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娜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學科的主要教育環(huán)節(jié),初中語文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豐富初中生的見聞、拓展學習視野、升華思想情感,對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教學作用。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學的效率普遍比較低下。為了提高初中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好閱讀教學的要點,針對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需求提出良好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要點? ?策略
閱讀是初中生提高語文文化修養(yǎng)、沉淀文字基礎的重要途徑。當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有效提升,語文的學習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關鍵。閱讀教學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變,根據(jù)初中生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的不同,閱讀教學也可以適時進行調(diào)整,讓學生的閱讀習慣更加契合自身的需求。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的閱讀授課原則,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朝個性化閱讀方向發(fā)展進步。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教學要點
(一)滲透思想感情
古代知名詩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背踔猩鷳攲W會在閱讀中融入思想感情,才能將閱讀學習的效果充分發(fā)揮。而情感的滲透要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而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積極揣摩文章語境,用最適合的語氣體現(xiàn)情感的閱讀滲透。比如在學習毛主席的知名詩篇《沁園春·雪》的時候,由于本篇詩作大氣磅礴,體現(xiàn)了偉人的廣闊心境。初中生的閱讀語氣也應當更加堅定自信,突出詩作的氣勢。
(二)注重閱讀對比
初中生有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得其解,始終找不到閱讀理解的切入點。在這個時候,若是一昧單刀直入,未必是最合適的閱讀教學策略。如果采用閱讀對比的方式,通過旁敲側(cè)擊的方法啟發(fā)閱讀思考,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以《出師表》的教學為例,有些初中生可能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精神感到不解,進而提出疑惑:為什么劉備去世這么久了,諸葛亮還能如此忠心耿耿?這時,語文教師可以結合《隆中對》進行閱讀對比,闡述正是劉備禮賢下士的寬廣胸懷感動了諸葛亮,并且能始終如一的給予他足夠的信任,才讓諸葛亮產(chǎn)生“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通過這番閱讀對比,初中生的腦海就會撥云見日,深入理解《出師表》的思想內(nèi)涵。
(三)增設思考環(huán)節(jié)
初中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需要反思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鞏固,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語文教師不要急于推動教學進程。而是可以將節(jié)奏適當放緩,給予初中生足夠的思考時間[2]。閱讀的學習本就像品茶一般,需要充分的品味、領悟、升華、沉淀。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無法急于求成的,通過閱讀過程中的思考,以及閱讀學習后的反思。初中生可以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風景,收獲更多的閱讀感悟。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初中生在閱讀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意識,熟練掌握閱讀技巧。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角色扮演、故事導入等多種方式來將閱讀情景重現(xiàn),讓初中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比如在閱讀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扮演賣衣服的騙子商人、國王陛下、路人、說實話的小孩子等等,在構建的真實閱讀環(huán)境中,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思想情感會獲得充分的積累,在代入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故事人物的具體形象。
(二)個性引導教學
由于初中生性格的不同,在閱讀文章時,通常會產(chǎn)生獨特的思想感悟,這是學生閱讀個性化的表現(xiàn)。語文教師不要刻意的全部反駁初中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產(chǎn)生的錯誤觀點,而是要恰當糾正學生的閱讀觀念,引導學生朝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語文教師要時刻切記,同樣的閱讀教學策略,卻未必能適合所有學生的需求。對此,教師要針對初中生不同的閱讀喜好,給予最適合學生的閱讀推薦。比如喜歡昆蟲生物的學生推薦《昆蟲記》,喜歡神話傳說的學生推薦《山海經(jīng)》,喜歡古代歷史的學生推薦《資治通鑒》等等。通過多元化的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語文閱讀不再拘泥于教材之中,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教育價值。
(三)讀寫結合教學
閱讀與寫作之間通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只讓初中生進行囫圇吞棗的閱讀,那么學生很容易過目即忘,無法突出閱讀教育的有效作用。而結合寫作練習,初中生的閱讀理解就會獲得沉淀緩沖的機會。學生通過寫讀后感、記筆記的形式,可以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經(jīng)典內(nèi)容摘抄下來,或者將自己閱讀中產(chǎn)生的感悟隨筆記錄,在復習的過程中時時翻閱。每當出現(xiàn)新的想法時,也可以記在一旁,用做學習比較。以《西游記》的閱讀為例,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老幼皆知的經(jīng)典著作。學生在最初閱讀時,讀后感記錄大多會圍繞著孫悟空英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的取經(jīng)表現(xiàn)。而過一段時間重復閱讀時,讀后心得可能又會放在唐僧的百折不撓上。這種轉(zhuǎn)變代表著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成長,也是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教育體現(xiàn)。
結語
我國知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言:“教材,只不過是個范例。”初中語文教師如果想要凸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切忌墨守成規(guī)、不思變通。須知,教無定法。只要閱讀教學能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要,閱讀授課模式可以充分調(diào)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閱讀課堂的開展就是成功的。語文教師要大膽突破教材的框架束縛,充分拓展初中生的閱讀空間。幫助初中生夯實知識基礎,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智.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20(05):47.
[2]石旭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80-81.
[3]馬海山,王春玲.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