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使人充滿活力。我國高校體育改革是為了讓在校生充分的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益處,提高大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為日后的學習生活中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在日后的生活中享受健康人生。
高校體育是針對高校在校生進行的有針對的體育課程訓練,增強在校生活力,使在校生得以脫離緊張的學習氛圍,這對于高校在校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疏導作用,高校體育改革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 高校體育改革
高校體育改革是新課改要求下,提出的改革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促進高校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對高校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對高校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可以使高校生變得心胸豁達,開拓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提升團隊合作意識。體育運動不僅是外在的改變,更能改變人內在的心理素質,持續(xù)的體育鍛煉,可明顯緩解高校生在校壓力,引導在校生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高校體育改革還以提高高校生運動知識,運動能力為主要目標,提高運動知識,可以豐富擴展高校生眼界,了解各種體育知識,有助于引發(fā)高校生體育興趣,通過學習體育知識也可以引導高校生找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為以后養(yǎng)成體育習慣做出前期鋪墊。了解和學習體育運動知識,還可以合理規(guī)避潛在的體育運動風險,使高校生明白如何科學運動,如何健康運動,避免因運動方式不當使自身受到傷害。運用體育知識還可以有用于幫助他人,如援助在體育運動中受傷的人,或是引導體育受傷人群的傷后恢復。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應用。
2 改革面臨的問題
高校體育改革雖然有序進行,在一部分學校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改革是有阻力的,也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既有客觀條件因素,也有學生的主觀因素,二者相結合使得高校體育改革面臨復雜的,嚴峻的問題。
2.1網(wǎng)絡社會阻礙體育改革
網(wǎng)絡與體育看似是兩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高校體育改革中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似乎已經(jīng)成為體育改革的攔路虎,網(wǎng)絡時代資訊發(fā)達,高校生也享受到了網(wǎng)絡帶來的福利,高校生的社交手段也慢慢變得多樣起來,不再傳統(tǒng)社交方式那樣,想要進行人際社交就必須要走出家門。社交模式由傳統(tǒng)到信息化的改變,使得高校生足不出戶便可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網(wǎng)絡娛樂的發(fā)展,將高校生的娛樂從室外引進了室內,這就使得高校生甚至不愿走向戶外,體育活動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體育改革的目標是為了讓高校生更好地進行體育活動,現(xiàn)在的改革的目標似乎慢慢地變成了如何讓高校生走向戶外。進行高校體育改革,僅僅依靠學校的強制要求,遠遠達不到體育改革的真正目標,制度要求是一種強迫性非自愿的強制性措施,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樂于走向戶外,是高校體育改革必須考慮的問題。
2.2身體素質較差學生不敢進行體育運動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導致差異的原因,分為先天與后天兩種,高校學生形形色色,身體素質也是千差萬別。大部分高校是以一種方式,一個辦法,進行統(tǒng)一的體育運動訓練,這就使得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了反感情緒。強迫全體服從統(tǒng)一的體育訓練,這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也違背了體制改革的初衷,高校體育制度改革不單純是為了提高在校生身體素質,更應體現(xiàn)出高校的人文關懷,使得“有教無類”變成實際行動。對于身體素質偏弱,體能較差,不愛進行體育運動的在校生而言,體育運動變成了對他們身心造成打擊造成恐慌的一種潛在因素,這種心理因素,是長期的難以被打破的。所以高校體育制度改革,其核心不是在改革,而是在教育。
2.3體育設施場地不足
體育設施,場地不足問題,是高校體育制度改革推進困難的一個客觀性問題。許多體育活動需要良好的場地條件,現(xiàn)在少部分高校,甚至連運動場地都存在短缺問題,例如拿籃球這一體育項目舉例,籃球是很多男孩子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許多高校也都開設有籃球場,這就出現(xiàn)了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十幾個男生,打半場籃球。因為打全場籃球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奢望,所有人都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內進行體育運動,籃球場地的面積明顯與使用人數(shù)不成正比。部分籃筐設施,存在生銹老化腐朽等安全隱患,某些高校的戶外籃球場地依舊是水泥地,瀝青地,一旦在校生出現(xiàn)摔倒問題,這些地面只會給學生造成更大的二次傷害,而不會起到對在校生的保護作用。許多看似輕松享受的體育運動,在高校生眼里并不輕松,也并不快樂,為了爭奪場地,口角爭執(zhí)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是對高校體育設施不足的最明顯的反應。
3 高校體育改革應對措施
高校體育改革面臨網(wǎng)絡帶來的沖擊,也面臨著學生身體素質多樣化的挑戰(zhàn),更面臨賒學校設施場地不足等突出矛盾,如何解決好這些矛盾,切實推進高校體育改革,這就需要切實可行的對策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3.1讓學生參與改革
讓學生走向戶外,這就需要學校做好引導措施,學校應該給與學生適當?shù)膴蕵窌r間,對高校生娛樂時間的把控一定要嚴格。同時運用好網(wǎng)絡手段,如在合適的時間,通過群消息發(fā)布學校體育項目安排明細,是學生自覺自愿的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定期舉辦體育比賽,通過學生民主公開的投票,選出體育比賽的內容,提高學生對高校體育改革的參與度。同時在大學校內可安排體育興趣社,由學生管理體育興趣社,學校負責根據(jù)體育社的安排提供場地,提供體育教師資源,這樣既引發(fā)了學生參與學校體育建設的積極性,又使學校參與了高校內體育興趣社的監(jiān)督指導工作,通過二者共同努力,推進高校體育制度改革,探索出學生學校進行共同體育改革的新模式。
3.2高校引導改革
高校體育改革的內核不是體制改革制度改革,而是一場教育改革,教育針對的是在校學生,不僅要注重學生素質體制教育,也是在進行學生的心理引導,改革最終與用于個體,個體如果沒有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福利,那么改革是不成功不徹底的。改革需要高效提升新思路,體育不僅是一項體力,速度,力量的角逐,同時也是一場智力,心理的角逐。對于身體素質不高無法參加劇烈體育活動的學生而言,學校更應注重發(fā)展其智力與心理的成熟,例如圍棋比賽,象棋比賽,這些也屬于體育范疇,但其重在策略的應用,在策略應用中提高自身策略水平,提高心理抗壓素質。高校因人而異的開展不同的體育活動體育項目,既照顧到一般高校生,也照顧到身體素質較差的在校生,在不同形式的體育模式中享受體育競技帶來的充實與滿足。同時學校還可以與時俱進,增加電子競技項目,電子競技項目考研的是團隊協(xié)調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是手腦結合的一種新型體育模式。
3.3高校應完備設施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校體育改革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這就要求高校充分利用手頭現(xiàn)有資源,將可能成為運動場館,能夠成為運動場館的設施建筑運用起來,即節(jié)約了經(jīng)濟,又節(jié)約了新場地建設的時間問題。對高校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考驗。同時高校也應該對現(xiàn)有體育設施體育場館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在校生的將康安全。
4 結束語
高校體育改革順應時代潮流發(fā)展,高校不但要培養(yǎng)高精尖的研究人才,還要培育出一批,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有強大活力的學生隊伍,為社會輸送新鮮血液。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