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惠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教材中的化學實驗進行改革,使其更生活化、綠色化,更貼近學生的操作水平和實踐能力。貼近生活的實驗教學涵蓋了多方面的化學知識,促使學生多動腦多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有較好的教學效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導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化學實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強調(diào)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將實際生活因素融入到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選擇一些貼近實際生活、學生熟悉的事例,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會使學生非常清晰地意識到他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是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
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化學實驗可以驗證生活經(jīng)驗,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使生活更理性、更科學。初中化學教學任務重,學生實驗機會較少,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培養(yǎng)。因此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做到真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進而有利于學科知識的普及與推廣,幫助學生樹立主動運用化學實驗解決某些實際問題的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一. 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觀察與學習化學
化學來源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可以通過化學知識去解釋,但很少有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并找到答案。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實驗設計和貼近生活實際的實驗條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學生有更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教學中。
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積極活躍,使課堂教學更豐富。例如學習了水的凈化后,學生掌握了凈化水的原理,實踐出真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將自制凈水器作為化學興趣實驗的探究內(nèi)容之一。這個簡單而又實用的課外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是有用的,激發(fā)他們學好化學的愿望,增強了學好化學的興趣。實驗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操作比較簡單、安全。課外實驗以其貼近生活,趣味性強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深受學生的歡迎,實時安排一個課外實驗,可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長久不衰。這樣對教和學都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驗過程中觀察水凈化的過程,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 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知識點設計相關的實驗,分組合作,填寫實驗方案并進行驗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尋求真知。有些家庭小實驗在教材中出現(xiàn)被忽略了,教師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和收集物品,設計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在學到酸堿指示劑時,引導學生自制酸堿指示劑。學生用高度白酒浸泡紅蘿卜的紅皮制成紅蘿卜指示劑;用紫甘藍制備pH試紙,通過查閱資料使用pH計測量它的變色點;用自制試紙測量酸奶、面湯、肥皂水等生活中常見物質(zhì)的酸堿度。在進行課外家庭實驗時,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實驗環(huán)境。在學生的社團活動中也可以加入課外實驗活動,以競賽的形式進行,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和想象力。
三.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活動改變以往驗證性實驗的傳統(tǒng)模式,進行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討論交流。學生逐漸適應合作探究的學科活動,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習特點,掌握學習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適當調(diào)整實驗內(nèi)容,協(xié)助學生自主完成科學探究活動。
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推動教學由重“教”向重“學”轉(zhuǎn)變,以學論教,突出教學的探究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合成材料這一節(jié)課時,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鑒別羊毛、棉花、合成纖維,巧識布料成分,掌握生活常識。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相互合作,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動手操作使自己在實踐中自覺地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理解所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操作技能、技巧和獨立完成自制模型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這些生活常識背后隱藏的化學知識。在科學探究中,小組成員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使所學知識向更深更廣的方面發(fā)展,也看到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技能為教學、生活服務,將課外實驗應用到實際生活,進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師應當將化學“面向社會,面對生活”這一理念切實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瘜W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讓它服務于生活。在實驗內(nèi)容中有針對地選用與化學概念、原理有密切聯(lián)系的實例,減少理論知識的枯燥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強大的動手探索能力和敏捷的思維,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從化學走向生活,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情感,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程敏. 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J]. 教育科學(全文版):00098-00098.
[2]甘海平. 淺談初中化學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7).
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二中學 河南省三門峽市 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