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麗丹
摘 要:拋錨式教學法是基于情境問題的教學方法,在中職思政課教學中采取拋“錨”定課、引“錨”設問、探“錨”求索、攜“錨”導行的具體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法;思政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辦好。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事關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黨對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各地區(qū)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思政課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有的地方和學校對思政課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課堂教學效果還需提升,特別是在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受傳統(tǒng)課堂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思政課教學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例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普遍對思政課不感興趣,上課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枯燥、空洞,激不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思政課教師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只局限于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考試方式簡單,主要以筆試為主,評價不全面等。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作為一名中職校的思政課教師,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條改變中職校思政課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通過反復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拋錨式教學法是一種可供借鑒和利用的教學方法。
一、拋錨式教學法的內涵
拋錨式教學法也稱“基于情境問題的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基于完整、真實的德育案例或德育問題,通過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對新知識進行建構的一種教學模式。當學生處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即“錨”中,他們就會產生很大的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知識構建的目標。
二、中職思政課拋錨式教學法的具體策略研究——以《投資理財》為例
1.拋“錨”定課,明確教學主線。拋錨式教學法需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感受、去體驗。教師設置的情境與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會產生沖突,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課堂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投資理財》一課的創(chuàng)設情境中,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筆者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如果你購買的體育彩票中了50萬元大獎,需要尋找“錢生錢”的途徑。通過情境設置,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事件中,他們就會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明確了本課的教學主線就是了解不同投資理財?shù)那?,從而形成正確的投資理財觀。
2.引“錨”設問,搭建思維階梯。在建立了真實體驗的教學情境后,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問題設置,“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源泉和方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巧為善教者也?!彼越處熞O置難易適當?shù)膯栴},既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又不能超過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隨著探究深入問題層層遞進,不斷給予學生思考的階梯,及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對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較高的要求。例如,在《投資理財》一課中,筆者進行了以下的教學設計以及問題設置:當你到了銀行以后,準備存20萬元,營業(yè)員問是存活期還是定期,經過比較儲蓄的種類和特點,你存了兩年的定期。但是儲蓄利息不多,你正好碰到一位在炒股的朋友,他建議你到股市去試試,那什么是股票、股票投資的特點使什么要讓學生去交流和歸納。接著,考慮到股市的風險很大,你又想找尋一個更穩(wěn)一點但收益比銀行利益高的投資渠道,教師引出債券投資。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學習書本知識來歸納債券的種類、收益和風險情況。接著,你在投資股票和債券的過程中,覺得資金有風險不安全,提出疑惑,有沒有可以規(guī)避風險的投資方式?引出商業(yè)保險的概念。最后讓學生交流歸納幾種常見理財方式的異同以及投資理財?shù)淖⒁馐马棥?/p>
3.探“錨”求索,開展合作學習。學生根據(jù)教師設定的“錨”,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通過相互之間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對問題的理解會得到提升和深化。教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著啟發(fā)、點撥、指導的作用,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創(chuàng)設劇情,通過一個個“錨”,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給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他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不僅得到了新知識的構建,同時也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攜“錨”導行,實現(xiàn)知識遷移?;趯Α板^”的思考和探索,課后可能會產生再生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要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擴展知識面,并且利用所學知識回到生活、指導生活,從而把理論知識外化為實際行動,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也真正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例如本課的課后延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并且結合實際生活,設計一份合理的投資理財方案書,上傳至班級群進行全班投票評選。
三、對拋錨式教學法的一些思考
拋錨式教學法融合了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著中職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大大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重視,例如教師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和設計“錨”點,導致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也增加了整體的設計難度等等。因此,要在中職思政課中推廣運用拋錨式教學法,確實需要“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教師自身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積極迎合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對推動職業(yè)學校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盡自己的最大力量。
參考文獻
[1]蔡文琪.拋錨式教學法在職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35):71-74.
[2]賈冠華.高中思想政治課拋錨式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