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3月以來,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轉,各地中小學陸續(xù)分批次復課,如何做好復課后的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文章以筆者任教學校的歷史教研組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從影響歷史學科線上教學質量的因素、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存在的困境,及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對策三個方面闡述筆者對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教學銜接;對策
一、 引言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中小學推遲開學時間,各地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組織一線教師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借助釘釘、QQ、希沃白板、人人通空間等網(wǎng)絡平臺,將三尺講臺搬到網(wǎng)絡平臺,教師變身“網(wǎng)紅主播”,開展線上教學。3月以來,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轉,各級各類學校陸續(xù)分批次復課,如何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正視的課題。任課教師必須對線上教學效果展開全面評估,思考如何順利地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及時尋找彌補線上教學不足的對策。
二、 影響歷史學科線上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學主戰(zhàn)場轉移到網(wǎng)絡平臺,線上教學對師生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著線上教學的質量,給復課后線下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一)部分師生缺少電腦設備、網(wǎng)絡設施,缺乏開展線上教與學的客觀條件
疫情來得突然,部分師生回老家過年,正處于偏遠的農(nóng)村、山區(qū),家中缺少電腦設備和網(wǎng)絡設施。筆者學校歷史教研組就有兩名老師正處于閩北山區(qū)和平潭島,家中沒有電腦,也未開通寬帶網(wǎng)絡,不具備開展線上歷史學科教與學的客觀條件,僅能依靠手機進行簡單的資料推送、在線文字答疑等教學活動,線上教學效果較差。
(二)個別教師網(wǎng)絡應用技術不嫻熟,影響網(wǎng)課教學的質量
熟悉使用教學直播平臺是成功在線教學的基本前提,但個別教師平時較少接觸網(wǎng)絡直播平臺,線上直播授課時舉步維艱,在平臺操作上花費太多時間,增加了線上教學難度,降低了教學的實際效果。筆者學校歷史教研組有一位年齡稍長的教師,電腦操作不太嫻熟,導致線上教學時常因技術問題而被迫中斷,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wǎng)課教學質量較為低效。
(三)教師照搬線下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有效開展線上教學,對于全體教師來說都是個全新的課題。歷史學科要求識記的知識點偏多,特別是很多學生在時間脈絡的記憶上有畏懼感,有抵觸的心理,因此,對于歷史教師開展線上有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師并沒有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沒有采用適合歷史學科特點的線上教學模式。甚至有部分教師純粹照搬下線教學模式,仍然采用滿堂灌、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線上課堂變得低效甚至無效。
(四)學生自律性不足,學習狀態(tài)不佳
網(wǎng)課既考驗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考驗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性。然而因為網(wǎng)課無法有效監(jiān)管,自律性差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偏差,難以保證學習效果。以筆者任教班級網(wǎng)課情況為例,授課時總有學生打卡不及時,甚至個別學生時常缺席網(wǎng)課。上課走神溜號就更是家常便飯了,分屏玩游戲、看視頻、聽歌、吃零食、睡覺等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層出不窮,如筆者有次線上課堂隨機提問時,發(fā)現(xiàn)有位男生正在玩王者榮耀。因此,網(wǎng)課的把控困難重重,很難確保學生長時間保持良好狀態(tài)在線學習,學習效果無法保證。
(五)課堂效果反饋不及時,不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授課方式
線上教學以網(wǎng)絡平臺為媒介,師生互動少、交流少,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對課堂有點力不從心、鞭長莫及。線上課堂常常變成教師的“單口相聲”,缺少了課堂應有的活力,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三、 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存在的困境
(一)學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進一步加劇,影響復課后線下課堂教學實施
經(jīng)過近3個月的線上教學,受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律性等因素影響,各班兩極分化現(xiàn)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劇。以筆者所任教的高二(7)班歷史科目為例,許某某同學,被同學尊稱為學霸,自學能力強,自律性高。網(wǎng)課期間,她非常認真積極,能主動跟老師互動,做好課堂筆記,課后常常問問題,進步很大,目前已經(jīng)全部掌握高中歷史基礎知識脈絡。而劉某某同學,則沉迷網(wǎng)游,網(wǎng)課效果大打折扣,成績一落千丈。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導致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給復課后線下課堂教學的實施提出了挑戰(zhàn)。
(二)學生學習進度參差不齊,影響復課后教學進度的安排
每天長時間的線上學習,大部分學生無法時刻集中精力學習,即便是中上層次學生也存在走神現(xiàn)象,導致大部分學生總是有部分知識嚴重缺失的問題,但學生個體缺失的知識章節(jié)往往又不都相同,出現(xiàn)了班級學生學習進度參差不齊的問題。以筆者所任教的高二(7)班為例,有10個同學已經(jīng)能較好掌握線上教學內容,但有4個同學先秦歷史部分掌握較差,5個同學東漢歷史知識點缺失,還有個別同學缺失多個章節(jié)知識點。學生學習進度不同,給復課后線下教學進度安排產(chǎn)生難度,到底是復習還是講授新課一直困惑著筆者。
四、 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對策
針對歷史學科線上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復課后線下歷史課堂教學產(chǎn)生的困惑,也為了更好地做好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筆者認為復課后要第一時間全面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效果,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實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確保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平穩(wěn)銜接。
