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群體常見嚴重骨折類型,目前臨床主要根據患者具體特征采取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以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但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尤其是老年患者受各項生理機能減退影響,對術中麻醉有更高要求,常規(guī)靜脈全麻雖能滿足鎮(zhèn)靜需求,但鎮(zhèn)痛效果欠佳,術中牽拉等操作易引起血流動力學波動,需進一步完善麻醉方案[1]。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是臨床常用麻醉方案,具有精準阻滯神經傳導效果。有研究顯示,神經阻滯復合丙泊酚麻醉方案可滿足鎮(zhèn)靜、鎮(zhèn)痛雙要求,利于提升麻醉安全[2]。本研究旨在探究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復合小劑量丙泊酚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麻醉阻滯效果及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6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觀察組(34例)、對照組(34例)。觀察組男11例,女23例,年齡60~73歲,平均(66.54±2.44)歲,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Ⅱ級19例,Ⅲ級15例;對照組男10例,女24例,年齡60~74歲,平均(66.38±2.05)歲,ASA分級:Ⅱ級21例,Ⅲ級13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ASA分級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經X線片診斷確診;年齡≥60歲;新鮮骨折;患者、家屬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伴其他骨折者;有股骨骨折史者;伴嚴重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均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①對照組予以靜脈全麻:面罩6L/min吸氧、靜注咪唑安定0.02~ 0.04mg/kg+0.1~0.4μg/kg舒芬太尼,完成麻醉誘導,連接麻醉機,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5~ 40mmHg,術中勻速泵丙泊酚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3)4~6mg/(kg?h)、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5)0.05~ 0.2μg/ kg,維持麻醉。②觀察組予以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復合小劑量丙泊酚麻醉:穿刺前靜注舒芬太尼0.1μg/kg,側臥,腿部貼外周神經刺激器電極片,負極連接阻滯針,進針觀察股四頭肌群運動情況,顯著顫搐時調節(jié)電流至0.3mA,仍收縮回抽無血液,靜注利多卡因10g/L,羅哌卡因4g/L,術中勻速泵入丙泊酚1~1.5mg/kg,縫皮時停止泵入。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麻醉阻滯效果[術前、術中植假體時、術后30min警覺/鎮(zhèn)靜(OAA/S)評分]。OAA/S評分共1~5分,得分越高提示阻滯效果越差。②對比兩組術前、術中植假體時、術后30min血流動力學[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③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阻滯效果術前兩組OA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植假體時觀察組OAA/ 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30min OA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阻滯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麻醉阻滯效果比較(,分)
2.2 血流動力學術前兩組MAP、HR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植假體時、術后30min MAP、HR升高,但觀察組變化幅度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惡心1例;對照組惡心1例,蘇醒期躁動1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4%(1/34)與對照組5.88%(2/34)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老年股骨頸骨折常用治療手段,但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已退行性改變致麻醉方案選擇成為臨床難點[3]。靜脈全麻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麻醉方式,但對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效果欠佳,已難以滿足臨床需求[4-5]。有研究顯示,腰骶叢神經阻滯對循環(huán)、呼吸等生理狀態(tài)影響較小,其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亦得到重視[6-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中植假體時觀察組OA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30min OA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學者邱鮮凡[8]研究結果近似。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術中植假體時、術后30min MAP、HR升高,但觀察組變化幅度小于對照組(P<0.05),提示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復合小劑量丙泊酚更利于穩(wěn)定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分析主要是因超聲輔助下神經阻滯麻醉可實現(xiàn)精準定位利于確保麻醉效果,同時能避免盲目穿刺對神經、組織等造成的副損傷,復合小劑量丙泊酚可有效緩解緊張,提高鎮(zhèn)靜效果,二者優(yōu)勢互補,可“減副增效”。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未見蘇醒期躁動,進一步證實此麻醉方案更能滿足麻醉安全需求。
綜上可知,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中予以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復合小劑量丙泊酚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對術中血流動力學影響且不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對比()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