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鳳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實施人工流產在臨床中的應用,減少和避免子宮穿孔、人流不全、漏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增加手術的安全性。方法:對126例實施超聲引導下人工流產手術。結果:126例患者中一次宮腔操作成功的有123例,占97.61%, ,無子宮穿孔、胎物殘留及過度損傷等并發(fā)癥。結論:超聲引導下人工流產操作,可動態(tài)地觀察宮腔內情況變化,指導臨床醫(yī)師在人工流產時宮腔內操作,避免反復吸刮對子宮內膜造成的過度損傷。在宮腔操作術中,應用超聲引導可使人工流產操作術中更加安全、有效,避免和減少子宮穿孔、人流不全、漏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超聲引導下行人工流產安全、方便、可靠、快速,減少患者的痛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超聲引導;人工流產
【中圖分類號】R16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0056-02
隨著超聲在婦科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幫助臨床醫(yī)生在術前了解病人的具體情況,在超聲引導下人工流產、放環(huán)、取環(huán)等操作可以減少和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子宮穿孔、吸刮不全、漏吸。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9年12月-2020年5月宮內早孕在我院婦科門診,實施超聲引導下的人工流產手術126例。受術者年齡為16~40歲,其中早孕人工流產者90例、瘢痕子宮23例、,胚胎停止發(fā)育清宮術10例、雙角子宮3例。
1.2 方法
術前排空膀胱,消毒外陰后,陰道彩超探頭探查,了解子宮大小、形態(tài)、位置,孕囊著床位置及宮腔內容物情況,鋪無菌巾,放置擴陰器后,進行宮頸消毒,引導手術者所持器械到達正確手術部位,手術結束前,徹底仔細檢查宮腔,避免組織殘留,實時密切觀察至手術結束。
2. 結果
在超聲引導下126例宮腔手術有123例手術一次成功,占97.61%。
2.1雙角子宮3例、其中1例雙角子宮在超聲引導下手術器械不能到達手術部位,應用藥物后第二次超聲引導下,手術成功。
2.2瘢痕子宮23例,有3例在術前門診B超檢查靠近宮腔下段子宮前壁切口處,22例在超聲引導下手術成功,1例術中出血量多,術后證實為瘢痕子宮切口處妊娠,收入院行藥物治療。
2.3 胚胎停止發(fā)育中有10例孕囊在宮頸管中,術前不排除宮頸妊娠,一例于超聲引導下成功手術,一例術中出血多,收入院,后證實為宮頸妊娠。
3. 討論
常規(guī)人工流產手術是在盲視下全憑臨床經驗及手感操作,易發(fā)生子宮穿孔、漏吸、刮宮不全等并發(fā)癥。超聲引導下人工流產手術避免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超聲引導(可視人流)是指在超聲引導下將超聲探頭放置到所要達到的病灶、囊腔、體腔或者其他特定部位而達到定性診斷和治療目的的一種新技術,在婦科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超聲引導下無痛人工流產術彌補了人工流產本身固有的憑感覺和經驗盲目操作的缺陷,使手術操作者能憑借超聲的動態(tài)監(jiān)視,直觀地確定子宮的位置、宮腔的深度,同時在術中又能引導吸刮器,并動態(tài)觀察宮腔內情況變化,及時檢測吸刮物干凈與否以及術后子宮的情況,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屏幕觀察進行操作,使手術變得安全。有時在特殊情況下,如子宮畸形、多發(fā)性子宮肌瘤致宮腔變形、瘢痕子宮切口處妊娠、宮頸妊娠,還可能發(fā)生子宮穿孔、吸刮不全、漏吸、大出血等并發(fā)癥。這不但降低了手術成功率,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采用的超聲引導下的人工流產126例,1次手術成功率97.61%。在超聲引導下的宮腔操作,可直觀的顯示子宮大小、位置、后傾后屈程度、畸形子宮類型,孕囊著床部位,明確子宮肌瘤與孕囊的關系,引導器械準確定位于孕囊所在部位,實時動態(tài)各個方位觀察宮腔是否清刮干凈,指導臨床醫(yī)師在宮腔內操作,避免反復吸刮對子宮內膜的過度損傷,在宮腔操作中,應用超聲引導下的宮腔操作更加安全、有效,避免宮腔操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4. 總結
超聲引導下的宮腔操作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處理復雜、困難的宮腔手術的方法,術前有異常的操作均可在超聲引導下宮腔操作進行,避免和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二次手術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的安全有效性。
在宮腔操作術中,應用超聲引導可使人工流產操作術中更加安全、有效,避免和減少子宮穿孔、人流不全、漏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超聲引導下行人工流產安全、方便、可靠、快速,減少患者的痛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淑玲,梁秋菊.介入性超聲行宮內治療的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學,2005,35:108-109.
[2] 常才.經陰道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31-332.
[3] 林惠珍.醫(yī)源性子宮穿孔-20例臨床分析[J].廣東藥學院報,2000,(1).
[4] 李季,丁穎.超聲引導下射頻治療子宮肌瘤的觀察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2.18.
[5] 歐陽云,李先鋒.B超監(jiān)視下高危宮腔手術的探討[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8.14.