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思政教育的解釋也在不斷延伸和拓展,這使得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思政課程,課程全程育人趨勢越來越明顯。而英語課程作為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較為廣泛的受眾面,對其進行思政化建設,能夠推動高職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這對于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文章針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化;意義;實現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相關會議當中指出,要對課堂教學途徑進行充分的利用,將各種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以此來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推動全面育人格局的形成,達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以及全課程育人的目的。而想要對這種發(fā)展形勢進行有效的適應,進一步推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還需要高職院校對相關課程加強思政化建設,這對于各課程育人效果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針對相關內容加強研究。
一、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化的意義
(一)能夠將意識形態(tài)陣地守好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英語課堂是其深入了解西方意識形態(tài)及文化的重要途徑。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英美國家的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等方面,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培育與傳播則不夠重視。再加之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西方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的滲透也在不斷深化。與此同時,高職學生本身具有文化自覺性不高的情況,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出現思想不穩(wěn)定的問題。因此,對高職英語課程加強思政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高職英語課程進行思政化建設,能夠使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更加堅定,避免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使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心以及認同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能夠培養(yǎng)具有過硬政治素養(yǎng)的外語人才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于高職英語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要求高職英語人才一方面要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另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堅定的政治素養(yǎng)。而當前階段,高職英語教學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通過思政化建設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探索其中的思政元素,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例如,從人物介紹類的內容中對人物性格特征進行探討,為學生樹立英雄榜樣,使學生能夠樹立積極、正面的品格。又如利用與西方歷史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進行了解和辨別,在強化其文化認同感的同時,將學生的愛國熱情充分的激發(fā)出來。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化的具體途徑
(一)發(fā)揮價值領域,對思政元素進行滲透
通常情況下,高職英語課程都比較重視語言基礎能力以及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且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各單元的設計都能體現出強烈的價值引領及時代特征。與此同時,高職英語教材當中也蘊含著相應的思政元素,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還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一方面要對價值觀的引領保持重視,使英語課程當中能夠融入時代性內容以及有關正能量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認識到英語課程思政化,并不是將英語課程和思政內容簡單的結合起來,而是要對兩者進行自然的滲透,使英語課程能夠與思政理論保持同向而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達到相應的育人目的。
例如,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問題導入,間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想要獲得什么?這個問題與學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價值取向的發(fā)展具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在當前背景下,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價值觀扭曲、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的問題,對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以此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進行以下司論:
第一,“As the successo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at kind of ideals and beliefs do you have?"
第二,“How do you think you can be useful?"
第三,“As the successor of the new era,whether we should go beyondthe personal interests and raise our ideals and beliefs to the level of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通過設置問題對思政元素進行滲透,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將育人作為出發(fā)點,實現課堂活動設計的有效創(chuàng)新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課堂活動具有一定的補充作用,對課堂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也是實現英語課程思政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該將育人作為核心目標,對課堂活動加強創(chuàng)新設計,以此來推動全程育人目標的實現。從根本上來講,語言學習是進行更好的交際,因此,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理念滲透的過程中,應該對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設,推動第二課堂的有效開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外語和應用外語,還能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
例如,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以感恩教育為目標進行德育創(chuàng)新活動。因為感恩文化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感恩不僅是要孝順長輩、尊敬師長,更要敬畏生命、忠誠于國家和民族。具體可以借助相應的節(jié)日來組織此類活動,如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用中英文為父親或母親寫一封信,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或者是組織家長會,讓學生準備一些有關感恩父母的英語詩歌進行朗誦。又如在國慶節(jié),組織學生用英語寫一篇作文,讓學生說一說面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學生反思的過程中,激發(fā)其感恩先輩、感恩祖國、熱愛祖國的心理。
(三)進行多元評價
對課堂教學而言,課程評價也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內容,而針對英語課程思政化建設,實際也對課程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改變專業(yè)課程偏重技能培養(yǎng),忽視育人工作的現狀,使知識傳授能夠與價值引領充分的結合起來。而想要達到這種目標,需要教師突破以成績決定一切的思想,并將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情感意識以及道德認知水平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當中,以此來增強評價的多元性和人文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高職英語課程加強思政化建設,能夠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這對于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對該項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視,并結合實際,對實現英語課程思政化的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不斷提升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程曉紅.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化的意義及實現途徑探析[J].海峽科學,2019,12(6).
[2]鄧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赤子,2019,25(21).
[3]李銳.課程思政在高職外語教學中的實現路徑探析[J].山西青年,2019(05):28-29.
[4]咸靜,李文燕.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探索[C]//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