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來
教師在相關體育課程教學訓練時,通常會有部分對抗性較強的活動項目,故而學生及教師在體育訓練中時常會發(fā)生運動損傷。因此為有效減少運動損傷對于學生體質的影響,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水平,教師應在對學生開展體育教學訓練時,就要防患于未然,教授基本的預防措施,進而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
1 運動損傷的概述
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損傷稱之為運動損傷。而學生是一個活動量較大的群體,平時積極參與各類體育項目。然而由于自身知識水平掌握程度較低、身體或心理發(fā)育有待成熟等因素的制約,時常成為運動損傷的受害者。運動損傷與日常生活的損傷及普通的工傷有所差異,其發(fā)生與訓練安排、運動項目、運動者的自身條件、運動環(huán)境及技術動作具有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
2 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作用
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主要目標為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建設,促進德、智、體全方位發(fā)展,以更佳的狀態(tài)投入祖國建設中。如若在日常體育運動時不注重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也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極有可能引發(fā)各類事故上海,輕者會直接影響學習,嚴重時則可能導致學生殘疾或者危及生命,給學生個人帶來重大的損失,嚴重地制約運動技術水平的提升,并造成學生的不良心理影響。故而,教師應在體育課教學中積極講授預防運動損傷的相關措施,對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教師的體育日常教學及相關運動項目訓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體育教學中產(chǎn)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3.1缺乏對于運動損傷的認知
體育教學活動中之所以發(fā)生運動損傷,大多時候均是因為教師及學生缺乏對于運動損傷的認知程度。在體育課教學中,大多數(shù)人員均會錯誤地以為意外情況發(fā)生的概率較低,或者僅僅在體育授課時加強防范就可以。這種錯誤的理念致使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授課時對學生疏于安全預防教育。雖然也有一些教師在體育課程中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但是大部分安全教育皆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展相關工作。在錯誤的理念指引導下,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也尚未采取相關運動損傷的防護措施,在學生發(fā)生以外狀況后也并未進行相關的原因分析,加強運動注意事項防范,在此情況下,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運動損傷事件。
3.2缺乏運動前各項準備
在開展各項體育運動前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以降低運動過程中的損傷發(fā)生率。那么在開展體育運動前應進行必要的熱身訓練,可以加強體內各系統(tǒng)的活動,提高興奮度、刺激中樞神經(jīng),克服自身體內的懶惰,促使運動者可以從安靜的狀態(tài)快速地轉變至運動狀態(tài)。此項運動準備工作可以使運動者在最初時便可以發(fā)揮出最好的效果。此外,運動人員在開展相關熱身活動時,身體就會迅速處于發(fā)熱狀態(tài),不僅可以增強人體呼吸系統(tǒng),降低人體肌肉的粘稠程度,也可以擴展關節(jié)活動范圍。故而,在最初運動時便應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可以快速地調整全身,使其投入于相管的運動活動中。
3.3客觀因素
一是溫度、天氣的影響。在惡劣天氣下開展相關體育運動,極易發(fā)生運動損傷。比如在雷雨天氣,由于地面濕滑、視野較差,從事短跑等運動項目時就會造成運動者跌倒受傷。再如,在烈日下開展長時間的體育運動,就會由于缺水造成運動者中暑或虛脫。二是器械、場地均與要求不符。比如,跑道過硬、不平或者存在雜物堆放等現(xiàn)象,就極易使運動者腿、膝部及足受到相關損傷。如若器械存在裂縫,金屬部分年久失修或生銹,設施安裝不當,重量、大小與運用者不適,均會加大運動者受傷機率。
3.4學生運動強度或運動量過大,技術上存在偏差
在體育教學時,如若學生的運動時間過長,運動內容偏多,尤其是身體局部練習次數(shù)較多,已經(jīng)遠遠超過學生可以承受的負荷,最易產(chǎn)生傷害事故,此外技術動作的偏差也極易造成運動損傷。比如,排球運動的傳球,手型的不正確就會造成手指扭傷,舉重項目時上體后仰度較大、羽毛球項目擊球動作不規(guī)范均會引起腰部扭傷。
4 體育課教學過程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4.1強化思想教育
在諸多的體育教學中可以看出,欲想在相關教學時降低運動損傷等問題發(fā)生,就要解決相關的思想問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首先就應強化體育運動目標性教育,在體育教學時向學生說明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運動項目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教學的最終目標,該學科教師也要充分感知自身的責任感,在相關教學活動中更加認真的對待工作。另外,也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中也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則,才可以在活動時最大程度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此外,在相關教學活動中也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將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作為教學的首要重任務。故而,在相關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持續(xù)強化組織性教育及安全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例如在團隊中應主動關心他人,主動幫助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提高體育的核心素質,培育學生良好品德。
4.2做好體育運動前準備工作
在體育運動前必須要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體育中的強度及準備時間要按照實際的教學內容設置。然而有些時候也會由于當日天氣情況及學生的出勤情況等影響作出相關調整。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做體育運動的準備活動時,必須要有一定目的性及充足的準備。通常而言,在做完總體的準備活動后也要做項目相關的專項準備運動。此類專項的準備運動主要針對體育課程中可能會涉及到的身體某一部位可能會發(fā)生損傷而進行的專門熱身運動。實際體育活動及熱身活動間的時間間隔也會直接影響準備活動的質量。按照相關的生物學理論知識,正式活動與準備活動間的時間間隔大致為一至四分鐘;熱身活動與準備活動的活動量大致為十至十五分鐘。實際的身體運動狀態(tài)即為以身體微出汗為準。如果在冬季時,準備活動的時間可以延展至更長,由于此季節(jié)的人體與夏季相較而言,更難被喚醒,故而需更長的時間投入相關的準備活動,以此方能確保在正式運動中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投入體育運動中。
4.3更好地利用設備監(jiān)督
在開展相關體育運動時,身體的活動與醫(yī)學具有十分緊切的聯(lián)系。如若學生在運動練習時并未按照相關的原則開展鍛煉,那么就極易發(fā)生相關的運動損傷。故而,在開展相關的體育運動時,必須要重視醫(yī)務監(jiān)督工作,方能更好的確保體育教學的有序進行。醫(yī)務監(jiān)督工作更多的要以學生的自身監(jiān)督為主體,自己對自己負責。在開展體育課程學習時,學生必須要及時的將自己在參加體育項目運動后的不適感覺告知體育教師,以及相關的醫(yī)護人員,并等待上述人員的正確解答,此種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發(fā)生運動損傷。此種方式也可以使學生在日后的體育課程中快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找到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器材,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學生更好的發(fā)揮自身體育潛能。不僅如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也要及時對場地內的運動器材開展定期的檢查,及時上報存在損壞的器材,并組織相關人員對其開展維修,防止由于器材設備等問題影響學生的日常體育課程正常進行。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體育課程教學時要充分做好預防運動損傷工作,需要堅持不懈的動力及持之以恒的耐心。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投入體育課程學習中,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也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與激情。
(作者單位:浙江公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