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多種因素的驅使導致福利機構的兒童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和社會進行正常接軌,但與普通兒童一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些兒童以孤棄兒童為主,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反應遲鈍、自信心不強、協(xié)調能力差和主動性不足等特征。針對這一現(xiàn)狀結合某福利院附屬特殊教育學校孤棄兒童的實際情況開展以療育為核心的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希望能夠借助音樂來激發(fā)兒童歡樂的情緒,尤其是對心理、生理及人格發(fā)展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干預和支持。
關鍵詞:福利機構;音樂;教育課程;孤棄兒童
某福利院附屬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對象是安置在該院的孤棄兒童,以腦癱、唐氏綜合征、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為主。相較于正常兒童而言,其心智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缺乏家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在心理、生理及人格發(fā)展等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干預。對孤棄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提出“有愛無礙”的辦學思想,是構建和諧社會、保障弱勢群體權益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兒童福利機構今后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福利機構孤棄兒童音樂教育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
(一)福利機構音樂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
在教育學中,特殊教育和音樂教育一直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學科,縱觀我國的福利機構,大多數福利機構對孤棄兒童的音樂教育缺乏重視,存在以下幾種現(xiàn)象。一是特殊音樂教育課程的教材選用不規(guī)范。內容碎片化,針對性不強,缺乏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新性。二是特殊音樂教育教師隊伍匱乏。愿意投入到特殊音樂教育的教師較少,個別地方存在生活適應教師替代音樂教師上課的現(xiàn)象。教師的非專業(yè)性直接導致授課內容的整合缺失,教學活動之間缺乏有意義的高時效教學。三是教學理念滯后。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把音樂技能放在首位作為主導價值,而忽略音樂療育的價值。孤棄兒童更需要突破個性發(fā)展,在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中提升生活品質,通過音樂的非語言交流形式來幫助他們獲得音樂之外的能力。
(二)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開發(fā)的必要性
生活在福利機構的兒童因長期處于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導致他們在感知和社會性刺激與交往方面都較為缺乏。一是生理方面。身體素質條件較差,反應遲鈍、行為動作緩慢以及動作不協(xié)調。二是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和自卑、情緒波動明顯。三是社會交往方面。自卑、抗挫能力弱,與人交流時眼神躲避,較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四是在休閑生活方面。休閑時間充裕、方式單一。而目前特殊音樂教育普遍的做法是根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置唱游與律動課,在面向不同層次需求的孤棄兒童來說遠遠不夠。因此,為孤棄兒童制定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顯得尤為重要。
(三)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實施的可行性
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與常規(guī)音樂課程相通,在具體實施開展的呈現(xiàn)方式上有其獨特性和可行性。一是以評估分析落實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每個兒童的評估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制定長短期個別化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材和主題進行教學。二是以教學目標落實音樂療育。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開展形式豐富的音樂教育課程,以音樂為媒介支持和強化兒童內心積極的情緒力量,培養(yǎng)兒童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實現(xiàn)音樂教育課程在育人過程中的教育與療育功能。三是以音樂療育落實自我展示。從兒童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來說,很大程度將一輩子生活在這個封閉的環(huán)境內,因此,可將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文藝會演等福利機構特色活動和比賽、展演等社區(qū)活動納入教學范疇,給兒童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在音樂教育中滲透療育理念的同時需注重提升學生自我休閑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二、福利機構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的設計思路
因福利院特殊教育體系龐大且復雜,屬于中遠期規(guī)劃部分,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的探索,下面主要以此為主體進行闡述。
(一)課程建設體系
根據國家新課標結合IEP的評估,取其適合在音樂相關課程開展的領域進行分析,從目標、內容、計劃、實施、評價等方面來系統(tǒng)制定與音樂相關的個別化音樂課程體系。橫向主軸線是學生、學校、音樂課程、個性展示,依據目標系統(tǒng),羅列活動與活動相關的內容??v向主軸線是評估、整合、實施、開展,依據課程性質,進行教學安排,實施教學。
(二)課程目標
音樂作為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形式,課程目標的制定旨在通過其語言和非語言因素來達到情緒、情感、思想等需求,從而實現(xiàn)符合孤棄兒童需求的音樂療育、音樂休閑、自我展示、綜合素養(yǎng)四大目標。根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結合IEP評估分析的結果制定各年級目標。
