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摘要:在新時期下,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生正是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時期,只有在每一門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才能實現(xiàn)學生們的綜合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個人修養(yǎng)。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學科,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具有豐富的德育資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對學生傳授知識,還可以把德育內(nèi)容融入進去,讓德育教育和語文學習結(jié)合起來。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教育;綜合發(fā)展;語文教學
引言:進行德育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體現(xiàn),老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把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起來,對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雖然德育教育提出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并沒有完全落實。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學校和老師認為學生的年齡小,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為時尚早。因而在教育中沒有正確處理德育和語文之間的關系,沒有挖掘語文中的德育資源。同時,我國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還存在不完善之處,隨著家庭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更加空虛,加上父母、爺爺奶奶的嬌生慣養(yǎng),學生道德素質(zhì)低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一、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發(fā)揮語文的德育作用
我國少部分老師對德育教育不是很重視,新的教育方針早已指明教育方向,但部分教師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未能很好的轉(zhuǎn)變過來。德育教育還沒有完全展開,特別是在語文教育中,老師并沒有把語文和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中對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還沒有充分挖掘,老師對德育內(nèi)涵理解得不夠透切,所以滲透不夠。另外,部分老師在教學中沒有合理地利用教材滲透德育教育,從而影響了德育教育質(zhì)量。在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學習語文中優(yōu)秀的經(jīng)典文章,體驗作者的積極品質(zhì)。因此,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發(fā)揮語文的作用,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滋養(yǎng)。
(二)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的重要階段,在德育培養(yǎng)中,集體教育、勵志教育、熱愛國家教育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而小學語文教材中對這些知識都有涉及,學生們通過語文學習,可以學習尊敬長輩的孝道精神,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識,感受祖國的文化,積累安全常識。這些方面的知識都關系著學生們的素養(yǎng),老師通過語文課本,可以讓這些知識更加直觀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全面提升學生們的素養(yǎng),落實素質(zhì)教育方針。
(三)提升學生道德修養(yǎng)
在語文中不管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都能提高學生們的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可以提升道德水平。小學生剛接觸教育,同時他們自身有很多的缺點,需要老師的引導。通過道德學習,可以改正自己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性格,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語文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正確處理語文和德育的關系
語文老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處理好語文和德育的關系,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平衡。在德育教育方面,語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科目。不過,老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分清楚主次,不能因過度追求德育教育忽視了語文知識傳播,也不能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對德育教育不管不顧[1]。德育教育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老師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具備耐心,不能心急。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內(nèi)容《亡羊補牢》課文時,一方面,老師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們掌握成語的使用方法,領悟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老師要抓住課文的特點,深入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讓學生們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接著,老師可以進行德育教育擴展,讓學生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聯(lián)想生活中有哪些道理和文中的道理相似。老師通過引導,讓學生們認識到做錯事如果及時改正,還能挽救,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自己錯誤、敢于改正的品質(zhì)。
(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開展德育活動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措施,老師通過活動開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積極的品質(zhì),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學生對學校生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性格比較活潑,好勝心比較強。老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語文教材中整理一些德育教育的文章,如在學習關于一些勵志文章后,老師可以舉辦“我可以”的演講活動,讓學生的參加比賽,引導學生樹立堅強的品質(zhì)。老師在德育教育中,要從學生的這些特性出發(fā),結(jié)合他們的個性,開展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道德素養(yǎng)[2]。
比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難忘的一天》時,老師可以組織分小組朗讀比賽,讓學生們充滿感情去朗讀,融入自己的想法,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的表達能更深入的把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表揚學生,比如說第一組的同學朗讀的很有感情,第二組的同學很熟練,應該是課前做過預習等,給與學生鼓勵和支持。就像文中鄧爺爺和藹可親,對作者有所贊許一樣,這能讓學生對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同身受。老師也可以課后組織其他游戲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參加,學生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更加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交流能力提高了,他們在活動中互幫互助,努力拼搏,樹立了積極的品質(zhì)。小學生對豐富的教學活動參與度很高,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生活點滴中滲透德育
語文老師和學生們接觸的時間比較長,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對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影響[3]。因此,老師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滲透德育教育,比如老師要是以身作則,授課中看見教室地面、窗臺等地方有亂放的垃圾,會立刻撿起來按照分類放進對應的垃圾桶,以此帶動和引導學生建立起垃圾分類以及不隨手亂扔垃圾的好習慣。老師通過生活中點滴小事的德育滲透,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
三、結(jié)束語
綜上,老師是德育教育的推動者,要看到語文對學生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并做好語文基本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現(xiàn)在,德育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部分老師還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學生們也出現(xiàn)了諸多不良的行為。因此,老師、家長、學校要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1]劉愛麗.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1):213-213.
[2]侯艷玲,許艷爽.德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00(007):1-1.
[3]陳建萍.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000(012):22.
(廣東省陽春市合水鎮(zhèn)軍逕分校?廣東陽春?52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