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良
當年我在錦州讀初中時就聽說過北鎮(zhèn)崇興寺雙塔。最近我利用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又去了趟北鎮(zhèn)雙塔。開車駛近崇興寺,門前有塊場地可以停車。幾間山門,雕梁畫棟,雖然已陳舊斑駁,還能看得出其精致,門前一對石獅頗有氣勢。山門旁有一小門。門兩邊墻上各鑲一塊石碑,右邊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興寺雙塔;左邊刻的是簡介。
走進崇興寺山門,里面有兩個大院。前院建有天王殿,門前擺著鐵香爐,香火旺盛。正面建筑是大雄寶殿,兩側為僧房,顯得有些寂寞。殿前有幾位信徒進來燒香,三步一拜,非常虔誠。走過天王殿,兩座古塔聳立在大院的左右兩側。院門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院門旁立有石碑,上刻《重修崇興寺碑記》。
雙塔始建于遼代,后經(jīng)過元、明、清幾代重修,因為雙塔北面有座崇興寺,故稱崇興寺雙塔。雙塔位于北鎮(zhèn)城東,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塔相距有 43 米,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青磚砌筑,兩塔東西對峙,形制相同,風格一致,秀麗挺拔。塔身八面多有拱龕,中雕坐佛,龕外兩旁各立一脅侍,上有寶蓋、飛天等裝飾圖案,每角刻一力士,作負重形態(tài)。另有騰龍、舞鳳等紋飾。底層檐下有仿木磚雕斗拱,為雙抄五鋪作。如西登閭山絕頂東望城內雙塔,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依稀可見,故又有“雙標塔影”之稱。
兩塔為北鎮(zhèn)標志性建筑,自古以來便是古城佳景,以“禪塔雙標”位列舊時廣寧八景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以“崇興雙塔”為錦州新十景之一。
這里還有一個神奇的景觀:雙塔平時居棲著數(shù)以千計的塔燕。白天群飛捕食,夜里靜棲檐下。每當旭日初升,紫燕爭飛,故有“雙塔日出”奇觀。 1988年1月,國務院將雙塔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會吸引國內外大批游人前來游觀。詩人徐長鴻曾撰楹聯(lián)贊雙塔: 金鐸蕩云風,婉轉清音飄山谷; 銀檐輝日月,玲瓏儷影應天河。
有關該雙塔何時修建也有不少爭議。根據(jù)《大明一統(tǒng)志》的記載,該雙塔為遼代所建。而清代的《圣京通志》和《廣寧縣志》記載,該雙塔為唐代貞觀時期所建。但有人分析,唐朝貞觀之治后,中央政府將軍事實力逐漸內收,由于廣寧一帶成為不安定地區(qū),所以,在這里修建雙塔的可能性很小。而遼代時期的北鎮(zhèn)顯、乾二州統(tǒng)治著14個州縣,地域廣不說,這里還有皇帝的陵寢——顯陵和乾陵,以及皇妃和王公墓冢,因此,遼代在此修建雙塔的可能性大。除此以外,在雙塔南250米處有一八角井。據(jù)考證,此井系遼代時期的古井,故判定雙塔應是遼代建筑。
該雙塔在歷史上曾多次重修。當?shù)乩先苏f,如今關于修建雙塔的碑碣已蕩然無存。
看著從歷史滄桑中走過來的雙塔,作為故鄉(xiāng)人我為此感到驕傲。我們要保護好這個歷史遺跡,因為這是我們祖先的杰作,也是歷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