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
【摘 ? ?要】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做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逐漸增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能夠自由閱讀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對此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學生不但缺乏學習興趣,而且不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針對現(xiàn)狀進行探究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183
閱讀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是一個人積累知識、提升個人技能和才干、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初中生應當充分重視閱讀的作用,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文化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借用書籍提升自己,充實自身,真正去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從中受益。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觀念落后,重視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重視專業(yè)課教學,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應試能力,而沒有真正踐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閱讀也是一樣,不少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去閱讀課外書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對他們的學習和考試沒有幫助。沒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加上學習壓力過大,學生自然而然不愿意去主動進行閱讀,也就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進而導致了學生缺乏足夠的文化內(nèi)涵,缺少文學素材積累,在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以及寫作能力上都存在較大的問題,欠缺相應的能力和知識積累[1]。
(二)閱讀教學局限于課內(nèi),缺乏寬泛的閱讀視角
一些語文教師雖然對閱讀教學比較重視,但往往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對教材的鉆研之上,根據(jù)考試大綱,讓學生對所學教材逐句逐段地進行閱讀學習,咬文嚼字地去挖掘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找一些閱讀的套路和模板,旨在提高學生解答考試閱讀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凡是對提高學生語文分數(shù)有益的內(nèi)容就不斷挖掘,而相對沒有那么重要的內(nèi)容則棄之不理。課外閱讀則更加欠缺,僅僅把視角局限在課內(nèi),而沒有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這種做法不僅會使學生的眼界更加狹窄,而且會打擊他們的閱讀積極性,禁錮他們的思想,使得學生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nèi),無法真正踏入書籍世界的大門。
(三)重讀輕寫,為考而教
許多教師將閱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考試分數(shù)的途徑,認為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考試時能夠拿到更高的分數(shù),而排除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孤立地將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成若干個環(huán)節(jié),用固定的套路和煩瑣的內(nèi)容僵化學生的思維,用一大堆標簽式的知識將優(yōu)美的文章拆解成若干部分,以達到提高學生做題能力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么倉促地講解課文,要么用固定的套路去帶入其中,為了考試而進行教學。
此外,不少教師都犯了重讀輕寫的毛病,過分重視文本而忽視了學生的寫作練習。學生學會了一些寫作技巧,看懂了文章的結構,但沒有及時鞏固和練習,很長時間才進行一次作文課,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很快就會忘記,導致無法提高綜合能力[2]。
二、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充分重視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首先,教師應當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真正把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科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而不僅僅把它當作考試的內(nèi)容來看待。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杜絕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和固定的閱讀套路,關注每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關注作者的生平,關注文章的寫作意圖,真正從文本出發(fā)并歸于情感。
例如,在學習《黃河頌》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充滿感情地去朗誦這首詩歌,在對本文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了解后,再給學生講述本文的寫作背景。在抗日戰(zhàn)爭背景下,全國人民投入到不屈的抗爭之中,藝術家們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整篇詩歌斗志昂揚,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在朗讀和學習這篇文章時,應當帶著這樣的感情和心境投入其中,聯(lián)想抗日戰(zhàn)爭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聯(lián)想作者的情感,以更大的熱情去學習本文,并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二)重視課外閱讀,豐富學生閱讀量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有空閑去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作品,切不可一味地打壓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而是要有所引導,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閱讀的重要意義,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每周拿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用作閱讀,鼓勵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教室里來,利用課余時間去翻看,以充實和豐富學生的業(yè)余活動。同時,教師應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時指導他們做好讀書筆記,將遇到的好詞佳句記錄下來,并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所思所想,不斷積累,并將這些東西內(nèi)化于心,用于今后的閱讀和寫作等學習活動之中。
(三)讀寫結合,相互促進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的知識、素材以及想法和靈感,都應當及時地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而讀寫結合正是這樣一個有效的途徑。在進行完閱讀課和作品賞析之后,教師應當及時開展寫作訓練,可以寫一段讀后感,寫一段讀書心得,也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心中所想和優(yōu)美的散文,不一而足。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運用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東西將其表現(xiàn)出來,從而將閱讀與寫作的優(yōu)點相互結合,豐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3]。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廣大教師應當充分重視,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和學習興趣,不斷以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有趣的講解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艷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2]楊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3]張麗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