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近年來,可見的學習的概念已經(jīng)成為教育領域非常關注的內(nèi)容。人們對可見的學習的內(nèi)涵以及實踐價值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它不僅為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的落實搭建了平臺,也促使師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度反思。尤其是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運用可見的學習的理念用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就將從如何利用可見的學習,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這個角度來展開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可見的學習;深刻內(nèi)涵;準確感知
近年來,人們把可見的學習這個概念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已經(jīng)成為當今教育理論和實踐都很關注的內(nèi)容。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可見的學習的內(nèi)涵,以及它的實際價值。可以說,可見的學習為我們教育理論的落實搭建了適宜的平臺,也能夠促使師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反思。我們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把可見的學習合理地運用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用于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永恒的魅力。
可見的學習這個概念是在2008年由約翰·哈蒂提出的,這個概念一經(jīng)提出,便在教育界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所謂可見的學習的內(nèi)涵,是指教師通過學生的眼睛看見學習正在發(fā)生,并且?guī)椭鷮W生能夠真實地成為他們自己的時候,可見的學習也就發(fā)生了。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師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是具體的、直觀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老師出示的是生動活潑的例子,以這些內(nèi)容來觸動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樂趣,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也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記憶。
因為可見的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單向輸出,學生單向輸入的模式,加強了師生互動共鳴和交流反饋,讓整個教學過程和諧互動,精彩共生。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可見的學習的落實:
一、在賞讀美文時,多種感官互動,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是非常關鍵和必要的。而出聲朗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通過調(diào)動口、耳、眼、腦等多種感官,讓這幾種感官互相聯(lián)動,協(xié)同作用,將書面上無聲的、靜止的語言,變成一串串流淌的音符,流淌回蕩在教室之間。尤其是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可以把文本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學生豐富的情感互相關聯(lián)。調(diào)動學生生動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文本、作者之間進行交流對話,引發(fā)強烈共鳴。通過出聲朗讀,反復醞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促進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在實施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將閱讀理解和朗讀有效結合,加深學生自我體驗的機會。多種形式的朗讀,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模仿課文錄音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為他們深入把握文本精神內(nèi)涵,做好了良好的情感鋪墊。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是靈動的、積極的,而教師也更多的看到的是欣喜和進步。可以說,這便是可見的學習用在語文課堂上的可喜變化。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們便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了多樣化的朗讀活動,首先,學生認真觀察課文的插圖,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輕松愉悅地進入到魯迅先生描繪的童年情境之中,把學生的情感拉入到教材的文本中。其次,教師給學習小組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在一起輪流讀書,互相評價,促進進步。第三,由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個性化的朗讀,認真體會作者寫文章時,字斟句酌的精妙。第四,請學生當堂朗讀,把個性化的讀書形式傳達給大家。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學生的自主積極性,而且把他們的精神和情感帶入到我們的文本意境之中,有利于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二、思維碰撞,交流討論,深化對文本的認知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強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可一味包辦,要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要記住自己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所以在教學時,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既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不能想當然地一味地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基礎認知,一股腦地傳輸給學生。因為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體驗,恰恰是教學過程中最珍貴的教學資源,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才構成了我們?nèi)f紫千紅的百花園。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緊密圍繞當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巧妙設置思考問題,組織學生積極交流討論,自由練說,思維不停碰撞,然后得到新的結論或想法。在學生矛盾處,迷茫處,要適時加以點撥、啟發(fā)、思考。這種熱火朝天的討論合作學習場面,恰恰是可見的學習所推崇和提倡的,它最大限度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我們在教學《范進中舉》這一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和體會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身心的迫害,所以,筆者引導學生自己去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邊討論邊交流。本文的主人公是誰?與他相關聯(lián)的人物有哪些?在這些人物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這些人物舉行了哪些活動?從這些典型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共同合作探究,逐步明白:造成范進悲劇的本質根源,恰恰是封建的科舉制度,它殘害人的身體和心靈,最終導致范進中舉之后的瘋癲狀態(tài)。
三、翻轉學習,促進人格完善,學習能力提升
翻轉學習,顧名思義,是將我們原有的以教師講課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模式,轉變?yōu)閷W生能夠借助物質媒介資料主動學習。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積極進行提問探究,積極實踐、學習研討的新型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說可見的學習的模式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而且翻轉學習因為其形式新穎、妙趣橫生,將原有的師生傳遞信息的單向模式轉變成為學生傳向老師,或者是學生傳向自己的同伴,這樣一種多方輻射的形式。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深刻的興趣,樂于參與其中。同時,學生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認真幫扶學困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生充分利用我們手頭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或者數(shù)字媒介等,然后在課堂交流的時候,信息透明公開,多方智慧聚合,切切實實提升了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例如我們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我們便采用了翻轉課堂,翻轉學習的模式,學生通過查找課外書,參考資料,把小古文一些生僻的詞語做好了翻譯,把文章的內(nèi)容做好了疏通。在學生自由提問階段,有一個小組便提出問題:既然愚公移山會花費那么大的代價,犧牲很多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可他為什么不去搬家呢?筆者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于是便在課堂上積極組織學生討論。結果其他各組紛紛列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最終總結出了愚公有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而不能用我們現(xiàn)在人的眼光去看待當時的事情。翻轉課堂可以說是可見的學習的較突出的體現(xiàn)形式了。
四、結束語
可見的學習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抽象、籠統(tǒng)的知識,演變成為我們課堂上朗朗的閱讀聲,此起彼伏的辯論聲,以及學生靈機一動的發(fā)言聲。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努力促進可見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全方位運用,真正觸動學生靈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沙鳳林.網(wǎng)絡多媒體教室條件下中學語文整合課的教學張力[J].電化教育,2012(02)
[2]彭婷.中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08)
[3]莫桂蓮.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心理學運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4(09)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jīng)鎮(zhèn)常青初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