(一)全面評估、精準診斷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以學定教
全面復課后,重新診斷學情,全面摸清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是制定線下教學進度的前提條件。復課后,筆者第一時間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座談、線上學習筆記檢查、隨堂抽查等方式摸清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對學生線上歷史學科學習質量進行全面評估診斷,準確把握學情。借此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情況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歷史學科線下教學內容和進度,特別針對線上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章節(jié),必須返工,實行章節(jié)“零起點”教學。
(二)幫助學生查缺補漏,鞏固網(wǎng)課知識
經(jīng)歷史上最長寒假后,教學必須面對縮水的學期,教學容量和教學時間矛盾非常尖銳,這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將線上教學內容從頭來過。因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查缺補漏,鞏固網(wǎng)課知識。如針對線上學習過的“秦漢歷史”章節(jié),筆者讓學生獨立繪制思維導圖,并加以適量習題,幫助學生重新構建秦漢歷史知識脈絡。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根據(jù)復學后摸底的學情,以學定教,尊重個體差異,對學生群體進行分層,實施因材施教,并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實現(xiàn)共同學習進步的學習局面。
1. 科學地劃分學生層次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是個不爭的事實。歷史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學習歷史科目的差異,科學地劃分學生層次。一般而言,學生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先天智力資質較好、家庭教育到位、自主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強、學習歷史學科積極性高、歷史學科基礎扎實、歷史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第二層次為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但成績不夠穩(wěn)定,學習方法、能力有待提高,歷史成績處于班級中等位次的學生;第三層次為歷史成績偏差,理解、領悟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歷史興趣缺乏、學習困難的學生。筆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除了科學劃分學生層次外,還建立了學生互助組,實行生幫生互助活動,如第一層次的學生與第三層次的學生建立結對子關系,第一層次的學生當小老師,幫助輔導第三層次的學生,激勵學生共同進步。
2. 合理的分層教學設計
歷史教師要理解、包容學生個體學習歷史科目能力的差異,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合理進行分層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動力。如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注重學法指導,拓寬思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幫助他們真正理解歷史;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重點幫助他們熟練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提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主要讓他們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幫助和鼓勵他們建立學習歷史的信心。
3. 優(yōu)化作業(yè)分層設計
作業(yè)設計是關于作業(yè)的策劃,作業(yè)設計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應不斷反思總結作業(yè)設計。教師布置作業(yè),應該根據(jù)學生不同層次,在作業(yè)量、作業(yè)難度等方面精心優(yōu)化、分層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如筆者在設計人民版選修教材《歷史上最大改革回眸》專題四第二課《王安石變法》作業(yè)時,設計了適合三個層次學生的差異性作業(yè):第一層次為基礎題,以選擇題為主,要求學生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時間、措施和作用;第二層次為鞏固題,結合一定的材料習題,讓學生認識和理解王安石變法的策略;第三層次為拓展題,讓學生學會客觀分析中國古代變法實例,比較不同時代變法的背景、內容、結果,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
(四)加強教研集備,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為了盡快實現(xiàn)歷史學科線上線下教學的順利銜接,歷史教師應該加強教研集備,集思廣益,加強教學研究,以新高考評價體系、新課程標準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積極整合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五、 結語
為了確保學生在復學后的歷史學科學習盡快實現(xiàn)線上到線下的轉變,歷史教師要提前做好復學后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預案,及時摸清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并針對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找出應對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關少化,范愛玲.線上教學的教與學屏障及其突破[J].北京教育:高教,2020,891(5):55-57.
[2]寇君祥.關于中小學在線教學的“冷思考”[J].陜西教育:綜合版,2020,171(4):21-22.
[3]王鋒.關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內江科技,2020,41(4):144,33.
[4]張菊花.試論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0,114(5):76-77.
[5]樊丹.對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的課堂改革探討[J].高考,2019,320(16):20.
作者簡介:
黃念輝,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亭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