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奇
摘要:1984年,我國在傳統(tǒng)排球運動的基礎上發(fā)明了氣排球運動。從綜合的角度來看,氣排球不僅規(guī)則簡單、趣味性強,同時具有一定的健身娛樂價值且推廣性強,更容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與此同時,積極發(fā)展氣排球運動還能夠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與體育文化的共同發(fā)展。在當前的時代發(fā)展下,全民健身式的群眾體育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氣排球的出現(xiàn)和推廣可謂便是當前體育文化蓬勃發(fā)展的一種典型體現(xiàn)。但目前由于受場地、器材、管理機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氣排球運動的進一步推廣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與挑戰(zhàn)。
關鍵詞:氣排球運動;全民健身;體育文化
自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以來,大眾健身娛樂項目與設施層出不窮、日新月異,譬如廣場舞、健身操等[1]。與此同時,氣排球運動亦在全國各個地區(qū)的全民健身活動中迅猛發(fā)展,成為當前促進體育文化發(fā)展的新星。與傳統(tǒng)排球運動相比,氣排球輕盈靈活、操作簡單,兼具娛樂與健身兩大功能,且經濟安全性較高,諸多優(yōu)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積極參與其中。為進一步從真正意義上促進氣排球運動的有效推廣,以不斷加大全民健身力度,同時促進體育文化的豐富性與持續(xù)性發(fā)展,本文深入探討了全民健身與體育文化視角下氣排球運動的綜合現(xiàn)狀。
一、氣排球運動的相關概述
據相關資料顯示,氣排球運動原本是1984年我國內蒙古地區(qū)某鐵路職工在排球場上用氣球進行的簡單游戲活動[2],因其操作簡單且生動有趣從而逐漸在全民運動中脫穎而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結實耐用塑料球的出現(xiàn)逐漸取代了氣球,同時也演變出了更為完善的運動規(guī)則,推動其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新型的球類運動,打開了球類運動的新天地。通常情況下,氣排球所使用的運動場地仍然沿用傳統(tǒng)排球運動場地,其面積大小一般與羽毛球的運動場地相類似(網高約2m左右),進行比賽時通常分為兩隊人員,每隊4~5人不等,比賽用球為大而輕的塑料球[3]。與此同時,氣排球運動的比賽規(guī)則與計分方式等目前依然參照傳統(tǒng)排球運動,并且由于其同樣屬于隔網運動,禁止參賽人員在比賽時進行直接的肢體觸碰。
二、全民健身視角下的氣排球運動
全民健身計劃的制定與推行是為了進一步持續(xù)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除了宣傳鼓勵人民群眾定期接受體檢之外,主要還應引導人民群眾接受和掌握一兩種以上的簡單健身活動或鍛煉方式,并于每天進行一次適當的鍛煉。在此背景視角下,氣排球運動憑借自身操作簡單、輕盈靈動以及娛樂性與鍛煉性兼具的優(yōu)勢逐漸在全民運動項目中脫穎而出。
(一)氣排球運動的健身作用
在氣排球運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人體運動姿勢:跳躍、撲、移動、下蹲以及轉身等,而這一系列動作均能夠對人體的各個部位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譬如,氣排球在運動時會隨著運動員的拍打而作出相應的方向、位置改變,因此便需要參與運動的人員依據氣排球的飛行方向迅速作出相應的肢體調整。氣排球質地輕盈,在被拍打作飛行運動時比傳統(tǒng)排球更容易下落,這就需要參與者快速根據球的走向作出應對反應,通過最佳的姿勢接球和救球[4]。另外,攔網不僅需要運動員有一定的彈跳能力,同時還考驗其反應能力,通常需要通過彈跳反撲才能夠使氣排球過網得分。由此可見,在氣排球運動過程中,參與者必須緊跟球的運動軌跡及時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從而有利于在無形中鍛煉其機體的綜合素質。
WHO的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若人體在短期內得不到適當的活動則可能出現(xiàn)呼吸不暢、新陳代謝減慢等諸多不良情況[5];若長期不進行活動,人體器官組織便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定的退行性變化,從而易在無形中提高各類疾病的發(fā)生率,危害人體健康。而氣排球運動不僅能夠維持人體運動器官功能與神經系統(tǒng)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并且還可進一步強化人體關節(jié)的彈性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不斷改善人體各項組織的微循環(huán),創(chuàng)造更優(yōu)質的機體環(huán)境。
(二)氣排球運動的娛樂作用
