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俄狄浦斯王》這樣一部尋找自我的悲劇歷程中,除了作品中人物特別設定的沖突矛盾外,背后的神靈同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作為代表的酒神和日神。在這出悲劇中,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運早已在日神阿波羅以及酒神狄俄尼索斯設置的明或暗的線索下支配好了結局,同時俄狄浦斯一路不僅在尋求自我,一路同時也在剖析自己。
關鍵詞:《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日神;酒神;人性
作者簡介:潘哲帆(1999.11-),女,漢,浙江紹興人,本科,研究方向:外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6--02
引言: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被稱為“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劇”,一直是悲劇中的典范。長期以來,人們對于作品中悲劇的解析大多是從俄狄浦斯的過失、破壞圣潔情感以及替罪羊等角度。但是對于其外部條件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神靈則加以忽視,尤其是日神和酒神為代表的神靈對于其命運造成的必然性結局加以忽視。本文將從日神和酒神的角度對作品加以解析,并結合古希臘歷史對主人公的性格加以描繪,從而展現(xiàn)人性中的“夢”與“醉”。
一、悲劇中的酒神
酒神在《俄狄浦斯王》中一共出現(xiàn)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是在含蓄中被提起,第二系則是直接的出現(xiàn),但無論以兩種中的哪一種方式出現(xiàn),對于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文章的開頭即是俄狄浦斯的一生命運的高潮,這時他不僅兒女雙全,也掌握著國家的至高的權利,而在這種人生境遇下,酒神便含蓄地拉開其序幕。其中開頭祭司的一句話:
你曾經(jīng)來到卡德摩斯的邦城,豁免我們獻給那殘忍的歌女的捐稅。[1]
這段話包括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贊賞了俄狄浦斯的智慧,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幫助人們解除了“歌女的捐稅”(也就是后文所指的“斯芬克斯之謎”)。另一點,也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歌女”(即獅身人面的妖怪)的來歷:赫拉(Hera)為了向她的情敵墨勒(Seleme)(酒神的母親)報復,打發(fā)了一個人面獅身的妖怪來為害忒拜。這里,酒神就是第一次被歌隊含蓄地提起,他的意義在于成就了俄狄浦斯的生命高潮也鋪墊了他悲劇的使命。
酒神的第二次出現(xiàn),是作為城邦的守護神,作為城邦人們的祈求對象而被歌隊高唱著出場。由此可見酒神對于城邦人民的重要性,對于城邦人民的信仰的建構與省會建構都有其特殊的含義。
我還要召喚那頭束金帶的神,和這城邦同名的神,他叫酒神的歐伊俄斯·巴克科斯,是狂女的伴侶。[2]
酒神的第三次出現(xiàn),同樣是含蓄地被歌隊提起。這一次,酒神不再是悲劇奠基人,不再是悲劇的救命者,而是悲劇的執(zhí)行者。
假如我是個先知,心里聰明,我敢當著俄林波斯說,等明晚月圓時,[3]你一定會感覺俄狄浦斯尊你為他的故鄉(xiāng)。
整部悲劇中,酒神就出現(xiàn)以上三次,出場的頻率不算高,但是他所有的出場的時間點剛好可以對應俄狄浦斯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第一次是俄狄浦斯人生的制高點,接著見證俄狄浦斯自己許下的殘酷諾言,最后在酒神大節(jié)之際,解開了幾十年塵封的真相。
在《悲劇的誕生》[4]中,尼采用“醉”這個藝術形象指代酒神(悲,2)。
何為“醉”?它既是一種情緒的放縱,也是一種性欲的放縱。而俄狄浦斯恰恰具備了這兩種放縱:他為了自證清白放縱地立下了最后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的誓言;他也放縱了性欲,和自己的母親做出破壞圣潔倫理之事。所以俄狄浦斯一直活在“醉”里。而對于個體來說,恰恰又是這兩種個性的解放是最高的痛苦,然而俄狄浦斯卻都解放了,他用最后知道命運的痛苦為代價解除了這種痛苦的根源,在另一層面上,即在酒神文化里,他于是獲得了與世界本體融合的最高的快樂。
二、悲劇中的日神
日神(阿波羅)在悲劇中一共出現(xiàn)22次,是神靈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神,當然,并不是每一次的出現(xiàn)都有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叭丈?,作為一切造型力量之神,同時是預言之神。按照其語源,他是‘發(fā)光者,是光明之神,也支配著內心幻想世界的美麗外觀?!保ū?,4)日神是所謂的“夢”的化身,在他身上反映出來的俄狄浦斯的悲劇是必然的、是熾熱的同樣是虛幻無解的。
首先是阿波羅答應拉伊俄斯給他一個兒子(即俄狄浦斯),但是同時他立下預言,拉伊俄斯的兒子會殺父娶母。當俄狄浦斯懷疑自己是否為科任托斯(舊譯科林斯)國王的兒子時,阿波羅沒有說出真相,只是把俄狄浦斯與生俱來的預言告訴他。當這個既確定又不確定的話語說出時,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就像洪水一樣,再沒有可以阻擋的力量。俄狄浦斯一步步向忒拜城走去,一步步向自己的悲劇結尾走去。
