感主線了。在接下來的深入探討文章內容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將Anne日記中描線景色的詞圈出來,這些借景抒情的詞語將Anne的悲傷心情很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再配合PPT 教學,將文學與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情感體悟能力,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英語課堂中來。
最后,美術藝考生情感豐富、好勝心強、動手能力強,利用這些特點,課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動筆、思考、討論、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激發(fā)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性。這種學習模式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要因為時間關系操之過急,更不能唱獨角戲,而應多讓學生合作自主學習。這個過程會增強學生的被認同感,在互助學習的模式下,也會讓學生燃起希望的火花,激起豪情和斗志,這樣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結語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藝考生獨特的思維、心理和情感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調整教學模式,以此引導和激發(fā)出藝考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教師始終是藝考生英語學習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2.
[4]余瀚.從我們的藝考看我們的教育現狀[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5]謝慶娟.如何教授高中藝術生學英語[J].中國校外教育·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