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白水縣和家卓村集體產業(yè)園,塑料拱棚里,綠意盈盈,朵朵黃花點綴著枝頭,勃勃生機。在一排濃密的瓜蔓后,村民王明芳笑眼彎彎。
這座產業(yè)園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和園”。2017年5月開始,僅用1年,和家卓村利用專項扶貧資金建設16座產業(yè)大棚,2000平方米花卉園,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50余人,帶動100余村民就地就近就業(yè)。
疫情期間,和園的損失不小?;ɑ芴焯炝沅N售,游客也沒有,“看著花骨朵一點點開放,我希望春天晚點來”,白水縣和家卓村第一書記宋倩苗說。
困難是暫時的。村民復工、和園復產后,因為前期景區(qū)的維護、花卉儲藏和品種的調整,各個產業(yè)都能很快銜接。
和王明芳一起勞作的是貧困戶石小強,2019年剛剛脫貧,現(xiàn)在每月到手工資2500元。丈夫頸椎不好,干不了重活,外出務工沒人要,再加上倆娃上學,遇上地里收成不好,學費都是問題。石小強撥開香瓜蔓說,“和園建成后,宋倩苗考慮我的情況,就安排我在和園大棚種果蔬,讓技術員寧師手把手教?!?/p>
寧師叫寧安民,是村里的勤快人。和園大棚剛建時,宋倩苗叮囑他,多跟外面來的師傅學,早日成為技術大拿。
宋倩苗望著遠處說:“花卉園那個小伙叫秦小輝,32歲,年前剛有了二寶,時常有些抑郁,不愿意跟人交談,外出打工常常干不了幾天就換,身邊人說他性格很怪?!彼钨幻绾蛶头龈刹慷啻稳霊簦瑥募胰?、朋友了解情況,鼓勵秦小輝去花卉園務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接觸的人多了,話也多了。
把和園打造成集觀光旅游、創(chuàng)意農業(yè)、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是宋倩苗和村民們的共同愿景。
2018年和家卓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還被評為“陜西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
家住和園對面的張會民,去年兒子結婚,親家參加完婚禮后,回到村上逢人就夸:“我女子嫁的那家,門口就有個大公園,里面啥都有,聽說一年四季都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