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軍
【摘? ? 要】高中數學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題目大多較為抽象,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分析了合作探究學習的主要步驟及意義,并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 合作探究學習?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95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以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強制性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對高中數學題目進行分類,讓學生按照固定做法進行計算。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得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可以為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合作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學任務的影響,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不能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導致部分水平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自信心逐漸下降,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逐漸消失,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較快,而教師教學速度較慢,浪費了學生的課堂時間。要想防止這種狀況的發(fā)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以優(yōu)帶差,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做到優(yōu)勢互補,互相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第三,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條件。高中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面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數學課只是教師單一講授,則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在合作探究學習時,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于題目的想法,并通過小組成員共同的智慧,解決較為困難的數學題目,這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注意事項
1.要科學合理地分組。分組對于合作學習的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部分教師為了方便,通常會根據座位或者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分組,這種分組方式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性格特點的差異,會導致部分內向的同學被分到一組,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部分外向的同學被分到一組,把合作交流的時間變?yōu)橥嫠ie聊的時間。這樣,合作探究學習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做到科學分組,充分地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保證每個小組既有成績較好的,又有成績較差的,從而實現以優(yōu)帶差;既有較為內向的,又有較為外向的,保證合作狀態(tài)的適中。在分好小組后,教師還要從每個小組中挑選領導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保證小組各項事務的正常進行。在合作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小組產生矛盾,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協(xié)調,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人員調動。
2.合作探究需要教師的引導。盡管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較為完善的發(fā)展,但還存在部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如果只是靠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有的學生對于部分題目還是達不到理解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體時,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形的立體結構,并通過大量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3.深入小組學習,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并不是教師放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小組的情況,在學生合作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適當地提示或引導,在學生合作走神時,教師要及時地幫助學生將合作學習的氣氛調動起來,保證合作探究的持續(xù)進行。這既保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又有助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在每次合作探究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與評價,評價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要兼具分數評價與語言評價,使學生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時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從而更好地學習高中數學。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主要步驟
1.設置問題。合作探究學習是讓學生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因此,問題的設置是合作探究學習的第一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的題目,并設置情景將學生帶入合作中,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為每個小組劃分任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時間來完成任務。
2.搜集資料。在確定合作探究的主題后,學生便可以自主收集材料了。小組長要將教師的教學任務進行細化,把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成員,每個成員自主收集材料,并對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進行適當的整合與檢查。
3.交流討論。在課堂上,小組成員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總結,形成問題的答案,再對整體進行分析與探討,彌補不足之處,形成一份完整的答案。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與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對表現較好的小組與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在整個過程中,所有成員都在共同努力,不斷地完善問題的答案,會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4.實踐驗證。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合作探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合探究學習完成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類似的題目,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發(fā)現不足,不斷地完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四、結束語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教師要做到科學分組,引導學生的合作節(jié)奏,并對學生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保證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斷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彬.高中數學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92.
[2]楊建德.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高中數學教學實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