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 要】目的:對觀察體位護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新生兒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上,所采用的護理模式也是常規(guī)化的護理,即不進行體位變換,觀察組在該基礎上進行體位護理,以此來對所選取的兩組新生兒動脈氣血變化和持續(xù)正壓通氣治療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結果:觀察組新生兒的pH、PaO2、PaCO2及FiO2水平都大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等都少于對照組,差異也明顯,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針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進行該治療方式并且輔助體位護理,可以對新生兒的肺通氣功能及時改善,降低新生兒治療疾病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保證新生兒能夠及時恢復,所以,在臨床護理當中,需要大力推廣該護理模式。
【關鍵詞】觀察體位護理;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136-01
針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來講,其在臨床當中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其在生產(chǎn)不長的時間內就出現(xiàn)相應的呼吸困難和衰竭的情況。一般,主要就是其哭聲從開始的正常,逐漸的轉化為呼吸不暢和不規(guī)律以及以及暫停等情況,使得新生兒面部缺少顏色,盡管對其進行供氧也不能將其狀況改善。所以,就需要加強合理的治療,在實際的治療過程當中,主要是應用相應的藥劑均勻的分布在肺表面進行治療,在采用該方法治療中,需要將新生兒的體位進行變化,因此,主要就對觀察體位護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都符合相應的診斷標準,在獲得家屬同意的基礎上并且進行了同意書的簽訂。對胸廓發(fā)育異常的新生兒進行排除,對新生兒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新生兒數(shù)量為25例,男女比例為15∶10。觀察組新生兒數(shù)量為25例,男女比例為16∶9。所選取的兩組新生兒資料比較沒有差異,有一定的比較性。
1.2方法
對照組除了相應的治療之外,在護理工作中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在實際的治療中,保持新生兒體位保持不變,觀察組主要就是在此基礎上,對護理模式采用的是體位護理,首先,對新生兒進行氣管插管,同時對其吸痰處理,使得新生兒的呼吸道能夠順暢。在保證新生兒體征平穩(wěn)的基礎上使得新生兒為仰臥位,頭朝向另外一邊側向,并且在這種體位當中加設吸痰管,對藥物均勻的分布在肺表面,同時和吸痰器進行連接,注入相應的藥物。在等待三小時之后保持新生兒仰臥位,雙上肢朝向,頭向另外一側轉向,根據(jù)原來的方式對藥物注入其中。三小時對體位實施一次更換,并且在用藥六到八小時對肺表面做好吸痰處理工作,并且在體位變換中,醫(yī)護人員需要使得新生兒能夠安全,對新生兒所產(chǎn)生的病情和身體變化進行合理觀察,使得新生兒的呼吸能夠順暢和體征的穩(wěn)定性,將新生兒的相關基礎性的護理工作做好,保證整體的護理效果能夠良好。
1.3觀察指標
對所選取的兩組新生兒pH、PaO2、PaCO2、FiO2、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分析。
2 結果
2.1對兩組新生兒pH、PaO2、PaCO2、FiO2對比分析
通過表1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新生兒pH、PaO2、PaCO2、FiO2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新生兒CPAP治療時間、氧療天數(shù)及住院時間對比
通過表2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新生兒治療時間、氧療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明顯,有著很好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通常,相對于新生兒來講,因為其肺部發(fā)育不是很成熟,在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之后,因為新生兒肺表面的活性物質不是很充足,這樣就會造成相應的功能性降低,使得新生兒在生產(chǎn)不長時間就會產(chǎn)生呼吸困難的情況,對于一些病情嚴重的新生兒會產(chǎn)生呼吸衰竭的情況,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有著很大的威脅。所以,本文主要就針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對體位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
同時,新生兒呼吸窘迫征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病癥類型,通過相關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其多發(fā)生于胎齡低于35 周的早產(chǎn)兒、母親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兒以及圍產(chǎn)期出現(xiàn)缺氧情況的患兒( 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剖宮產(chǎn)患兒以及圍產(chǎn)期窒息的患兒) 。經(jīng)大量研究證實該病癥與患兒肺部未發(fā)育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釋放不足有關,胎齡越小則誘發(fā)新生兒呼吸窘迫征的幾率越高,是導致早產(chǎn)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xiàn)階段,針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應用的是藥物聯(lián)合物理治療方式,選用的是肺表面活性制劑,并且輔助肺部通氣對策,保證新生兒呼吸狀況良好。肺表面活性制劑能夠確保肺表面的張力會降低,對肺表層的細胞進行保護,從而將肺泡功能進行增強。體位護理主要就是三小時對體位更換一次,相應的體位對于肺功能的通氣血流比可以重新分布非常有利,體位在變換中,可以將垂直線壓力梯度進行降低,在各個肺功能當中的肺通氣量可以均勻的分布。除此之外,對體位進行改變,還可以使得痰液能夠有效的流入到大氣道,在這當中,實施拍背和氣流引流來進行排痰。俯臥位能夠使得胸膜腔壓力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采用重力作用,將肺組織的壓力降低,對氧合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以此來對萎縮區(qū)域的肺泡功能重新舒張,再次進行血流和氣體進行重新分布。
通過本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所選取的研究對象中,觀察組新生兒其綜合水平大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都小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這當中可以知道,觀察組護理效果和對照組護理效果相比較,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其主要就是因為肺表面活性劑能夠可以在肺表面實現(xiàn)均勻分布,從而可以對肺泡細胞實施合理的保護。應用俯臥位以及仰臥位的變換實施治療,從而將新生兒的胸腔容量擴大,以此來對肺部的通氣功能增強,并且還可以對膈肌的運動模式和位置進行改善,對分泌物的引流非常有利,對新生兒的胸壁順應性及時改善,使得新生兒胸部能夠很好的發(fā)育。應用仰臥位實施用藥,可以將新生兒的損傷和刺激性降低,在短期內可以對血氧飽和度提升。采用仰臥位和俯臥位進行不斷變換可以保證藥劑在肺表面均勻的分布,以此來對藥物的效果最大化的體現(xiàn)出來,防止長期保持同一個體位使得新生兒身體產(chǎn)生不適。
總而言之,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當中采用體位護理,可以很好的將新生兒的肺通氣功能及時的改進,將新生兒的治療時間縮短等,保證新生兒及時恢復。所以,在實際的臨床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芳.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4):55-57.
[2]? 徐友嵐,李婉儀,周秋紅.觀察精細化護理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3):173-175.
[3]? 黃翠蓮.預防性護理措施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防治作用[J].河北醫(yī)藥,2017,39(18):2874-2876.
[4]? 楊柯慶.危重癥專職護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的護理中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22(02):218-220.
[5]? 邱文波,陳曄.固爾蘇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42例及其護理體會[J].中國藥業(yè),2013,22(05):74-75.
[6]? 錢敏,劉艷林,張玲.肺表面活性物質聯(lián)合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68-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