研究表明,氣排球運動還有利于幫助人們不斷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培養(yǎng)和提升其團隊協(xié)作精神、沉著冷靜的能力,刺激大腦神經的活躍性與均衡性,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在緊張激烈的氣排球運動氛圍中,人們的情感交流范圍往往會在無形中逐漸擴大化,在氣排球運動規(guī)則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互相配合[6]。除了上述健身作用之外,氣排球運動還存在著較為理想的娛樂作用。一方面,氣排球運動簡單靈活且趣味性高,故而很容易吸引人民群眾的眼球,并且氣排球的顏色大多較為鮮艷多彩,觀賞性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氣排球的質地較輕盈,運動時的飛行速度較慢,故而極少引發(fā)危險事故,且運動負荷量老少皆宜。
三、體育文化視角下的氣排球運動
(一)氣排球運動具有經濟性
與排球、籃球、羽毛球等傳統(tǒng)球類運動相比,氣排球運動的經濟性相對更高。首先,氣排球場地的限制要求低;其次,其所需運動器材成本耗費低所需的運動器材的成本較低。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以及運動需求,自然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二)氣排球運動有利于促進個體社會化
氣排球運動的出現(xiàn)與推廣有利于推進個體社會化進程。作為當前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健身式團體活動,氣排球運動能夠幫助參與者在運動的過程中,調節(jié)人際關系、規(guī)范個人行為,培養(yǎng)遵守社會生活準則的好習慣。除此之外,在氣排球運動開展過程中,參與者們就相當于以氣排球為媒介構建了一個隱形的社交場所,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拓寬了個人、集體之間的交流空間。氣排球運動中,既有比賽雙方的競爭,同時也有團隊之間的合作,從而不斷強化個體和集體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有效推動個體社會化發(fā)展。
(三)氣排球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和強化人民群眾的自信心
除了基本的強身健體作用之外,氣排球體育運動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和強化人民群眾的自信心。氣排球運動通俗易懂且運動量老少皆宜,不管何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夠快速上手,在熟悉運動規(guī)則之后快速融入時而輕松愉悅、時而緊張激烈的氛圍中,盡情地享受運動的快樂。據相關社會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60歲左右的老年人是各個地區(qū)氣排球運動的“主力軍”,這便充分體現(xiàn)了氣排球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甚至還有部分老年氣排球運動員自豪地表示該項運動不僅幫助其提高了身體素質,同時還極大地豐富了其日常生活,擴大了社交圈,為生活增添了更多趣味。
(四)氣排球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和強化人民群眾的團結競爭意識
在體育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團結與競爭一直都是其核心精髓。實際上,不管是體育競技還是日常人際交往,既要體現(xiàn)團結友愛、以和為貴的精神,同時亦要敢于進行良性競爭。而氣排球運動則能夠巧妙地將團結與競爭融合,弘揚優(yōu)秀體育文化。一方面,在氣排球比賽活動中,緊張激烈的氛圍能夠有效激發(fā)參與者積極進取、敢于競爭的精神,培養(yǎng)和強化集體榮譽感以及團隊協(xié)作意識。另一方面,比賽的勝利又可讓參與者和觀眾帶來情感上的愉悅共鳴,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氣排球運動是建立在傳統(tǒng)排球運動基礎上并日益發(fā)展的新型國產球類運動。作為一種新型排球運動,其不僅輕便精巧、操作簡便,并且經濟安全、趣味性高,老少皆宜,諸多優(yōu)勢便使其同時兼具健身和娛樂作用。此外,氣排球運動還具有一定的競技觀賞性,非常適合在全民健身中推廣,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在娛樂的同時身體得到相應的鍛煉,將氣排球之花在體育文化的發(fā)展道路上綻放耀眼光芒。
參考文獻:
[1]展利民.全民健身背景下氣排球運動的價值及發(fā)展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31):184–185.
[2]穆濤.全民健身與體育文化視角下的氣排球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35):202–203.
[3]張國鵬,張向陽,周建.安徽省氣排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基于安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氣排球比賽實證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19(02):87–91.
[4]魏琳,車曉波.當代全民健身計劃下上海市校園氣排球運動推廣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01):227–229+231.
[5]郭仲希,許婉瑩.基于SWOT-AHP模型的蘇州市氣排球運動發(fā)展對策研究[J].武術研究,2019(05):143–147.
[6]陶濤,袁茂林.湖南省高校開設氣排球課的可行性分析——以湖南體育職業(yè)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