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guī)r
【摘要】目的:以對比評估的方法探討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綜合呼吸功能護理訓練對肺功能康復的實際效果。方法: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入我院胸外科且施行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出102例,按具體護理操作的不同分成一般護理組(49例)、綜合護理組(53例),一般護理組選用常規(guī)的方式開展相關護理,綜合護理組在常規(guī)性護理條件下增加綜合化呼吸功能護理鍛煉。評估兩種護理實施以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狀況及住院時間。結果:經護理后,綜合護理組患者肺功能各指標都優(yōu)于一般護理組,差異較大(P<0.05)。綜合護理組住院時間平均 (9.39±4.02)天,少于一般護理組的(13.35±3.21)天,兩者比照差異顯著(P<0.05)。結論:以綜合呼吸功能護理訓練的方法對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可顯效提升其術后肺功能,并有助加快康復速度。
【關鍵詞】綜合呼吸功能鍛煉;胸外科護理;肺功能;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077-02
胸外科收入的手術患者因受到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影響,多伴有術后肺功能下降的現(xiàn)象,并增加了并發(fā)癥狀(肺部發(fā)炎、呼吸道感染、胸腔積液等)的出現(xiàn)幾率[1]。在手術后僅開展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工作,將難以完全滿足這類患者的醫(yī)護需求。此文選出我院胸外科的102例外科手術患者,將其分成一般護理組、綜合護理組,一般護理組選用常規(guī)的方式開展相關護理,綜合護理組在常規(guī)性護理條件下增加綜合化呼吸功能護理鍛煉,護理之后評估兩組患者肺功能改變狀況,作系統(tǒng)闡述為下:
1.對象、方法
1.1對象
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入我院胸外科且施行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出102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曉本次調研具體情況前提下參與評估活動,包含58例男性、44例女性,年齡處在32-81歲間,平均約是(58.9±12.33)歲;病例疾病類型:34例肺癌、29例風濕性心臟病、2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15例食管癌;按具體護理操作的不同分成一般護理組49例、綜合護理組53例,兩組基礎病例信息、資料未見較大差異(P>0.05),可實施同期對照評價。
1.2方法
一般護理組僅向患者實行常規(guī)化的相關護理,內容有:圍術期供氧、輸液、抗感染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一系列基本醫(yī)護護理;手術前期將注意事宜講解給患者及其家人;術后完成日常護理,并監(jiān)查肺功能指標及有關生病體征。
綜合護理組在常規(guī)性護理條件下增加綜合化呼吸功能護理鍛煉,具體內容見下:①氧氣霧化吸入方面的治療。術畢第一天開始,向患者予以霧化吸入的治療,將15mg鹽酸氨溴索注射藥液(出產于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溶于10 ml氯化鈉中,實施霧化吸入,每次15分鐘,一日三次,持續(xù)吸入治療一周。②呼吸功能鍛煉。以縮唇方式開展呼吸鍛煉,即患者閉合雙唇,用鼻吸氣,再把唇縮為吹口哨狀緩慢呼氣,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之間的比例維持于1∶3-1∶2 間, 每次鍛煉15分鐘。③腹式呼吸鍛煉。護士輔助患者仰臥于病床上,雙膝為半屈狀態(tài),盡可能維持胸廓不變化,再將雙手放在胸前至腹部位置,未能滿足負壓標準可在上腹處放適量沙袋,當鼻子慢慢吸氣時放松膈肌,盡量使腹部擴張以頂起沙袋;口部呼氣時盡可能收縮腹部肌肉,讓沙袋慢慢下降。以上兩種呼吸鍛煉應交替訓練,一日鍛煉半小時,視患者個體狀況分別于手術前與手術后持續(xù)鍛煉一周。
1.3調查數據處理
此調研全程所涉計量數據表達為( ),使用SPSS22.0軟件予以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比對經過t檢測,當對比差異有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綜合護理組住院時間平均是(9.39±4.02)天,少于一般護理組的(13.35±3.21)天,兩者比照差異顯著(P<0.05)。經護理之后,綜合護理組患者肺功能各指標都優(yōu)越于一般護理組,差異較大(P<0.05),兩組肺功能各指標數據記于表1:
3.討論
呼吸功能鍛煉對于胸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可增強其呼吸肌收縮力度,讓吸氧量和肺活量得到有效加大,繼而提高呼吸系統(tǒng)實際免疫能力,達到有力清除氣道分泌物、減少呼吸肌耗氧總量的目的[2]。故此,護士輔助手術患者在能夠耐受的前提之下完成早期呼吸鍛煉,可最大程度增強呼吸肌力度,使術側胸壁活動功能得到提升,并有助實現(xiàn)術后自主排痰,以防止肺不張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3]。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施行手術后的患者身體情況尚不穩(wěn)定,護士人員要視其個體狀況選擇開始鍛煉的時間以及強度,確保呼吸鍛煉在患者能夠耐受的范圍以內[4]。另外,此次調研活動中結合氧氣霧化吸入方面治療,能夠防止患者肺部、呼吸道在術后出現(xiàn)應激反應和炎性反應,幫助舒緩、擴大呼吸道,切實增加其吸氧量[5]。
本調研活動表示,綜合護理組患者肺功能各指標都明顯優(yōu)越于一般護理組(P<0.05)。并且,綜合護理組住院時間短于一般護理組,比照差異顯著(P<0.05)。
由上述內容可得,運用綜合呼吸功能護理訓練的方法對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相關護理,可顯效改善其術后肺功能,并有助減短在院時間,加快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郭錦錦.心胸外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的探討[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04):42-43.
[2]李盈.呼吸運動功能訓練在肺癌患者術后肺功能恢復中的價值[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7,15(10):35-36.
[3]孫麗燕.人工排痰與機械排痰對胸外科術后應用的舒適度及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04):166-168.
[4]魯芳.系統(tǒng)呼吸訓練對經電視胸腔鏡行肺結節(jié)切除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14):2205-2206.
[5]陳亞紅,馬玉聰,劉曉蓉.細致化護理應用于胸外科重癥術后呼吸功能恢復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0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