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紅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y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中班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開始具體形象,有意性已經發(fā)展。特別喜歡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動和語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很受孩子們的歡迎。通過角色游戲,可以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因為年齡特征的關系,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中班幼兒角色意識增強,游戲內容較豐富。中班幼兒隨著經驗的增長,認知能力的增強,角色游戲的內容比小班豐富多了,他們對游戲的內容、情節(jié)、角色已經有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較強的角色意識,他們首先會給自己找一個感興趣的角色,然后根據經驗去做這個角色分內的事情。如在“娃娃家”中,孩子們會模仿成年人的動作,他們也會商量好誰做爸爸,誰做媽媽等。他們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者是熟悉過的周圍生活的人和事,他們積累的經驗印象越深刻,游戲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為也越形象具體。
其次,中班幼兒正處于聯合游戲階段,已有交往意識,但交往技能還比較欠缺。他們語言交流簡單,不會用角色語言進行交流和發(fā)展情節(jié),也常常與同伴發(fā)生糾紛。
最后,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后的談話積極主動,能夠進行一些客觀的評價。正因為中班幼兒在進行游戲時能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戲結束后,他們對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及各自擔任角色的情況會積極地進行評議和爭議。如在“美食城”游戲結束后,我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讓他們說說誰是文明服務員。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開了:“XXX今天有禮貌。”“XXX很熱情”“XXX是微笑服務”、、、、、、
角色游戲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但我們也不否定:在幼兒游戲時還會經常地出現一些問題,使得游戲不能順利地進行,因為角色游戲的需要和幼兒有限的能力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適宜地介入和指導游戲。
一、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
首先觀察幼兒與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情況。如幼兒喜歡哪個游戲區(qū)?經常會使用到哪些材料?是否用這些材料玩出了自己的花樣?喜歡扮演的主題和建構的主題有哪些?有沒有新的游戲主題出現等。
其次觀察幼兒與同伴的互動情況。如幼兒通常和誰一起玩?他們在一起常常做些什么?他們相處時各自的角色是什么?他們在一起有沒有產生矛盾?發(fā)生矛盾的頻率高或是低?
最后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如幼兒常常會扮演什么角色?他會不會常常使用替代物?他操作材料的熟練程度怎樣?他在游戲中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解決了沒有?是怎么樣解決的?他與同伴的合作交往情況怎樣?
教師通過細心的觀察來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是否能夠通過自我調節(jié)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準確判斷幼兒的游戲需求,從而尋找時機進行適宜的介入和指導。
二、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介入游戲
對于幼兒來說,老師是他們最信任、最信賴的人,所以在當其遇到困難、困惑時,就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向老師進行求助。這時,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推進游戲的進程,教師就要介入游戲。當幼兒在游戲中有危險、不安全的傾向時;以及幼兒在游戲中反映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消極內容時,如賭博、迷信等內容,也需要教師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幼兒由于年齡較小,還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游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爭吵、打架等行為,需要老師的介入調節(jié),使游戲順利進行。
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直接式介入法,即教師直接進行干預指導;間接式介入法,即教師在旁邊進行示范、暗示指導;參與式介入法,即教師扮演角色進行互動指導。
三、適宜的指導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積極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經驗的有限,在游戲時對角色的理解還很膚淺,有時還會出現問題。這時候需要我們教師及時以合作參與者的身份介入游戲,在了解的基礎上適時指導,以提高幼兒扮演的水平,從而豐富游戲的內容,促進游戲的健康發(fā)展和深入。
(一)創(chuàng)造能讓幼兒愿意游戲、持續(xù)游戲的環(huán)境。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時間,提供足夠的、開放性的、被允許自由使用的游戲道具,教師應根據游戲主題的需要在提供成型玩具的基礎上,增加半成品以及廢舊物品材料的提供,以滿足和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指導幼兒成為游戲的高手。在游戲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幼兒拓展游戲主題,設計游戲情節(jié),學會分配角色,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幼兒加深對角色的理解:教師還要注意觀察發(fā)生糾紛的原因,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解決簡單糾紛的辦法,協助幼兒在游戲中表現他們的經驗,指導他們獲得解決各種問題的技巧,使其成為游戲的高手。
(三)引導幼兒積極討論,相互評價。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并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一般為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或者遇到困難時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你在游戲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你還有什么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嗎?為了使下次玩的更開心,你們還需要什么?這樣,孩子既能與他人一起分享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可以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同時又為下次游戲主題的深化做好了鋪墊。但評價的內容應隨游戲的情況和內容靈活調整。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要真正實現角色幼兒的教育功能,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適時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主題,增加游戲情節(jié),促進角色交往,更能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幼兒組織活動的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涪陵區(qū)級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