“適度的克制”是在日神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從《俄狄浦斯王》中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最后的悲劇就是直接源于他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情感,無論是對先知還是對克瑞翁,又或者是最后揭露真相時,他總是沖動地下粗魯?shù)慕Y論,直接導致自己曾引以為傲的“聰明”變得赤裸裸的愚蠢,尤其在揭露自己的身世秘密時,伊俄卡斯忒萬般勸阻,而俄狄浦斯只是一意孤行:
伊俄卡斯忒:看在天神的面子上,如果你關心自己的命運,就不要再追問了;我自己的苦悶已經(jīng)夠了。
俄狄浦斯:你放心,即使發(fā)現(xiàn)我母親三世為奴,我有三重奴隸身分,你出身也不卑賤。
從1024行起,伊俄卡斯忒就開始知道真相,憑借母親或者妻子的身份,她想保護俄狄浦斯制止俄狄浦斯知道底細,可是“聰明”的俄狄浦斯只是以為伊俄卡斯忒害怕發(fā)現(xiàn)他自己身份卑微,曾經(jīng)靠著自身的力量打破斯芬克斯之謎,在大是大非上卻如此糊涂,正反映俄狄浦斯性格上不節(jié)制的弱點,他自始至終是被日神拋棄的對象。
“他的眼睛按照其來源必須是‘炯如太陽,即使當它憤怒和怒視時,仍然保持著美麗光輝的尊嚴?!保ū?,4)
當我們回歸到悲劇原本中,可以發(fā)現(xiàn)俄狄浦斯正是從明眼人變成瞎子,依照《悲劇的誕生》所言,俄狄浦斯失去了他的雙眼,同時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光輝的尊嚴,他的人生只剩下了恥辱與后悔,而這一點又和上文提到的“沖動”有關,他沖動地許下諾言,沖動的責怪先知,沖動地懷疑克瑞翁,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他在日神文化背景下,早就被拋棄,只剩個孤零零的個人悲劇了。
三、人的醉與夢沖突
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索??死账乖谒谋瘎≈谐3L岬街T神,可是他主要關心的不是宗教問題,而是各式各樣的人”。[5]由此可見,悲劇中出現(xiàn)這么多神,作者的用意依舊是神文化下普通人的情感理智沖突。“酒神文化”中的“醉”與“日神文化”中的“夢”形象地來說代表著人性格中的感性與理性??v使我們對俄狄浦斯的悲劇都抱著深切的同情,我們也不能忽視俄狄浦斯作為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社會的任何一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會因為他的一個行動而毀滅或重生,我們也同他一樣。作者就是通過把新的世界建立在一個舊的廢墟之上,即把人類自己掌握著的命運放置到所謂神靈的控制下,從而借助神靈的象征意義更加具體地表現(xiàn)出人類的“夢”與“醉”的特性,從而淡化悲劇的恐懼氛圍而加深悲劇的哲學情感。我們任何一個人的潛意識里都被酒神的“醉”和日神的“夢”支配著,我們做的任何選擇是看哪一方占據(jù)著我們思想的主要地位,是放縱還是克制,是投降這個世界還是抗爭這個世界,這個伴隨人一生的矛盾是沒有答案的。
結語:
每個人都是復雜的,人的性格是多樣且不一,但是都難逃出酒神和日神代表的“醉”與“夢”的約束。我們要想追求靈魂的自由與幸福,離不開“酒神文化”的放縱與快樂;我們要想追求生命的結局安寧而美好,離不開“日神文化”的克制與智慧。俄狄浦斯王是一個最典型的例證,他既絕對地享受這醉帶來的人性本能他同時承受著夢里的絕望境地。當酒神的自由占據(jù)我們思想的高峰,我們是否該反思自己的欲念橫流?當日神的克制統(tǒng)領我們的生活,我們是否會感到生命的沉重?這個觀念可以說是西方文學的根本,西方文學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建立在酒神和日神的沖突與和解,都意味著人性本能與人性本質。這一幕“十全十美的悲劇”是作者呼吁人類無論是高貴的人還是低微的人,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掌握在自己的理智與情感的沖突中,至于如何解除此沖突,一方面要有超越當下的目光,一方面又不能缺乏節(jié)制,只有做到在兩種領域中不偏不倚地選擇人生態(tài)度才能超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
注釋:
[1]索??死账?,《索??死账贡瘎∥宸N》,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文所引均出自這個版本,為了行文簡潔,后文所引細節(jié)與文本只隨文注出行碼,不再另行作注。
[2]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又名巴克科斯(Bakkhos),忒拜城也名叫巴克刻亞(Bakkheia);又忒拜的衛(wèi)城名叫卡德墨亞,酒神也名叫卡德墨亞的神,故此處說酒神和忒拜城同名。歐伊俄斯Euios)是酒神的別名,由酒神的信徒的歡呼聲而得名字?!翱衽笔蔷粕竦呐磐?。
[3]本劇大概是在3月底4月初舉行的“酒神大節(jié)”(Dionysia)上演的。酒神大節(jié)以后便逢四月初的“月圓節(jié)”(Pandia)。
[4][德]尼采,《悲劇的誕生》,周國平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本文所引均出自這個版本,為使行文簡潔,后文所引細節(jié)與文本只隨文注出頁碼,不再另行作注。
[5][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吳象嬰 梁赤民 董書慧 王昶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第96頁。
參考文獻:
[1]鐘曉雅. 國際環(huán)境影響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2]徐嫣. 反啟蒙視野下的《俄狄浦斯王》[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周瀅,王芳.卡夫卡《城堡》的時間主題[J].名作欣賞,2018(17):5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