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仙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黃疸治療中采用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的效果。方法:100 例發(fā)生黃疸的新生兒 , 隨機分為推拿組與對照組 , 各 50 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 , 推拿組則采取常規(guī)方法+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比較兩組新生兒黃疸控制效果;比較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后經皮膽紅素水平及治療后第 1、2、3、4 天排便次數。結果:推拿組新生兒黃疸控制總有效率為 10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 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下降 , 且推拿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 (4.56±1.22)μ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10.72±1.52)μ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推拿組新生兒治療后第 1、2、3、4 天排便次數分別為 (1.78±0.43)、(4.21±0.24)、(4.45±1.11)、(4.89±1.55) 次 , 均明顯多于對照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 次,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新生兒黃疸治療中采用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的效果良好,可有效促進新生兒排便 , 改善新生兒黃疸癥狀及體征。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中醫(yī);推拿;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兒健康不斷得到重視,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生和高膽紅素水平密切相關,其發(fā)生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新生兒皮膚和鞏膜黃染。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可自行消失,后者則需要進行一定的治療。早期治療的目的在于促進胎兒糞便排出,減少肝臟和腸道循環(huán),促使黃染消失[1],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目前,中醫(yī)在治療黃疸方面積累了臨床經驗,其中,推拿可獲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選擇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療的100例發(fā)生黃疸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新生兒黃疸治療中采用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100例發(fā)生黃疸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推拿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新生兒中,男31例,女19例;胎齡36~40周,平均胎齡(38.71±1.21)周;出生體重2521~4001g,平均出生體重(3123.21±300.21)g;出生1min的Apgar評分8~10分,平均出生1min的Apgar評分(9.22±0.31)分。推拿組新生兒中男32例,女18例;胎齡36~40周,平均胎齡(38.56±1.27)周;出生體重2525~4010g,平均出生體重(3123.11±300.88)g;出生1分鐘Apgar評分8.0~9.7分,平均出生1min的Apgar評分(9.22±0.33)分。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在新生兒出生24h后實施全身撫觸,15min/次,1次/d,一般在沐浴后或哺乳后1h進行。治療時間為5d。
1.2.2推拿組
采取常規(guī)方法+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新生兒出生24h后實施撫觸及推拿,撫觸為15min/次,1次/d;新生兒推拿取仰臥位,補脾經(拇指屈曲,循著拇指橈側邊緣從指尖往指根方向直推)300次,清大腸(沿著食指橈側邊緣從指根往指尖方向直推)200次,清肝經(沿著食指末端螺紋面往指尖方向直推)200次,摩腹(用治療巾或護臍貼保護新生兒臍部,以肚臍為中心,避開肚臍,順時針摩擦腹部皮膚)5min。治療時間為5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新生兒黃疸控制效果、治療前后經皮膽紅素水平及治療后第1、2、3、4天排便次數。黃疸控制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經皮膽紅素水平5d內恢復正常,癥狀體征消失;有效:5d內經皮膽紅素水平、癥狀體征等改善>50%;無效:未達到顯效及有效標準[2]??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黃疸控制效果比較
推拿組新生兒黃疸控制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后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推拿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4.56±1.22)μ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72±1.52)μmol/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新生兒治療后第1、2、3、4天排便次數比較
推拿組新生兒治療后第1、2、3、4天排便次數分別為(1.78±0.43)、(4.21±0.24)、(4.45±1.11)、(4.89±1.55)次,均明顯多于對照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次,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疾病。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超過一定水平時,會通過血腦屏障形成膽紅素腦病,造成永久性系統(tǒng)損害,甚至危害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干預是減少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關鍵。新生兒黃疸屬于中醫(yī)“胎黃”類[3,4],其與肝、膽有關,與五臟功能失調有關。小兒推拿按摩手法能清脾、平肝、清胃、健脾、幫助全身運化,達到清熱利濕等作用,其治療手法簡單,可通過推拿而刺激小兒身體的自我調節(jié)功能,平衡陰陽,調節(jié)內臟,疏通經絡,補氣活血,有效改善血液循環(huán),達到改善機體免疫力和內臟功能目的[5,6]。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治療,推拿組則采取常規(guī)方法+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結果顯示,推拿組新生兒黃疸控制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推拿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水平(4.56±1.22)μ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72±1.52)μmol/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推拿組新生兒治療后第1、2、3、4天排便次數分別為(1.78±0.43)、(4.21±0.24)、(4.45±1.11)、(4.89±1.55)次,均明顯多于對照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次,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新生兒黃疸治療中采用中醫(yī)小兒推拿治療的效果良好,可有效促進新生兒排便,改善新生兒黃疸癥狀及體征。
參考文獻:
[1]陳亞清,江芰荷,傅飛燕.穴位推拿按摩對新生兒黃疸干預效果臨床觀察.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8(6):507-508.
[2]溫建華,李建平.退黃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觀察.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8,18(2):35-36,58.
[3]王建軍.推拿治療新生兒黃疸41例臨床觀察.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8,39(2):62-63.
[4]胡鸞,王春林,張吉,等.小兒推拿四法對新生兒黃疸早期干預的臨床觀察.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7,38(11):67-68.
[5]劉小莉,文花,劉玲.枯草桿菌腸球菌聯合小兒推拿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貴州醫(yī)藥,2017,41(1):61-63.
[6]王利芳,劉邦琴.中醫(yī)捏脊療法結合腹部推拿對新生兒病理黃疸預后的影響.四川中醫(yī),2015,33(9):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