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前,臨床上常使用藥物療法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治療。該療法雖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不能徹底根治其病情。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對出院后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可提高其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
將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96 例慢性蕁麻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且被確診為慢性蕁麻疹。2)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臨床信息不全。2)合并有精神障礙。3)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將這96 例患者按照雙盲法分為Control 組和Observation 組,每組各有48 例患者。在Observation 組患者中,有男31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17 ~45 歲,平均年齡為(36.24±2.95)歲;其病程為1個月~5 年,平均病程為(2.35±0.84)年。在Control 組患者中,有男30 例,女18 例;其年齡為18 ~47 歲,平均年齡為(36.84±3.15)歲;其病程為2 個月~5 年,平均病程為(2.24±0.3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遵醫(yī)囑對其進行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對Observation 組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方法是:1)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利用電話、微信、QQ 等方式與其進行院外交流。對于患者在QQ 或微信上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需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詳細的解答。在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時,若患者表現(xiàn)出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其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2)護理人員定時在微信或QQ 中發(fā)布與慢性蕁麻疹相關的信息。告知患者以穿柔軟的衣物為主,根據(jù)天氣的變化適當增加或減少衣物。每日按時清潔皮膚,盡量避免抓撓患處以免病情加重。同時患者可通過講故事、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進而緩解其瘙癢癥狀。3)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其治療期間多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盡量避免進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囑患者定期來醫(yī)院進行免疫球蛋白G 檢測。同時,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每次檢測的結果及其實際的臨床癥狀,為其調整飲食方案。
對比兩組患者SAS、SDS 及生活質量的評分。使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從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況、自理能力及社會關系四個方面評價其生活質量。各項的評分為0 ~25分?;颊叩脑u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使用SAS 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分?;颊咴u分的高低與其焦慮程度呈正比。使用SDS 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分?;颊咴u分的高低與其抑郁程度呈正比。
對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AS 及SDS 的評分相比較,P >0.05。接受護理后,Observation 組患者SAS 的評分及SDS 的評分均低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 及SDS 的評分(分,±s )
表1 兩組患者SAS 及SDS 的評分(分,±s )
分組 例數(shù)SAS 的評分 SDS 的評分接受護理前 接受護理后 接受護理前 接受護理后Observation組 48 62.35±4.18 39.52±2.07 63.12±5.42 36.07±2.58 Control 組 48 63.14±4.25 48.96±3.57 62.29±5.39 49.75±3.27 t 值 0.918 15.848 0.752 22.754 P 值 0.361 0.000 0.454 0.000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相比較,P >0.05。接受護理后,Observation 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量表中自理能力、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關系的評分均高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分,±s )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分,±s )
分組 例數(shù) 自理能力 身體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 社會關系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Observation 組 48 16.68±1.53 22.45±1.36 17.21±1.74 21.96±1.87 16.75±2.83 23.36±1.35 18.42±1.93 22.72±1.28 Control 組 48 16.75±1.48 19.25±2.76 17.26±1.58 19.15±2.04 17.05±2.98 19.12±2.07 18.34±1.68 21.83±1.31 t 值 0.228 7.205 0.147 7.035 0.506 11.887 0.217 3.367 P 值 0.820 0.000 0.883 0.000 0.614 0.000 0.829 0.001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皮膚出現(xiàn)明顯的紅斑及風團,同時伴有瘙癢及刺麻感。慢性蕁麻疹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及遷延不愈等特點[2-3]。目前,臨床上對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延續(xù)性護理是將院內護理延伸至社區(qū)或者家庭的一種護理模式[4]?;颊叱鲈汉螅o理人員通過打電話、在微信、QQ 軟件中發(fā)送消息等聯(lián)系方式,隨時與其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及病情變化,并隨時調整對其進行延續(xù)性護理的方案,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Observation 組患者SAS 的評分及SDS 的評分均低于Control 組患者,其生活質量評分量表中自理能力、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關系的評分均高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這說明,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