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冰
【摘要】2020年上學期受2019-nCoV的影響,根據國家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已經過去的大半個學期都采用的網絡授課的方式展開教學,對于學校的系統(tǒng)學習來說這還是第一次,本文根據過去幾個月的網絡授課教學過程的實際感受做了如下總結。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授課? 直播授課? 微課
1.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2020年上半年受2019-nCoV的影響,學校無法如期開學,已經過去的大半個學期都采用了網絡授課的模式,雖然某些教育培訓機構已經采用過網絡授課模式,但是對于學校的系統(tǒng)學習來說這還是第一次,這種全新的授課模式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師和學生都發(fā)起了巨大的挑戰(zhàn)。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PT的應用、數據庫技術與Access的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與網頁設計這幾個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學生上機操作,除了第一部分是單純的理論知識以外,其余的部分都需要學生進行上機練習,通過不間斷的練習達到熟練掌握相關操作的要求。
在實體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學校提供了完善的機房系統(tǒng),采用的是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操作。但是在網絡授課模式下課程面臨學生地理位置分散、硬件設施不具備、軟件安裝不順利等諸多問題。
2.網絡授課采用的模式
網絡授課可采用的模式基本有兩種:直播模式、微課模式。
2.1直播模式。直播模式和學校的課堂教學過程比較接近,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能夠直觀的展現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已講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反應調整課程內容,能夠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時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這種方式比較靈活。直播模式依托于不同的直播平臺,課程能否順利進行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直播平臺的網絡穩(wěn)定程度和流暢程度,一個好的網絡課程直播平臺需要授課、聽課不卡頓,需要具有面向多個班級的人數眾多的學生同時授課的功能。
2.2微課模式。微課模式是將實體課堂中教師講授的知識點和具體操作過程錄制成多個教學視頻的模式,每個教學視頻時長較短,多為5到10分鐘,每個教學視頻只講某個具體的知識點,在教學視頻中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細化知識點,實現實體課堂的內容碎片化,同時搭配相應的教學課件、教學素材等擴展教學資源。
3.網絡授課的優(yōu)點、弊端
3.1網絡授課的優(yōu)點
由于直播平臺普遍支持錄播回放功能,即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并不統(tǒng)一,也可以讓有需要的學生通過回放重復學習,避免了教師的重復勞動,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為實體化課堂這一不可逆的過程提供了可以無限延伸的可能。微課教學視頻時長較短,而且教學視頻格式都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可實現在線播放流暢,教學視頻及其搭配的教學課件、教學素材整體資源容量較小,學生也可以將它們下載到電腦或者手機上,實現移動化學習的可能。微課教學具有內容具體、主題突出的特點,每個教學視頻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僅僅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講授特定的知識內容,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更便于高職類學生理解和掌握。
3.2網絡授課的弊端
網絡授課的第一個問題是,教師普遍習慣的授課方式是講臺、教室、板書、電腦相結合的模式,很少接觸直播授課,所以,授課教師的線上直播技巧和應變技巧也是影響網絡課堂的重要因素。網絡授課的第二個問題是,學生的在線簽到問題。在課程開始后總有部分學生沒有簽到,教師每次需要耗費精力提醒學生簽到,對于直播模式占用課堂資源,對于微課模式下,占用教師在線答疑的時間。而即使學生及時簽到,網絡授課模式也無法保障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沒有教師在旁督促,難以避免學生的各種偷懶、不練習的行為。網絡授課的第三個問題是,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無法保障。信息技術課程必備的硬件資源是計算機,軟件資源是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和Office辦公軟件。雖然現在計算機已經基本普及,但是難免有部分家庭不具備,而對于具備計算機的家庭中Office辦公軟件并不是必備工具。雖然授課教師為了保障課程質量,給學生提供了Office的安裝文件,但是由于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問題,并不能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將其成功安裝。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無法及時有效的進行課程學習。網絡授課的第四個問題是,在線答疑的滯后性。
由于對軟件的使用不熟練,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微課模式下,對于學生的在線提問,教師無法及時的使用視頻演示正確操作,通常只能在課程結束后錄制解題視頻,放到下次網絡課程中,存在滯后性。另外,由于網絡授課無法像實體化課堂一樣直觀,教師無法觀察到每位學生的練習進度和操作有難度的題目,對學生的錯誤操作不能及時的進行更正,相對的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網絡授課的第五個問題是,無法保障學生的學習時長和效率。網絡授課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求較高,僅僅在線簽到、提交練習作業(yè),并不能說明學生完成了課程學習。而高職類的學生普遍比較欠缺的正是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在實體化課堂中教師可以隨時監(jiān)督、督促,但是網絡授課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對于具備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學生,微課模式是個很好的模式,可以跳過已經具備的知識,把時間放在自己不會的重點和難點部分。網絡是個資源豐富的寶藏,有自學能力的學生通過網絡授課模式能夠學習和接觸到比實體化課堂更豐富的知識。
對于沒有主動學習能力的學生,網絡授課模式可能只會淪為一種渾水摸魚的形式,這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在實體化課堂中重點關注和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在網絡授課模式下的學習效率必定不如實體化課堂教學。
4.總結
本文認為網絡授課終究無法取代實體課堂,實體課堂中師生的教學互動、教師的教學的態(tài)度和溫度是不可復制的,在系統(tǒng)化的學校教育中依然要采用實體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瑞芳.用如何上好“信息技術”網課.內江科技.2020(5).[2]蔣奕.凌婷燕.廖曉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的應對及思考.通訊世界.2020(5).
[3]朱宋煜.信息素養(yǎng)視角下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