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現代技術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亦是如此。網絡新媒體帶給我們全新的教學方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與物質保障;但在網絡新媒體影響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這許多新的變化與挑戰(zhàn)。因此實際教學中如何發(fā)揮網絡新媒體優(yōu)勢,降低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即成為每個教師都必須面臨的問題。針對此本文研究中簡要探討網絡新媒體發(fā)展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新優(yōu)勢與新問題,繼而結合教學經驗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重構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帶給人們更多,更便捷的信息傳輸渠道。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之中,更是融合了海量的信息,其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傳播更具針對性,對每個人的價值觀念、思想動態(tài)甚至行為方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也不得不重視這種變化,充分發(fā)揮網絡新媒體的優(yōu)勢,規(guī)避其消極影響,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一、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絡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傳遞方式與途徑,其產生與發(fā)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在發(fā)展中融合了大量的互聯(lián)網特點,對學生思想發(fā)展與行為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首先在網絡新媒體中,信息傳播呈現裂變式,傳播速度更快。在互聯(lián)網之中,每個受眾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在獲取自己喜歡的信息后,大學生隨手將之轉發(fā)出去,便實現了新媒體信息的裂變式傳播。其次網絡新媒體信息傳播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信息。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大數據等技術已經應用到信息傳播之中,尤其是以微博、抖音、快手平臺為主的新媒體中更是借助大數據技術,發(fā)掘受眾的愛好,進而針對性的推廣內容。第三網絡新媒體中摻雜大量消極信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一定挑戰(zhàn)。從實際情況看,每個社會人都可以作為信息的制作者、傳播者,面對網絡中的海量信息任何媒體都無法杜絕垃圾信息、消極信息的傳播。這就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辨識能力,降低甚至消除這些消極信息的影響。這也是網絡新媒體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項新的挑戰(zhàn)。
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網絡新媒體帶給思想政治教育許多新的變化、新的機遇;不僅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內容與案例,同時也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法,提供全新的教學途徑與思想內容傳播的載體。首先在大學生群體中,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個接受信息的終端設備,即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在信息接受過程中也會將自己的想法、信息傳遞出去,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其次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新媒體多以更便捷的方式傳遞信息,尤其是微視頻的傳播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途徑。第三新媒體在推廣中,主要是手機APP的方式出現。大學生手機中安裝APP后即可以實現對信息是即時接收,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向學生推送信息,發(fā)揮這種碎片化時間效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網絡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有優(yōu)勢、機遇;也有消極影響與問題。因此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規(guī)避其劣勢,切實提升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成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一)利用新媒體海量信息,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網絡新媒體中具有海量的信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這些信息也有利的支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拓展,需要教師主動的利用這些資源,占領網絡新媒體陣地,讓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lián)網有效的、深入的結合。例如在高校的自媒體中會經常發(fā)布一些關于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思想教育的熱點問題,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即可以將這些內容引入到教學之中,將這些信息看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廣度與深度,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二)借助新媒體信息傳播優(yōu)勢,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時時交流
在前文中對于網絡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進行分析,新媒體不僅實現各種信息的及時、有效傳播,借助這一優(yōu)勢教師可以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實施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變化,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動態(tài)性。例如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中,許多學生和老師都創(chuàng)建了賬號,在此基礎上教師即可以通過相互關注的方式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首先通過學生轉發(fā)的內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進而針對性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師的賬號中則積極轉發(fā)一些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或者教師解讀的某些案例上傳至賬號,讓學生通過觀看的方式進行學習。而且在關注之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可以隨時的、零距離交流,教師實現對學生思想發(fā)展的時時指導。
(三)突出新媒體中熱點事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熱點事件的發(fā)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新媒體中熱點事件時有發(fā)生,借助熱點事件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到實際之中,更有利于思政教育成效的提升,引領大學生思想的發(fā)展,緊跟思想政治理論的脈搏。例如在黨代會之后都會提出一些新的理論,在教學中教師即可以有效發(fā)揮這些思想理論價值,尋找那些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特色制度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家國情懷與正確價值觀念。
(四)強化新媒體管理,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
網絡新媒體中有著海量的信息與新聞事件,其中內容自然良莠不齊,存在一些垃圾信息,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一些具有思想性的突發(fā)事件中,更容易引起學生思想政治認識的變化,產生不良思想。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時刻重視這些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消除這些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狀態(tài)發(fā)展的影響。首先在日常思政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在面對一些信息時能夠有效的辨識,提高自身的辨識能力。例如在學生法制教育中,主要是希望通過法制教育讓大學生了解社會中、網絡中的善惡標準。哪些語言與行為是對的,什么語言與行為是錯誤的。進而讓學生以更嚴格的道德、法律標準來約束自己行為,形成道德自律與思想約束,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境界。
三、小結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課題,是塑造學生性格,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價值觀念,約束大學生行為的重要途徑。其本質上是一種思想的交流與文化的傳播,因此在網絡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中實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發(fā)揮,更好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但是由于網絡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缺少可控性,雖然滿足了大學生個性化信息需求,也存在一定信息隱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重視這一問題,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導向,在新媒體中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夏守信,韓君華. 網絡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3):62-64.
[2]饒華.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J]. 中國高等教育,2014(18):40-41.
[3]閔永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1):80-87.
[4]何香明.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 鄂州大學學報,2017,24(01):5-8+11.
作者簡介:
孫軻,貴州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