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陽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yī)院 重慶 401331)
急診科是承擔醫(yī)院臨床危急重癥患者救治的重點科室,疾病類型多樣,往往需要緊急搶救,患者死亡風險較高[1]。感染是急診危重癥患者的常見風險,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是常見的一種感染類型,多見于具有危險因素的患者。本文探討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nèi)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收治的477 例急診危重癥患者。其中男性264 例,女性213 例,患者年齡10 歲~84 歲,平均年齡(63.2±4.4)歲。
納入:(1)患者為急診危重癥,臨床上病歷完整。(2)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入院前已感染鮑曼不動桿菌的患者。
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獲取患者痰液、咽拭子、尿液、引流液等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分離鑒定,檢測陽性的患者為感染組,陰性為非感染組,分析患者的感染危險因素。危險因素含患者年齡、性別以及有無低蛋白血癥、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等。
感染的可能因素
477 例患者中26 例(5.45%)患者感染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組年齡大于80 歲、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 種、低蛋白血癥等顯著高于非感染組(P<0.05)。兩組患者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感染的可能因素[n(%)]
急診危重癥患者較多,院內(nèi)感染風險較大。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是臨床嚴重感染的類別之一,治療較為棘手,容易引發(fā)嚴重后果。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并發(fā)癥較多,且容易出現(xiàn)爆發(fā)性感染,控制難度巨大,容易增加患者死亡風險,臨床需要引起高度重視[2]。本次探討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nèi)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結(jié)果表明,477 例患者中26 例患者感染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組年齡大于80 歲、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 種、低蛋白血癥等顯著高于非感染組(P<0.05)。兩組患者性別、疾病類型無顯著差異(P>0.05)。鮑曼不動桿菌院內(nèi)感染通常具有相關(guān)的危險因素,嚴格重視危險因素有助于防治感染疾病的出現(xiàn)。分析常見危險因素的原因,主要為:(1)高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多種器官功能減退,加上基礎疾病的影響使得對于鮑曼不動桿菌等感染能力較強的細菌抵抗力低,容易發(fā)生感染。(2)蛋白質(zhì)是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物質(zhì)。低蛋白血癥患者營養(yǎng)狀況欠佳,對細菌的抵抗能力低下。(3)導尿管、氣管切開、動靜脈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為外界細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和條件,患者體內(nèi)高度應激狀態(tài)容易影響正常的免疫功能,對細菌的抵抗能力下降。(4)抗生素使用種類超過2 種是導致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導致正常有益的菌群遭破壞,從而提高了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幾率?;谝陨衔kU因素,臨床上需要采取相關(guān)針對性措施加以應對:(1)高齡患者需要加強其免疫力的調(diào)節(jié),對于疾病治療需要采用免疫抑制劑的高齡患者需要仔細衡量用藥利弊再使用,同時為患者加強無菌保護操作和隔離安全措施[3]。(2)低蛋白血癥的患者臨床上需要注重營養(yǎng)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必要時予以人為輸注免疫球蛋白進行補充。(3)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實在需要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相關(guān)規(guī)定進行。(4)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化、規(guī)范化,確保用藥符合相關(guān)規(guī)定,不誤用、濫用。能夠用單一抗生素控制的疾病盡量不用2 種或以上抗生素[4-5]。
綜上所述,高齡、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種、低蛋白血癥等是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nèi)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臨床采用針對性措施加以控制有助于預防感染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