(三)課程內容
在新課標的基礎上,結合孤棄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以音樂體驗為主線,鼓勵參與為基點,設置出以療育為核心的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包含唱游律動課、舞動興趣課、打擊樂興趣課、個訓課、個性展示課。
三、福利機構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的實施分析
(一)課程組織與實施
在課程組織上,在學期初和學期末組織教師對每一名參與學習的兒童進行IEP評估。待所有評估結束之后,再以班為單位進行評估分析,選擇符合音樂教學范疇的分析結果制定個別化音樂教育計劃。
在課程實施上,集體音樂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讓兒童在集體中充分融合,共同進步。因此,能力相仿且殘疾類型不一致的兒童均可參加集體音樂課程教學。由于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不同,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也可以一對一地進行授課,注重提升兒童自我休閑娛樂的能力。此外,由于福利機構生活環(huán)境封閉的局限性,一部分兒童自我評價過低,認為學習沒有意義,即使學完也沒發(fā)揮之處。另一部分兒童則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在學習時常表現(xiàn)出膽怯自卑的負面情緒。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根據兒童個別需求,將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文藝會演等校內特色活動和比賽、展演等校外社區(qū)活動納入教學范疇,為其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自信陽光、機智堅強的人格。
(二)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安全創(chuàng)設與教學環(huán)境。在面向孤棄兒音樂課堂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必須要將環(huán)境的安全性置于首位,例如在福利機構中患有腦癱性的兒童可以選擇自身舒適的輪椅或者站立架參與教學活動,如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兒童活動全過程的安全性。第二,情緒行為與教學策略。相關教師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每一位兒童的真實感受,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在打擊樂教學課例觀察中,發(fā)現(xiàn)唐氏兒不能隨意改變演奏的方式和手法,如果突然改變演奏方法,馬上抗拒參與,認為執(zhí)教老師是錯誤的。因此在后期的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都會提前預設告知兒童要學習多種演奏方式,讓他們帶有預期地參與教學活動,可以促使唐氏兒情緒穩(wěn)定。第三,音樂素材與教學設計。教師應當首選曲式結構簡單的音樂素材來進行教學設計。曲式段落明顯且歌詞是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詞匯,太過于復雜的歌詞不僅讓兒童難以理解和記憶,反而還會給兒童的學習參與度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在打擊樂教學應用到孤棄兒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中,教學使用的音樂素材是結合兒童生活環(huán)境、生活背景、身心障礙特點等因素,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有故事有戲劇地進行創(chuàng)編或改編的音樂,音樂曲式結構是基本的ABA結構,節(jié)奏簡單,段落區(qū)分明顯,旋律簡單明朗。
(三)課程實施的成效
通過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能夠促進孤棄兒童獲得以下成效:一是通過音樂教育可以讓兒童達到社會交往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從自卑不自信,到愿意互動交流;從不說話、不搭理到后來變得調皮,愿意學習,釋放出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童真。二是幫助兒童樹立自信心。從模仿學習逐漸轉變到有自己的思考,這一過程的轉變可以看出兒童會有意識地結合之前學習的模式來預設新的內容,會很自信地構建老師的教學模式。三是讓兒童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就感,在聽覺和感受力方面建立起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無教師帶領的情況下,能分辨音樂的段落,特別是段落與段落銜接的地方,能準確地做出相應的反應。
四、結語
在福利機構中對孤棄兒童開展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音樂為媒介幫助孤棄兒突破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性和身心障礙等因素,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療育理念的同時注重提升兒童自我休閑娛樂的能力。雖然音樂教師不是治療師,但是能夠通過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的設計,給先天具有缺陷問題的孤棄兒進行補償是音樂教師的重要職責。
因此,相關的教師應當根據孤棄兒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個別化音樂教育課程,幫助兒童把自己的學習情況和成果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讓音樂為媒介和療育為核心的教育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盧慧婷.芻議特殊教育中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J].青年時代,2016(10):117.
[2]盧泓文.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3]孫清耀.淺談在特殊教育領域推廣音樂治療的重要意義[J].北方音樂,2018,38(12):145-147.
[4]王彥蓉.淺談音樂教學對兒童福利機構內弱智兒童的缺陷矯正和補償[J].北方音樂,2017,37(23):201.
[5]白雪藝蘭.探究特殊兒童音樂教育及發(fā)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4):142-143.
作者簡介:張琪(1990—),女,漢族,湖南,初中音樂二級教師,本科,特殊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