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林朋朝 趙芳 賈樣平
【摘 要】目的 結合臨床實踐經(jīng)驗,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間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使用臨床護理路徑措施。比較護理干預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并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PEF、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程度較對照組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慢阻肺;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肺慢性炎癥,屬于呼吸科最常見疾病,是一種以持續(xù)存在的氣流受限為特征,伴有氣道和肺組織對毒性顆?;驓怏w的異常炎癥反應[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肺部通氣功能發(fā)生障礙導致慢性缺氧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患者一般遷延不愈,肺功能降低,病程延長,且往往合并如肺炎衣原體等各類感染,患者預后較差,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本研究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間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炎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齡42-75歲,平均(53.59±0.43)歲,病程1-7年,平均(3.83±1.16)年;對照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齡43-78歲,平均(53.06±0.46)歲,病程1-7年,平均(3.62±1.0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常規(guī)健康教育、環(huán)境護理和心理護理。觀察組使用臨床護理路徑措施, 主要包括:①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慢阻肺相關危險因素及治療中注意事項,發(fā)放宣傳手冊,觀看相關視頻等。②慢阻肺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由于心理因素或對疾病恐懼等因素,在臨床的治療護理中普遍存在抵觸治療、不配合治療的現(xiàn)象。因此,醫(yī)護人員就要多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對于慢阻肺的恐懼心理,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為以后的康復打好基礎。③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同時要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診。④提升基礎護理的質量,注重晨晚間護理,認真整理床位,對慢阻肺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給予全程優(yōu)質服務,接受患者及家屬各個問題的咨詢并進行指導。比較護理干預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并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PEF、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程度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jīng)過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見于中老年患者,且病死率高,居世界病死率第四位。相關調查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COPD發(fā)病率超過10%,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COPD患者呈逐年增加趨勢,COPD病情發(fā)展較為迅速,很難逆轉病情,肺炎衣原體是最常見的感染病原體,患者多呈慢性感染,且患者年齡偏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壯年,一般病史和病程較長,呼吸肌已處于疲勞狀態(tài),容易出現(xiàn)功能障礙,引起患者肺部和呼吸道炎癥,嚴重破壞肺結構,加大呼吸道阻力,導致肺功能逐漸減退,如治療不及時則進一步加重COPD病情發(fā)展,極易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積極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模式,把診療護理流程化、合理化,使病程進展按照護理流程進行,依據(jù)最佳治療護理方案,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診療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PEF、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程度較對照組明顯,提示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患者對于臨床護理路徑接受程度和依從性較高,此結果與曲小璐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戶愛婷,趙小靜,杜衛(wèi)祺,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運用效果觀察[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8,31(1):135-136.
梅霞云.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0):191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