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彬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形式因信息技術的加入變得更加新穎,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課堂;高效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語文教學素材的搜集
語文作為百科之母,學生對語文的熟知程度其實從嬰幼兒時期便已開始,經過小學六年的積淀,他們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然熟記于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是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課題。
近年來,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已經促使語文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的教學中,取得的成效也十分顯著。那么,在國家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力度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是所有語文教師乃至各學科教師為之努力的目標。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更有利于教師搜集教學素材,通過將搜集到的素材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能夠在課堂的教學中起到更高效的作用。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于課堂,成功地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課堂,從語文課堂實踐的層面來看,選擇與課堂教學更貼合的素材,這相比較之前的圖片展示、現(xiàn)場畫圖式的教學模式更為直觀,能夠抓住學生“眼球”的概率也就更大。從理論的層面看,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是教師必備的技能,但對于剛接受語文教學任務的新教師來說,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素材,對課前備課也是十分有用的,能夠有效地將課前搜集到的素材應用于實踐,是新手語文教師應該學習和具備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善于學習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語文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習一些意境深遠的古詩詞以及有歷史色彩的課文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再現(xiàn)課文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還能讓學生把形象的思維轉化成直觀的感悟。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對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來說,雪是不陌生的,但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美是有難度的,如果不能帶著欣賞的角度去探索濟南的冬天,老舍筆下綿柔而有溫情的雪也變得和我們北方的小雪沒有什么區(qū)別,想要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也變得過于“單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前,教師通過在網絡上查找濟南下雪時的視頻資料,從中選擇濟南冬天寧謐的視頻,以及雪花紛紛揚揚飛舞全城的視頻美景,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視頻所吸引,學生們對于自己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所能夠呈現(xiàn)出來的美感是帶有驚訝的,對畫面的情景也十分感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課堂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只憑教師在課堂前進行講述,或者僅僅只是拿幾張圖片進行分析對比,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對課文所呈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美感的領悟力會大打折扣。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由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達,網絡呈現(xiàn)給青少年的信息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學生對于網絡并不陌生。因此,相比較將學生固定在課堂的45分鐘上而言,他們可能更喜歡坐在電腦前玩一會“吃雞”游戲,感覺網絡游戲的一個小時對他們來說像十分鐘一樣短暫,如果成功的將孩子的身心高效地留在課堂,使課堂的45分鐘成為他們有效補充“能量”的過程,是他們身心有所收獲的“加油站”,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策略性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顯而易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狼》這一課時,對于學生而言,狼作為一種生物存在于他們的腦海中,是在動物園被關在籠子里,時而臥眠,時而凝視的,但這樣的凝視也大概僅是出于對食物的渴望。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狼這種晝伏夜出、性兇殘暴的動物,當然也不能只止步于百科全書和十萬個為什么。那么,怎樣吸引學生能夠對課文有多感悟的同時,又能認識兇殘的狼呢,當然多媒體技術這時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真實的畫面感加原聲再現(xiàn),帶給學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學生對所學內容更感興趣。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對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xiàn)情境,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fā)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边@一論述有力地指明了課堂教學師生二元重要參與要素在課堂教與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將學生參與的地位和作用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加以凸顯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又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了其獨特的作用,無論是在課前的預習,還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效果的發(fā)揮都十分明顯。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一課時,《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譜所寫的散文,作者通過睹物釋懷,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其實北方的孩子見到桃樹花開的情景確實少見,亦或是想看滿墻的爬山虎也很難得,那這滿院子讓作者從絕望的心境中走出來的堅韌植物,到底在視覺上會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效果呢?所以,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引導學生想一想這像瀑布一樣滿心滿眼的植物,會讓人的心境發(fā)生怎樣巨大的轉變,將設問內容介紹給學生們,再讓學生去搜集資料。學生們都非常用心地將搜集到的素材制作成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把對自己有視覺沖擊的植物都展現(xiàn)出來,并且根據(jù)畫面配以大量的文字說明。在課堂上,學生對自己準備的內容進行講解,這些植物在學生的講解下變得唯美動人,讓更多的學生對美好事物心生向往,培養(yǎng)了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變成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們能夠相對完整地呈現(xiàn)文本內容,教師再以引導者的身份從旁助推,那么,這片不一樣的“瀑布”相信在學生的內心中已經生根發(fā)芽。當然,這樣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與其他形式相對比更趨于自然,不會讓學生感覺到這種轉變是為轉變而特意為之。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徹底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課堂上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師評價反思能力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更注重于整個過程的有效銜接,也更注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凸顯,只有將好的語文課堂結果表述出來了,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當然,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是靈活多樣的,但通過綜合觀察,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表達效果會更好,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都應該對學生作出的結論進行科學準確的評價,并且要對取得的結果進行反思,只有及時的反思和評價,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能僅局限于簡單的復制粘貼,很多教師在已有的課件中,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使課件更加生動,學生更感興趣,這是教師們不斷反思的結果。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語文教學起到了較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也更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語文教師也應具備善于學習的能力、研究的能力、組織協(xié)調的能力和評價反思的能力,這樣的教師才是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迪.科技平臺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建設[J].中國科技信息,2009,(9).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