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內容的主要參考,但并不意味著不可逾越、不能改變。教師需要根據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再構,為學生補充適合的英語素材,完善課堂學習內容,構建高效率、有深度的英語課堂。
教材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系統(tǒng)中的構成要素之一,是教師選擇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學習的重要參考文本。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課堂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需要教師扮演好教學內容的設計者、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的角色,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再構,構建高效而精彩的英語課堂,為學生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實現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結合教材主題補充內容,擴充課堂容量
盡管現行各種版本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都進行了更新,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教材的編寫印制、發(fā)生使用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知識時代,立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文本再構也就顯得非常必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內容、主題,補充一些必要的、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的信息、素材,不僅增強了學習內容的時代感,而且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時,教師聯系“飯館吃飯”這個主題,結合實際情況,在學生完成了Story time部分學習之后,為學生補充了“訂位置”的內容?!癆fter learning this unit, you can eat dinner at the snack bar. But in fact, we often need to book places in advance.”教師說,“Now lets watch this short video to know more about it. Youd better make notes as the same time.”學生們認真觀看視頻,做了筆記?!癏ow can we book ahead for a dinner?”教師問。有學生回答,“We can call the snack to book ahead.” “We should tell them when and what to eat.”教師肯定學生們回答,并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訂餐對話練習。學生們在補充的材料中完善了外出就餐的英語知識。
英語教材是教師進行文本再構的根本依據。教師全面的把握文本內容,選擇適合的切入點,結合教材設計的主題,選擇當下鮮活的英語材料,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增加英語課堂的容量,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2 立足學生實際增添素材,拓展課堂寬度
學生作為英語課堂學習的主體,符合學生英語水平、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學習內容可以迅速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參與學習的熱情。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英語教材文本的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兩者的結合點,選擇優(yōu)質的英語學習素材,把握恰當的時機,及時增添到英語課堂上,讓學生不僅學習教材內容,還自然的完成課堂內容的拓展,增大課堂的寬度。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教師聯系四年級學生的現實生活,在Story time部分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進行拓展學習?!癢hat can you do, boys and girls?”教師問。學生們的回答不一?!癐 can do a lot of things, such as speak English, read books, write letters and so on.”“I can dance, sing, play the guitar.” “Well, you are all great. But what can not you do?”教師又問。學生們想出了很多不會做的事,但不會用英語表達。教師引導學生觀看PPT,“Look this way.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not do.”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了“I can not speak English well.”“I can not cook.”“I can not drive a car.”拓展了課堂寬度。
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是影響教師進行文本再構的重要因素。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再聯系英語教材上涉及的內容,從小學生普遍關注的事物切入,為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英語資源,讓課堂學習不再局限于教材,提高學習效果。
3 根據課堂目標重組文本,挖掘課堂深度
圓滿實現課堂目標一直都是任何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文本再構也是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精準解讀,按照實現課堂目標的需求,參照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再構,引領學生深刻領會文本的思想情感,挖掘英語課堂的深度。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時,教師根據這一單元的知識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構。“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s. Different animal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features.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y?”教師提出問題,“Now at first, we learn some animals English words. Tell me what animal you like best.”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利用PPT呈現“cat”“dog”“panda”“monkey”“bird”“rabbit”“parrot”等,接下來,教師先為學生做出示范,“I like pandas best, because it is lovely.”然后要求學生模仿表達。“I like dogs best, because it is loyal to his master.”學生們強化訓練了“l(fā)ike”的用法,也練習了動物的單詞,高效完成了學習任務。
課堂目標成是教師文本再構的根本依據。教師通過對英語教材中各個板塊現有文本的再讀和整合,加大對文本思想內涵的挖掘力度,組織學生積極思考、獲得信息、科學加工,進行深入理解,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真正達成目標。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對英語教材內容透徹全面的解讀,從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出發(fā),結合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文本再構,不僅十分必要,而且相當重要,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促進課堂學習目標順利圓滿的實現。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師需要充分認識文本再構的重要意義,走出“教教材”的誤區(qū),積極探索文本再構的可行途徑,實現科學、有效的再構文本,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集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