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麗
【摘 ? ?要】語文作為高中時期的基礎課程,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努力探索高中語文的有效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學的定義并提出了如何實現(xiàn)高中語文的有效教學,希望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 ?有效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66
語文學科是學生從小就學習的一門科目,其內容較為貼近生活,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積累,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學習興趣,將自己的熱情與精力投身于語文學習中。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較為枯燥,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豐富課堂形式,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一、有效教學的定義
有效教學是指教學要起到實質性的效果。這種有效既包括學生學習的有效,還包括教師教學的有效以及教師與學生關系的有效。
首先,對于學生來說,高中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基本的語文知識,如字、詞、修辭手法等,還要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確保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較為貼近生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眼界,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對于教師來說,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要認真分析教學的每個過程,包括教師的課前準備、授課以及課后總結和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只有教師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到有效,教師的教學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第三,對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來說,一方面,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有效的課堂教學也需要充分利用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則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有效教學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二、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探究
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師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改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也不適應新時代學生思想的變化,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從而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準備。教師的課前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只有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才能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來選取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展示部分教學內容。多媒體可以集聲音、圖片、視頻于一體,教師把部分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可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高中生的思維已經較為成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學生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在課堂上可以及時又準確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2.課堂講授。課堂講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會對課堂的有效與否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實現(xiàn)課堂講授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通過講授強制性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要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師要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較為貼近生活的學科,教師可以采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3.課后總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檢驗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就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測試。例如,當教師講完一種寫作方法后,就可以讓學生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寫作,這便可以使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寫作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不足,因材施教,鞏固學生的已學知識,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語文學科中包含豐富的知識,每一篇課文背后都有著濃烈的個人情感,學生只有自覺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學生在課前要閱讀課文,對文章的字、詞、內容有大概的了解,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加快教學速度,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學生要經常閱讀課外書籍,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閱讀的速度,還能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第三,學生還要經常鞏固知識。知識只有在不斷地復習中才能為學生所掌握,才算實現(xiàn)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要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地發(fā)揮和發(fā)展師生關系。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保持適度的關系。過度親密的師生關系會使教師失去威嚴,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會使學生產生叛逆感,而適當?shù)膸熒P系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與尊重,從而認真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要把握好度,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提問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可以充當回答者的角色。這樣,師生之間一問一答,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使語文思維得到了發(fā)展,教師發(fā)現(xiàn)了學生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實現(xiàn)高中語文有效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作為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準備,從而實現(xiàn)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學生要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積極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之間還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蘇慧.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000(091):153.
[2]楊斌杰.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探討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