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育慧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貼近詩詞,感悟蘇軾的樂觀之念”“自主探究,體會李白的灑脫自信”“立足生活,學習杜甫的愛國之心”三個方面出發(fā),發(fā)揮詩人生平對于小學生的影響價值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guān)鍵詞:詩人;小學生;樂觀;灑脫;愛國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0-114
前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詩詞作為見證文明發(fā)展的寶貴結(jié)晶,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但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多停留在單一詩詞的講授過程,這就會造成學生無法真正了解詩詞學習的獨特魅力。因此任課教師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詩人生平相關(guān)經(jīng)歷,讓學生能夠在全面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的過程中,形成自主閱讀詩詞,探究詩人生平過往的重要轉(zhuǎn)變。
一、貼近詩詞,感悟蘇軾的樂觀之念
詩詞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心這是因為在字里行間都飽含著作者濃厚的情感,貼近詩詞,解析字里行間的情感,聯(lián)動詩人的過往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蘇軾文學大家,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此時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詩詞,感悟文字的力量。如《贈劉景文》中曾言:“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句中,仍體現(xiàn)了他樂觀的態(tài)度,即便是菊花凋零,仍舊能夠看到它有傲然挺立的花枝。此時任課教師可以拓展作者生平。蘇軾初入京城文采超然,名動京師,因此與王安石政見不同,被迫遭貶,從密州到烏臺詩案,從黃州到東山再起,蘇軾從未改變過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字里行間之中的飽含著豐富的情感變化,能夠誠摯的反應內(nèi)心變化。蘇軾不能融合與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再次被調(diào)派到偏遠之地,在蘇杭之際建筑堤壩,貶黜儋州也樂觀的面對生活,開辦學堂,介修學風,成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開拓者。此時,任課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有學生因為一次成績欠佳而悶悶不樂,有學生因為生活的挫折而停滯不前,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不論在何種境遇時都要努力奮斗,不負青春。通過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懷抱樂觀信念,積極主動的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
二、自主探究,體會李白的灑脫自信
正如余光中詩中所言:“七分化為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崩畎鬃鳛樾W學生最為熟悉的詩人,其生平更像是一幅傳奇的畫卷,讓人不禁冥想。在詩詞之中他是敢手可摘星辰的謫仙人,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仙。此時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查詢李白的生平過往,了解詩人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有學生通過查詢網(wǎng)絡(luò),將這些知識記錄下來,跟小伙伴分享到:“李白自信也得益于文學上的奇佳天分,他在青少年時期廣泛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為詩詞的創(chuàng)作增加了靈感。所以李白的詩詞才顯得豐富多彩、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边€有學生補充道:“李白生平是傳奇的不僅僅有少年的游歷山河,也有在仕途之中的郁郁不得志,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職務(wù)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漸漸地李白對于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后因皇帝召見,李白醉酒無法起身,便喚高力士為其脫靴。此后高力士懷恨在心,導致李白的貶謫,而即便在貶謫途中,李白仍舊有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創(chuàng)作出來。”通過對于李白的生平探究,學生也會明白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對于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意義,應該抱有灑脫自信的觀念面對生活中的小事件,去發(fā)掘人生的閃光之處。
三、立足生活,學習杜甫的愛國之心
杜甫作為唐代詩人代表,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而小學年齡的學生對于杜甫知之甚少,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這就會造成小學年齡段學生沒有扎實的歷史知識,無法真正體會詩詞作品背后的內(nèi)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杜甫的相關(guān)生平,在初入仕途的過程中,杜甫也抱有堅定向上的決心,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當時唐朝已經(jīng)不是最初的繁華的景象,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徹底將唐朝推向了瀕臨滅亡的境地。杜甫記在心里,他身住茅屋,四面漏風家中拮據(jù)仍舊在思索如何才能讓統(tǒng)治者能夠看到國家的衰敗努力進取,如何能夠為天下的寒士開辟上位的通道。他想到國家遭殃,戰(zhàn)火不熄,生靈涂炭的時候就流淚不止,而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于是又喜極而泣??梢?,杜甫的憂來自于國家,喜亦是來自于國家,這正是杜甫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也會明白愛國的價值與核心意義,聯(lián)系自身,此時個人的發(fā)展與祖國的命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全面加深民族認同感與愛國心。
結(jié)束語
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全面加深了學生對于詩詞的學習能力,拓寬了學生對于詩人的相關(guān)知識,能夠汲取這些偉大文豪性格中的閃光之處,從而積極努力的面對自己的學業(yè),樂觀開朗地迎接未來的生活與挑戰(zhàn)。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guān)注“詩人的生平對小學生的影響”這一重要課題,以期提升每一位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瑜,許慧娟,鄭嬌.由蘇軾李清照試論詩人生平經(jīng)歷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J].青年時代,2017,000(013):4-4.
[2]陳順領(lǐng).淺談傳統(tǒng)文化對小學生成長的影響[J].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14):0169-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