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摘要:現(xiàn)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主要由理論講解與實驗操作兩部分構成,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后者。實驗操作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理解、掌握及應用情況的檢驗,同時可以強化學生的生物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與新課改下的育人觀念相符。文章探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以期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重要性
在新課標背景下探析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具有如下價值:第一,通過實驗教學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助力學生運用科學實驗思維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第二,探索踐行新課標生物實驗教學的多種渠道,使生物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增強、教改行為更加高效、教學模式日益豐富,繼而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研究目的?;诖耍瑸橐I師生同步發(fā)展,完成新時代生物學科教改任務,探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重要性
1.檢驗學生生物知識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需善于運用理論知識,從理論層面確保實驗操作行為正確,有效觀察實驗結果,運用理論知識剖析實驗結果產生的內因,以便鞏固生物理論知識,繼而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2.提升學生素質,用生物實驗解決問題
教師需通過高中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科學探究能力、理性思維、生命觀念等核心素養(yǎng)。由于生物實驗的對象、目的、原料均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教師可根據(jù)社會生活優(yōu)化實驗主題,指引學生對實驗對象做出理性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嘗試解決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的生物學問題,立足本地生活環(huán)境進行科學實驗。
3.探索實驗教學新出路,響應教學改革號召
為順利完成生物實驗教學任務,教師需積極加入教改浪潮,主動探尋實驗教學新模式、新思想、新手段,豐富生物實驗教學活動。因教改行為無法一勞永逸,學情也在不斷變化,教師需在生物實驗教改中累積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持續(xù)創(chuàng)新生物實驗教學形式,賦予實驗教學改革靈動性、發(fā)展性、生本性,繼而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突顯實驗教學重要性。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xiàn)狀
1.相關主題與實驗教育宏觀目標缺乏契合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認為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這指引教師探索生活化實驗教學道路、創(chuàng)設生活化實驗主題。然而,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卻存在生活化主題與教改背景下的宏觀育人目標契合度不高的問題,生活化實驗教學資源無法得到科學利用,這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2.熱衷探索實驗教學新模式,陷入僵化發(fā)展泥沼
當前,有些教師不斷應用新型育人模式。這雖然可以拓寬生物實驗教學途徑、積累教改經驗,但受傳統(tǒng)育人觀念及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存在生物實驗教法創(chuàng)新思維僵化問題,無法擺脫實驗教學滯后性的束縛,陷入教改模式發(fā)展泥沼,不利于推動實驗教學活動發(fā)展。
3.相關教學體系不夠完整
為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讓其參與實驗教學活動,教師致力于創(chuàng)設愉悅、輕松且趣味性強的實驗環(huán)境,為學生的動手實驗、觀察結果、探討互動能力提升奠定基礎。然而,當前有些教師僅重視實驗氣氛的營造,雖然能夠激活學生理性思維、滲透生命觀念、組織學生開展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但卻忽視了實驗規(guī)劃、實驗資源利用率、教研及教評等問題,影響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成效。
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教師為優(yōu)化實驗育人成果,堅持不懈地努力,找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新出路,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不斷補齊實驗教學短板,科學落實新課改目標。
1.確保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主題與學生生活的契合性
《高中生物實驗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需經由教改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yǎng)、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國際視野、社會責任,讓學生為個人發(fā)展、社會進步及國家興盛學習生物知識及技能。通過生物實驗教學,學生能明晰生物科學的重要性及其對社會文明、生活生產的影響?;诖?,教師確保學生生活與生物實驗教學主題的契合性,用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及社會實際情況的內容喚醒學生科學思維,揭示生物實驗成果與科技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例如,教師在進行“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實驗教學時,可鼓勵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收集實驗所需素材,如洋蔥、牛肉、蘆薈、玫瑰花瓣等。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制作實驗切片,正確操作顯微鏡并對切片加以觀察,深入了解細胞組織結構,加深生物理論知識記憶。
2.科學創(chuàng)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
教師為保障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成果的合理性、科學性、可推廣性,需端正育人觀念,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等先進育人理念指引下,奠定新時代實驗教學改革基調,確保教法創(chuàng)新所需資源得以優(yōu)化配置,并源源不斷注入實驗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進行“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安全規(guī)則”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愿學習理論性較強的實驗知識,加之生物實驗規(guī)則與學生體驗及生活環(huán)境相去甚遠,影響了學生生物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為學生播放電影中有關生物實驗的橋段,旨在吸引學生關注生物實驗教學,然后圍繞“影響生物實驗安全及結果的因素有哪些”這個話題進行討論。教師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并融入生物學實驗室基本安全規(guī)則,通過對比分析及針對性講解加深學生對實驗理論知識的印象。在此基礎上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回憶生物學實驗室基本安全規(guī)則,引導學生秉持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展開實驗活動,如“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等,確保學生學以致用,落實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目標。
3.健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體系
首先,教師需深入現(xiàn)實生活,根據(jù)生物實驗教學現(xiàn)實需求,統(tǒng)籌生活化育人資源,賦予生物實驗教學生本性、本地性。其次,教師需結合學情,創(chuàng)編校本化生物實驗教材,將其作為生物教學實踐的有力補充,突出本校生物教學優(yōu)勢。再次,教師需建立學情反饋體系,根據(jù)學情調整生物實驗教學規(guī)劃,通過教、學互動完善生物實驗教學體系。最后,教師需根據(jù)生物實驗教學成果加強教研,關注社會上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以培養(yǎng)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彌補實驗育人短板,彰顯生物實驗教學重要性。
開展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具有檢驗學生的知識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和素質修養(yǎng)、通過實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實驗教學新出路、推動實驗教學活動發(fā)展等重要意義。教師需確保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主題與學生生活的契合性,科學創(chuàng)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健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體系,繼而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生命觀念等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通過生物實驗得以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佳萍.表現(xiàn)性評價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為例[ J ].中學生物學,2020,36(01):43-45.
[2]李坊貞,陳小珺.專題化、案例化、信息化、實踐化——《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研究》課程建設[ J ].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19,40(06):138-140.
[3]丁兆俊.淺談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J ].中國教育學刊,2019(S1):190-191,194.
[4]夏秋平,丁國華.中學生物教材中演示性實驗的實施探究[ J ].高師理科學刊,2019,39(0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