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滲透美育教育的內涵及意義,并詳細介紹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指引學生在品味作品美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美,從而樹立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以此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語文學科人文內涵,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美育滲透;美育教育;
前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文本放置在美學圖景中,對其進行例行的審視、闡釋,指引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文本生命意識,從中感受文本美學力量。因此,在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以“語文審美”為關鍵,指引學生深度挖掘文本內部美,以此充實學生的審美底蘊,讓學生具備一雙審美的眼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并嘗試創(chuàng)造美,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1.高中語文教育中美育教育滲透的內涵及意義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必須接受審美教育,這既是一種理性教育,也是一種感性教育,可以顯著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涉及到很多美學原理,如文化美、形式美、自然美、社會美等,在高中語文的每一篇課文中,都蘊含著各種美學元素,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掘這些元素,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美育,促使學生可以更加自然的接受美育教育。對于美育,也可以稱作是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其要求學生可以在認識美、感受美的基礎上,具備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大多是經典篇章,對于這些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會產生不同的美,同時這些文章大多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緊密關聯(lián),對語文教材中的美進行品析,從某種程度上看就是品析生活中的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引學生在品味作品美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美,從而樹立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2.高中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2.1吟誦涵詠,品味文本語言美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態(tài)度,感受文學作品,在誦讀涵詠中體會作品形象,從而獲取心靈共鳴。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閱讀為主要方式,在涵詠中感受文本的語言美,以此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課文《阿房宮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通過精心錘煉語言,展現(xiàn)出了一種精練美、和諧美、虛幻美、朦朧美。在教學中,教師以誦讀為關鍵,讓學生從“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開始,連續(xù)閱讀課文,通過平仄變化、長短錯落、抑揚頓挫,將阿房宮的恢弘氣勢讀出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引學生讀出重點字詞、句段,對文章仔細揣摩,讓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文本語言美、意境美,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形象,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也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
2.2品文悟情,感受文本情感美
對于語言文字,其本身蘊含著十分濃厚的情感,作者很喜歡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融入到文字中,通過一字一詞展現(xiàn)出作者思想觀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沉浸在文本中,注重自身情感與文本情感的結合,從中探尋文章情感內涵,感受作者內心,了解作者在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遣詞造句,從中獲取更加真實的情感,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情感美。同時也豐富學生情感積淀,提高學生情懷,促進學生情感境界提升。例如《我和地壇》是一篇充滿哲理,又蘊含豐富人性化思索的抒情散文,文章段落中分布著作者對于生命、人生意義的感悟、探索,蘊含著十分濃烈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緣分”入手,指引學生穿透語言表面,探索文本深層次的情感,要求學生以“緣分”開展敘述,審視文章對于生命的意義、生與死的思考,從中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深層次的體會,可以極大的增強學生面對困難、挫折時的心理承受力,同時文章將母親的愛化作作者情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于真摯、高尚的母愛中得到熏陶,獲得人生感悟、精神熏陶。
2.3啟發(fā)想象,領悟文本意境美
學生進入文本世界時是從意境感受開始,通過良好的想象、聯(lián)想,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作者營造的主觀情感、客觀物象世界中,從而更好的突破表面意象,體悟文本內涵,從而獲得良好的審美感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指引學生更好的抓住文本意象,反復揣摩、體會,感受文章的深刻意蘊,在美好的境界中體會文章意境美,讓學生可以得到美的熏陶。例如《荷塘月色》一篇課文,雖然是對“荷塘”、“月光”比較常見的景物進行描寫,但是作者通過形象的手法,將其描述的千姿百態(tài),充滿詩情畫意,將和諧寧靜、素淡朦朧的美好境界展現(xiàn)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對荷塘、月色的描述展開深入想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樣的情景:在清幽、寂靜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照射在清香四溢、婀娜多姿的荷花上。學生在情景中細細品味,感悟其意境,并從中體會到作者憂愁、喜悅相互交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引學生對文章進行細細品味,從中感受文本的情感意境,以此實現(xiàn)對文本的再次創(chuàng)作,讓學生可以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2.4走進人物,欣賞文本人物美
對于文學作品,主要是通過塑造相應的形象來展現(xiàn)出相應的社會生活、思想情感。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果缺乏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只是對社會政治思想、道德觀念進行解讀,那么不管這種思想多么正確,其承載的文學作品也是不完美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內心情感,從中發(fā)現(xiàn)、欣賞文學作品的人物美?!缎」钒堋肥且黄Z篇樸素、對往事追憶反思的文章,作者隨著小狗包弟的經歷,其情感也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刻畫出了作者敢于講真話、敢于自責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fā),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經歷,找出課文中能揭示作者內心的語句,并對其進行細細品味,體會樸素語言刻畫出來的豐富人物內心情感,并培養(yǎng)學生敢于講真話、敢于自責的精神,促使學生能走進作者內心,感觸人物美。
總結: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美育教育滲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采取合理的手段,將美育很好的滲透到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語文學科人文內涵,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黨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96):50.
[2]鄭琳琳.淺談美育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6):268-269.
[3]王忠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2:68-69.
作者簡介:姜興平,1976年11月3日,漢族,康樂縣第一中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